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馬丁·路德

增加 24,69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region = 西方哲學家
| era = [[神学家]] [[哲学家]]
| image = <img src="https://i2.kknews.cc/SIG=2ue19i/ctp-vzntr/15216122163706nq00q558p.jpg" width="250" ><br> <br>[https://kknews.cc/history/g58g2j8.html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 image_caption =
| 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馬丁·路德</h4>
|birth_date = {{birth date|df=yes|1483|11|10}}
|birth_place = [[神圣罗马帝国]][[艾斯莱本]]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df=yes|1546|2|18|1483|11|10}}
|death_place = [[神圣罗马帝国]][[艾斯莱本]]
| school_tradition=
| main_interests =
| influences = [[保羅]], [[希波的奥古斯丁]]
| influenced = [[菲利普·梅兰希通]], [[信義宗]], [[約翰·加尔文]], [[卡爾·巴特]]
| notable_ideas =
|signature =
|nationality = [[德国]]
|parents = Hans and Margarethe Luther (née Lindemann)
|educate= 博士
| work = [[九十五条论纲]]等
| spouse = [[卡塔琳娜·冯·博拉]]
}}
''' 馬丁·路德'''({{lang|de|'''Martin Luther by Cranach-restoration.tif老盧卡斯·克拉納赫1529年畫的路德像出生 1483 '''}},1483 年11月10日薩克森艾斯萊本逝世 1546 —1546 年2月18日 (62歲 薩克森艾斯萊 教育程度 博士作品 九十五條論綱、路德大教義問答、路德小教義問答、論基督徒的自由等信仰 基督新教配偶 卡塔琳娜·馮·博拉兒女 伊利莎伯.路德馬格達萊納·路德馬丁.路德保羅.路德瑪格麗特.路德時代 {{lang|de|'''Martin Luder'''}},[[ 宗教改革 時期地區 今德國著名思想因信稱義受影響於顯示▼影響於顯示▼簽名Martin Luther Signature.svg信義宗Lutherrose.svg路德玫瑰]]的发起人。他本来是[[ 顯示羅馬公教]] 歷史[ 顯示[奧斯定會]] 傳教 的會 、[[ 顯示] 神學家 主題 閱論編馬丁·路德(德語: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德國教會司鐸兼 ]]和 教授 ,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 。他 宗教 改革终止了[1[中世紀]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 ][[ 羅馬 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 ]] 導。1517年,路德 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 [[歐洲]] 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 独一地位 他翻译的[[ 路德 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利奧十世與神 羅馬皇帝查理五世 經]]迄今为止仍是最重 求他撤回相關文件 命令,此舉最後導致路 被教廷判處破門律,也被神 语[[ 羅馬帝國定罪 經]]翻譯
2005年11月28日, 指出,救恩是上帝 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 恩典,是祂白白給予 德国 類的禮物。他認為,這救贖並不是透過善功 ]] 而是單單藉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救贖者而獲得的。 路德 的神學教導《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 名列第2位 這無疑是挑戰羅馬天主教教宗權威,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即聖統制)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的教義。 接受路德神學思想的人普遍被稱為路 仅次于[[康拉 宗信徒 ·阿登纳]]
=== 家庭背景 ===馬丁· 路德 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平民慣用 (Martin Luther,1483-1546)生於Saxony(後來併入[[神圣罗马帝国]]) [[艾斯莱本]](Eisleben,今[[ 意志方言 國]]境內),父親[[漢斯·路德]](Hans Luder,1459年—1530年)。母親瑪格雷特(Margarethe,1459年—1531年) 使之更淺白易明 原姓林德曼(Lindemann)。父母親是務農人家 此舉對教會和 國文化產生了巨大 是九個孩子中 影響 第八個 其德語版《聖經》也促進了標準德語 當工業 的發展 已漸漸發達,並帶動了社會商業方面 當時 翻譯學帶來 礦業是新興的行業,礦工人口不 項貢獻 更影響了後來英語《詹姆士王聖經》的刊 其父親轉而成為[[礦工]],並積極自 。路德的詩歌著 亦影響了教會歌唱 為一個小礦主,拥有当地 發展。另外 一处铜礦 ,他 與卡塔琳娜·馮·博拉 后来成為城市 婚姻為當時社 議會 樹立了榜樣 员。他的父母信奉教廷 重申教會牧者同樣享有婚姻自由 但不过分热诚
部分 馬丁路德出生後隔天 (1483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主教紀念日)就受天主教洗禮,其實,馬丁路德就是紀念聖人聖瑪定而命名。隔年,他父親舉家遷到鄰近的[[曼斯费爾德]](Mansfeld),當時艾斯莱本和曼斯费爾德约有数千居民。1512年,路德完成了神學博士的學位,在[[維滕貝格]](University of Wittenberg)教導聖經,思想更趨成熟。 在1517年,馬丁路德為著[[贖罪券]]的爭論,做了一件驚動宗教界的大事-宗教改革。<ref>李振群,《透視2000(卷三)宗教改革與近代教會加拉太書導論》,(香港:校園書房出版社,2000),17-23。</ref> === 學業 ===馬丁·路德在[[曼斯费爾德]]長大,他的父母親對他極為嚴厲嚴格而充满爱心,父亲要他接受时尚的启蒙教育,从1488年到1497年路德在曼斯费爾德的城市學校就學。路德和其它的就學孩子們共組了一個唱詩班,在富有人家主人們享用豐盛晚餐之時唱聖詩,主人用餐後即可享用剩餘的菜餚,運氣好時並能拿到一些小費。 1497年,路德在[[馬格德堡]](Magdeburg)的大教堂學校裡待了一年,教導他的是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共同生活弟兄派]](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的教士。1498年,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埃森纳赫]](Eisenach)的[[方濟各會]]修道院中。他在那裡受到音樂和詩歌的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歌唱家。 从1501年到1505年,19 歲的路德在[[图林根州|图林根]]有名的埃爾福特的大學(University of Erfurt)哲学系就学,於1505年取得法學碩士,他的学课包括[[拉丁文]]、[[语法|语法学]]、[[修辞学]]、[[逻辑|逻辑学]]、[[道德|道德学]]和[[音樂]]。路德在这里深切地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从[[托马斯·阿奎纳]]开始成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中心学说,但在爱尔福特已经开始有人对他的学说产生质疑。 路德畢業後看似前途似錦,原本他已經申請在埃爾福特大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1505年7月2日,他在[[斯道特亨]](Stotternheim)險些被閃電擊中,在危急之時,他对矿工的保护圣人呼喊说:“[[聖安娜 (人名)|圣安娜]],不要让我死,我愿意成为一个僧侣。”出于这个发愿,他進了爱尔福特(Erfurt)的奧斯定會修道院(Augustinian friary),這件事使他的父親大為生氣。 路德在修道院的學習中,非常遵守修會的教规,虽然他每天都做懺悔,但是內心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平安。他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获得上帝的怜悯?”他請益他的懺悔神父、修道院院長司[[约翰·冯·斯道皮茨]](Johann von Staupitz, 1460-1524)之後,得到許多的鼓勵與支持,修道院長建议他学神学,1507年2月27日他被晋升为神父。 1508年他被送往[[維滕貝格|威登堡]](University of Wittenberg)教神 ,他在这里结识了[[威廉·奥克姆]]的神学理论。奥克姆强调神的自由性和人的自主性。一年后路德成为圣经教授(baccalarius biblicus),他还学会了[[古希臘文]]和[[希伯來文]]。 1510年路德被他的修會派往[[罗马]]城抗议教廷下令将奧斯定會与另一个非常严格的修會合并到一起。他参加了一个集体懺悔的仪式,希望以此获得解脱。这说明他当时还不怀疑罗马教廷的懺悔仪式,但他对罗马教廷的不认真和道德败坏非常失望。1511年斯道皮茨将路德召回维滕贝格并指定路德为神学博士和他的继承人。斯道皮茨只能减轻路德的心灵不安,无法消除它们,直到1524年斯道皮茨逝世,两人始终是好朋友。 === 婚姻和家庭 ===1525年6月13日,路德與1524年從一個修道院中逃出去的修女[[凱薩琳•馮•波娜]](德語:Katharina von Bora,1499/1/29-1552/12/20)訂婚,6月27日兩人結婚。對路德來說,這是他對理論的實踐,因為他很反對修道院神父和修女不能結婚, 認為 [[禁欲]]並無必要性。他的觀點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但凱薩琳在他困難和[[抑鬱症|抑鬱]]時期幫了他很大的忙,她在家裡收留學生,許多人將路德的言語紀錄了下來,來賺錢防止貧困的時間。兩人共有六個孩子 其中三個早夭。 路德的徽章是[[ 路德 玫瑰]],1530年7月8日,他 一封信中解释路德玫瑰的圖案。 == 宗教改革 ===== 「惟獨聖經」、「惟獨信心」、「惟獨恩典」 ===1513至1516年間,路德開始講授詩篇、羅馬書、加拉太書等聖經書卷,一些他原来的讲义和听课笔记保留至今。一开始他还追随当时教会的学说将[[旧约]]体会成基督的隐喻。他追索奥卡姆、[[新柏拉图主义]]或[[密契主义]]的圣经解释,但他已经开始将这些解释改为针对每个人,而不是针对整个社会的教导。 一日,他孤独地冥想[[羅馬書]]中的诗句时,他突然发现了他十 来所寻找的真理-「義人必因信得生」,神的話突然向他發出亮光 : {{Cquote 2|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ref>《罗马书》第1章第17节</ref>}} 路德自述:「從此,我覺得自己獲得新生.........整本聖經以全新的面貌向我展開,我瀏覽聖經,到處都有類似的話語。」路德發現,人的得救並非倚靠行為,乃是藉著信神的話,並信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路德形容,这个经验是一个巨大的解放,使他從對神律法的外在恐懼,轉到對其恩典的主觀經歷,而發展出了「惟獨聖經」(sola scriptura)、「惟獨信心」(sola fide)這兩個宗教改革的主要觀點。路德觀點的來源,也受到共同弟兄會和恩師施道比次 的著作 及教導影響。 路德使用上帝直接的怜悯(sola gratia)来补充这些理论:神的永久正义完全是一个怜悯的赠礼,只要人相信耶稣基督,他就可以获得这份赠礼。人不论做什么都无法强迫神赠与他这份礼物。相信他获得了这份礼物本身也不是人所能达到的。路德称这个发现是“塔上经验”,他说他是在维腾贝格的奥恩定会修道院的隐居塔上得到这个发现的。此时,他还没有考虑教会的中间作用。 对路德研究中,他是何时发现的神仅出于怜悯的基本见解,有人认为是在1511年到1513年之间,有人说是在1515年到1518年之间,也{{Who|有人|time=2012-09-08}}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缓慢的过渡过程。对路德来说,整个中世纪的神学及其宣传者的能力与神的启示之间的平衡全部报废了。从此,他对自称為神与人之间 嚴詞 保的教会越来越持 評猶太 评态度。1515年,路德的羅馬書教本中已经反映出了他的新见解,但其中还混合着[[约翰尼斯·陶勒]](John Tauler)的神秘主义见解。1516年,路德发表了一位不知名的神秘主义者写的一本书,反映出了他对教会外表的神事仪式的不断加强的反对。 1517年开始,路德在签名时将Luder改为Luther(源自于[[希腊文|希腊词]]ελευθερος,意为“被解放的人”,“自由人”),表现了他内心的转折。 === 導火線:贖罪券和[[九十五條論綱]] ===當年路德去羅馬時,就已經見識到了天主教的懺悔習俗,他內心裡反對這種做法。現在,[[教廷]]想要建造[[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就發行[[赦罪書]]([[贖罪券]])來募捐,只要繳一定的錢買赦罪書的人,就可以將自己或已逝世的人的罪赦免了。“隨著[[銀幣]]落入盒子裡的聲音,[[靈魂]]就升[[天堂]]了。”路德在[[維滕貝格]]公佈他的論綱前一年就已經開始在佈道時反對這個做法了。 1517年夏,路德看到一份[[美因茨]][[選帝侯|選侯]][[阿爾佈雷希特 (勃蘭登堡)|阿爾佈雷希特•馮•勃蘭登堡]]給到處遊蕩販賣赦罪書的神父的一封信。該樞機主教想要用收入的部分來付他欠[[富格爾家族]]的債。該樞機主教向富格家族借了這筆錢來讓他獲得主教的地位,為此他派遣[[若望•特次勒]]途經維滕貝格奔赴[[薩克森]]。1517年9月4日路德發表了他的九十五條論綱,他希望以此來引起他的神學教師同事們的神學討論。一份這部最早的原文的逐字拷貝前不久在[[沃爾芬比特]]宮的圖書館中被發現。 路德在1517年萬靈節前夕,也就是10月31日那天,宣佈他反對[[贖罪券]],寫了[[九十五條論綱]]。其實這九十五條的目的並非是號召[[宗教改革]],只是路德以一位大學教授的身份將贖罪券的神學提出來討論罷了。路德反對贖罪券的曲解和誤用,認為這不但對人的得救不利,還影響了教會的正常運作。當時的人們認為天國的鑰匙在教會手裡,一個人進入天堂前要先洗清生前所犯的一切罪行,他們最怕的是死後在[[煉獄]]中的刑罰,他們相信只要用贖罪券就可以上天堂,一張贖罪卷能縮短死後在煉獄中的刑罰。馬丁路德發現這樣的說法與作法完全不能見容於聖經與理性。贖罪券的買賣鼓勵了處於罪惡中的 人, 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饒恕。就這一點,路德的神學與天主教會的神學有 明顯 的不同。1518年路德又用简明的语言将他的论纲的宗旨和他的认为写成了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 *教廷審判樞機主教阿爾伯特在羅馬控告路德,特澤爾針對9月發表的論綱發表了 猶傾向 論綱。1518年4月斯道皮茨讓路德在[[海德堡]](Heidelberg)的奧恩定會大會上闡述他的論綱。在這裡他將憐憫與信仰之間獨一的關係、亞里斯多德的理論、人的自主性的理論分明地區分開來了。一些他的聽眾成為他的支持者和後來的改革者,其中包括[[馬丁•布沙]]和[[塞巴斯蒂安•弗蘭克]]。8月維騰貝格大學任命[[菲力浦•梅蘭希通]]為教授,梅蘭希通成為路德最緊密的朋友和學生。 1518年6月[[教廷]]命令路德前往羅馬受審,他被控告為[[基督教異端教派|異端]],路德請求因為他身體欠佳,在德國境內受審。[[薩克森]]的[[選帝侯]][[腓特烈三世 (薩克森)|腓特烈三世]]支持路德的請求,由於教宗[[利奧十世]](Leo X)需要選帝侯的支持,來讓他喜歡的候選人當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讓路德案就添上了一重政治色彩。1518年8月,教宗於同意路德的請求。10月12日至14日,樞機迦耶坦(Kardinal Cajetan)奉命在[[奧格斯堡]](Augsberg)的帝國大會上審問路德。路德不肯承認任何無法依照聖經證明其錯誤的主張,因此,迦耶坦認定路德是一個異教徒,他必須被交出。腓特烈三世依然拒絕。 *教宗、查理五世、選帝侯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經過政治妥協,暫停審判馬丁路德1519年1月12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1459/3/22-1519/1/12)逝世,他指定其孫子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卡洛斯一世]]為其繼承人。卡洛斯一世通過行賄手段當選為皇帝,稱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在義大利有領地,教宗怕查理會包圍他,他為了不在此時把尤其重要的選帝侯的關係弄僵,決定暫時把路德案放下來。他派人與腓特烈三世尋找一個和平解決的方案 -大家要保證路德的沉默。 1519年6月26日,查理五世當選為皇帝後,教廷恢復了對路德的審判。迦耶坦再次審問路德。 *萊比錫辯論此時,[[因戈爾施塔特]]的一個神學家埃克(Johann Mair of Eck)建立了一組論綱,這組論綱完全是針對路德的,路德的[[維滕貝格|威登堡]]教師同事與埃克爭辯,因此路德不得不打破他的沉默。 從1519年7月4日到7月14日,他參加了萊比錫爭辯。埃克最後將整個衝突集中到教宗的權威的問題上。路德最後斷論說教宗的權威從法學觀點上來說只有400年的歷史,從[[格拉蒂安]]的《[[教會法匯要]]》開始教宗才成為整個基督教的首領。埃克說,這證明了路德與100年前被燒死的異端教徒[[扬·胡斯|揚•胡斯]]是同一宗脈的,而路德則譴責羅馬教廷促成了[[東正教]]的分裂。他說即使[[康斯坦茨宗教會議]]的權威也不及聖經的權威。他說康斯坦茨宗教會議雖然解決了三教宗並存的問題 ,但 沒有解決教宗和宗教大會之間誰的權威更高的問題。在這個闡述中,路德說:“即使宗教大會也可能犯錯誤。”這樣,他置每個人自己面對聖經的良心問題高於主教的共同的權威決定。這是路德與天主教會決裂的開始。 *路德被開除教籍1520年6月15日,教宗發表文書,列舉了41條沒有上下文的、 時甚至於錯誤的路德論綱,命令路德在60天內反悔,不然他將被[[革除教籍]]。10月,路德發表《基督徒的自由》(De libertate christiana)呈給教宗,並呼籲教廷再次召開一次宗教大會。12月10日,路德與教廷決裂,教廷下令焚燒他的書籍後,路德則在[[維滕貝格|威登堡]]的一座城門前公開的焚燒了教宗的文件、經院哲 的書和宗教法。 1521年1月3日,他被革除教籍。這個事件標示了中世紀教宗和皇帝的權力的下降:查理五世是最後一個受教宗加冕的皇帝。 * [[沃木斯議會]] (Diet of Worms)1521年4月17日,路德在[[沃木斯議會]]中,當著所有的王公和帝國城市代表受審,他最後一次被要求反悔。在思考一日之後,他拒絕反悔,因為沒人能通過聖經 指出 他的錯誤 他知道這可能意味著他的死。4月25日皇帝下令 路德 違法,不允許帝國境內有任何人支持路德、收養他、讀他的書、印他的書,每個人都有義務逮捕他、將他押往羅馬。選帝侯弗雷德(Frederick III)艱苦的交涉,終於獲得路德在下一次帝國大會上再次為自己辯護。由於弗雷德保證關押路德,他沒有在沃木斯被扣押。據說後來查理五世很後悔這個決定,因為後來的宗教改革打消了帝國的統一性。 :'''查理五世1521年5月8日命令的摘要'''::“我,查理五世……為了牢記這個決定,為了服從在這件事情上是合法的法官的神聖的父親教宗的訓令,發表這個法令。我認識到該犯馬丁•路德是從神的教會中墮落的一體,是一個枯萎的個體,是明顯的針對我們大家的異端。……:命令你們大家每個人,因為你們是神聖帝國的一體,也為了避免違反皇帝的命令,遵守這個命令,……,在這個命令發表20天后,也就是5月的第14日起,不准收留和養護、治療馬丁•路德,也不准給他飲水。你們也不准私下地或公開地讀他的文章和書,不准幫助他,支持他,協助他或養護他。假如你們見到他,假如你們能夠抓住他,那麼抓住他並將他押送給我……” *路德藏匿在[[瓦爾特堡]]3個月,專心翻譯聖經弗雷德(Frederick III)為了保護路德,派士兵偷偷绑架他,把他藏在埃森纳赫附近的[[瓦爾特堡]](Wartburg Castle)。路德隱居於[[瓦爾特堡]](Wartburg)那段日子裡,他把整本新約聖經由希臘文譯成精彩的德文。 *路德回到[[維滕貝格|威登堡]],回應宗教改革運動在[[維滕貝格|威登堡]]路德的學生在佈道時提出深刻的宗教改革的要求,包括反對[[修道院]]、犧牲品、在教堂內設置圖像、偶像和[[聖餐禮]]應該向 批判 有人開放。羅馬教廷至此為止在聖餐禮上不讓教徒喝聖杯中的酒,而只許神父喝。1522年維騰貝格的市議會決定進行改革,同時也按路德所建議的開始採取針對貧困和淫亂的措施。但這些措施造成了許多混亂:許多[[修士]]和[[修女]]離開薩克森的修道院。在[[茨維考]]路德的學生[[湯瑪斯•閔采爾]]反對對兒童進行[[洗禮]],他被趕出茨維考。有的人甚至誤解了路德說的自由,牽扯到政治,拿了武器去爭取,造成了改教運動的致命傷。這一切更加劇了混亂。 由於左派極端的人士到處興事,[[維滕貝格|威登堡]]的市议会向路德求救,路德放弃了他的隐居于3月,回到[[維滕貝格|威登堡]]以穩定大學和教會的生活,並且應付四面八方湧來的攻擊。路德做了六天的佈道,说服市民进行有效的改革:爱,而不是外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路德的佈道和文章都使用非常生动和大众的语言。他也不怕使用粗俗的话,一些很粗的话,在今天德语中演變成语的地位,比如“只有快乐的屁股才放得出欢乐的屁”。路德並且主張,不必将教堂裡的图像都禁止,因为图像没有害处。除牺牲祈祷外他没有改变罗马教会的神事仪式,同时他引入了新教的聖餐禮。这样市内的安宁恢复了。 === 翻譯聖經 ===路德在瓦爾特堡上持假名“荣客约克”待到1522年3月1日。在梅兰希通德鼓励下他从1521年秋开始翻译[[新约]],在11个星期内他将新约译成德文。后来这个翻译被印刷许多次。此后他又翻译了旧约(1534年完成),两者一起组成了著名的路德圣经。作为翻译的基础他使用了[[伊拉斯謨]]的希腊文圣经和他自己的拉丁文翻译和[[武加大译本]]。 这样路德使得普通人也能读圣经的内容。他的翻译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将圣经中的大意(和他自己的理解)翻译为德文。他想使用大众的语言,因此他使用的语言是非常生动、形象、大众化和非常易懂的。他使用的方言是融合了南德和北德方言的中德方言。这也是他家乡的方言。他的圣经翻译为[[德文]]的规范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路德以前就已经有人开始翻译圣经了,到1518年为止它14次被译为标准德语,4次被译为低地德语。但这些翻译都基于[[耶柔米]]的拉丁文翻译,也就是说它们此前已经经过至少两次翻译了。路德则追随[[人文主义]]的教义试图直接将希伯来语和希腊文的原文直接翻译过来。 至今新教徒使用多次修改后的路德圣经(最后一次在1984年)。它也是[[宗教音乐]]的一个重要基础,因为许多宗教音乐的歌曲使用其中的诗句。 === 對天主教的宗教改革 ===*「十架神學」 路德「[[因信稱義]]」的神學思想是「十架神學」,凸顯它和相反的「榮耀神學」的對比。亞斯候斯把這個區別簡明扼要的表達為:「榮耀神學,是想透過神的工作來認識神;十架神學,則是透過神的苦難來認識祂。」 路德認為,[[經院哲學]]之榮耀神學的企圖,是要在信心及恩典之外,以理性克服十字架 羞辱。他認為,「榮耀神學」 以人類為中心的神學,形成對人類力量的高估,而且,「榮耀神學」若 專注於唯獨理性來認識神,將會流於以行為稱義的道德靈性觀的價值。「十架神學」所宣告的,是人之所以能信,也是出於神的恩典,因為人完全沒有任何尋找真神的智慧,除非祂自己啟示給人。「十架神學」就是使凡信靠祂的 ,能透過十架,使軟弱變剛強 福音。舉凡人間一切的矛盾,都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裡面找到答案。 * 宗教 改革的特色 路德有別於天主教的 信仰 內容 就神學、聖禮及組織三方面有了革新。依序路德思想最具主要的創新,在神學上提出「唯獨恩典」及「因信稱義」,新教在得救的問題上,否認天主教的「煉獄」對信徒的威嚇與轄制,並以購買「贖罪券」的方式,來達到贖罪的陋規,路德堅持「唯獨靠著神的恩典,只要相信祂就能稱義」的教義;聖禮上己被簡化剩「浸禮」及「主餐」,否認天主教內許多繁複的儀式,在許多的節日中,除了保留復活節及聖诞節外,其餘的都納入主日禮拜內一併紀念;在組織上聲明《聖經》才是最高權威及「信徒皆祭司」的觀念,否認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表,為教會的首腦及最高權威,並反對羅馬教宗的集權制、教階制、及神職人員的任命制,主張聖經才是教會權威的最高依據,而人人也可以自由的閱讀聖經,並直接的從神領受話語,及蒙拯救的應許。人人皆可擔任聖職,神職人員也可結婚,必要時主的信徒人人皆可為他人施行浸禮及主餐。 * 宗教改革的扩展1520年的文章使得路德在全德国出名。在许多地方开始有宗教改革的呼声。路德相對於激進派的態度對宗教改革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他沒有徹底與羅馬教會決裂,同時也沒有進行深刻的社會改革。但同時他獲得了許多溫和派的支持。然 ,路德宗教改革的行动最后导致了教会的分裂和[[路德宗]]的成立。路德本人本來並 是血統 希望事情这样发展,他本来只想要改革整个教会,而非被迫離開天主教,甚至被指叛教。 1526年〈發行德文聖餐儀式〉丁道爾譯英文版新約 到現  1529年天主教議員在第二次[[施佩耶爾帝國大會]]上決定取消對新教徒的部分容忍 ,他向新教徒議員(五個貴族領地和14個[[帝國自由城市]])提出抗議。 1530年,路德在[[奧斯堡會議]]上 新運動作瞭解釋 相關 新教議員容忍了他們的起草 [[奧格斯堡信條]],意謂著[[沃木斯 題仍然極具 會]]的命令失效,而宗教改革得以在德國擴展和鞏固,這是宗教改革的政治突破,改教運動把基督教歐洲一分為二,後續引發了[[反改教運動]]和[[三十年戰 ]]。後來,更正教形成三個主要路線:[[信義宗]]、[[改革宗]]和英國[[聖公宗]]。更正教會主張信徒應該直接和基督聯合,因為基督是救恩的唯一來源。祂的救恩藉著聖靈的能力和上帝的道的教導,臨到悔改的信徒。不用[[瑪利亞]],也不用聖職人員作[[祭司]]來做代求人。上帝會向祂的兒女說話,透過[[先知]]和[[使徒]]、透過[[聖經]]、藉著個人的[[啟示]],上帝以愛心向受造的人類說話,只要是在基督裡新造的人憑信心可以聽到上帝的話並回答祂。 1535年完成加拉太書註釋號稱宗教改革大憲章。 1546年路德去世。 == 参考文献 ===== 引用 ==={{Reflist|2}} === 书籍 ===* 麥格夫(Alister E. McGrath)。《宗教改革運動思潮》,蔡錦圖、陳佐人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06。* 奧爾森(Roger E. Olson)。《神學的故事》。吳瑞誠、徐成德譯。台北:校園出版社,2002。* 雷雨田、伍渭文主編。《路德文集·第一卷》。雷雨田、劉行仕譯。香港:路德會文字部,2003。* 《獨者-台灣基督徒思想論刊》。台灣基督徒學會,2007春夏,第十三期。* 陶理博士主編。《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譯。香港:海天書樓有限公司,2004。* John McManners。《牛津基督教史》。程亦赤、袁鷹[[校對|校]][[翻譯|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楊慶球,《馬丁路德神學研究》,香港:基道出版社,2002。* 保羅‧阿爾托依茲(Paul Althaus)。《馬丁路德神學》,段琦、孫善玲譯。台北:道聲出版社,1999。*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路德語粹》。克爾編訂。台北:道聲出版社,1975。* 王神蔭,《聖詩典考》,(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55。* 陳康,《崇拜與聖樂》,(香港:基道出版社),2005。* 赫士德(Doald P. Hustad),《當代聖樂與崇拜》,謝林芳蘭譯,(台北:校園出版社),1998,221。* 卓忠敬總編,《聖詩史源考》,(台北:門徒出版社),1981,453。* 羅炳良,《聖樂綜論述(一)》,(香港:天道書樓),1994,135。 === 网站 ===* [[GOODTV]]好消息衞星電視台網站 http://www.goodtv.tv/default.phtml。查詢于2007年12月18日。* [[翼報]]網站>書香處處>馬丁路德-于中旻: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liter/philwest/luke_yu.htm。查詢于2007年12月18日 。 ==外部链接==*[http://www.archiv-vegelahn.de/nachschlagwerke_luther.html 马丁·路德──传记(德文)] ==参见==*[[德國宗教改革]]*[[信义宗]]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