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非战公约

增加 1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非戰公約'''》又稱《'''巴黎非戰公約'''》或《'''白里安凱洛格公約'''》、《'''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 <ref>[https://www.newton.com.tw/wiki/%E5%B7%B4%E9%BB%8E%E9%9D%9E%E6%88%B0%E5%85%AC%E7%B4%84 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中文百科,</ref> ,是在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強大壓力下簽訂的,在國際關係中對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有一定的作用,在國際法上也有一定的意義。西元1927年由[[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和[[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倡議。
1928年8月27日由[[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波蘭]]、[[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愛爾蘭]]、[[紐西蘭]]、美國、[[南非]]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巴黎]]簽訂,[[蘇聯]]於1928年9月6日宣布正式加入這一公約。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非戰公約包括[[中國]]在內共有63個國家。
保留《非戰公約》在國際法和戰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實際]]並沒有制止侵略戰爭的發生。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