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溫脾湯

增加 54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溫脾湯1.jpg| thumb | 500px | 溫脾湯 來源<<br>[[備急千金要方https://www.toutiao.com/a6513131228298740228/ 原圖鏈接] ]]>>
'''溫脾湯''' 【製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一類方 =='''組成與用 用量】'''== [[大黃]]12克 、 [[附子]]9克 、 [[人參]]6克 、 [[乾薑]]6克 、 [[甘草]]6克
上五味,咀。以水800毫升(八升),先煎後四味,臨熟將大黃加入,煎取250毫升(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
==''' 效】能'''==
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 主治 '''==
脾陽不足,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
=='''說明'''== 【方義】陽虛寒積證。寒積阻滯於腸道 ─ 腹痛便秘,臍下絞痛,繞臍不止。<br> 本方證因 脾陽不足 ─ 手足不溫 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br>有的說它陽虛冷積,便秘,這個區別就是說,既有 內盛 ,寒積 是屬於實的方面。又體質基礎是陽虛,陽氣不足,所以這個寒呢,溫脾湯的寒,很重要是個寒從 阻所致 生為主的 即使臨床上歸脾湯證的誘發,也有可能跟飲食的不注意有關,但是它的寒的來源,主要的還是由於陽虛造成。陽虛不能溫通, 實冷 積阻 滯於 腑氣不通,故 造成腹痛 便秘 。臍下絞 繞臍不止 。溫脾湯這種腹痛,由於有實邪,所以比起單純的,比如中焦虛寒,脾腎陽虛,它那種腹痛,綿綿作痛,喜溫喜按,那個不同。這個腹痛要比較,因為有實邪,所以相比理中湯,理中丸那一類腹痛要重一些。但是一般也不是很劇烈的。<br> 脾陽不足, 四末失于溫煦,則 表現會伴隨有一組中焦虛寒的症狀。中焦虛寒就是手足清冷或 手足不溫 ,苔白不渴, 脈沉 弦而 這一類基礎的中焦虛寒證。<br>但中焦虛寒證 比較典型 陰盛 四肢不溫,四肢清冷,吐利腹痛。這 實之徵 由於有陽虛,寒從中生,不能溫通,寒性凝滯,導致了腹痛便秘 本方 所以它主要反映,基礎的中焦虛寒 雖屬 加上腹痛、便秘了。當然這一類情況,它一般都喜溫的。針對這種中焦虛 為主造成的冷 積便秘, 冷積要攻下,中焦虛寒要溫補脾陽。內生之寒,溫補結合。 但脾陽不足是為致病之本,若純用攻下,必更傷中陽;單用溫補,則寒積難去,惟攻逐寒積與溫補脾陽并用,方為兩全之策。方中 [[ 附子 ]] [[ 大黃 ]] 為君,用 [[ 附子 ]] 之大辛大熱溫壯脾陽,解散寒凝,配 [[ 大黃 ]] 瀉下已成之冷積。芒硝潤腸軟堅,助 [[ 大黃 ]] 瀉下攻積; [[ 乾薑 ]] 溫中助陽,助 [[ 附子 ]] 溫中散寒,均為臣藥。 [[ 人參 ]] [[ 當歸 ]] 益氣養血,使下不傷正為佐。 [[ 甘草 ]] 既助 [[ 人參 ]] 益氣,又可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協力,使寒邪去,積滯行,脾陽復。綜觀本方,由溫補脾陽藥配伍寒下攻積藥組成,溫通、瀉下與補益三法兼備,寓溫補于攻下之中,具有溫陽以祛寒、攻下不傷正之特點。
=='''辨證要點'''==
腹痛,便秘,手足不溫,苔白,脈沉弦。
=='''臨床加減'''== 【辨證要點】腹中脹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氣止痛,和大黃附子湯加味相近。<br>中冷 痛, 加[[肉桂]]、[[吳茱萸]]以增強溫中祛寒之力。有些人主張,就是說不光[[大黃附子湯]],或[[溫脾湯]],都可以加[[吳茱萸]]。它能夠溫肝胃,特別是[[大黃附子湯]],有的醫家方論說它涉及脅下,涉及厥陰,大便 便秘 不通 手足不溫 可以胃氣上逆 苔白 肝胃之氣上逆 脈沉弦 主張配[[吳茱萸]]。溫下用這兩個方作為一個比較。兩種治法
【加減】=='''現代應用'''== 強心,促進血液循環。常用於蛔蟲性 中脹 者,加厚朴 木香以行氣止痛; 消化不良、肝硬化 中冷痛 水、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 加肉桂、吳茱萸以增強溫 陽虛 之力 ,冷積內阻者
【文獻別錄】=='''方劑比較:'''== 朱良春等《 本方與[[大黃附子 頭歌訣詳解》:「 ]]同屬[[ 脾湯是下劑]],都能主治[[寒積便秘]]。本方組成即[[ 四逆 大黃附子 湯]](薑、附、草)加[[ 人參細辛]] ,加[[ 當歸乾薑]]、[[ 大黃人參]]、[[ 芒硝甘草]] 四藥所組 ,亦即[[四逆湯]] 功能溫脾祛寒, 加[[ 大黃人參]]、[[ 芒硝大黃]], 皆以大劑溫熱藥為主,故同屬溫下之劑。本方 取其瀉下除積 由[[脾陽不足]] [[ 人參中氣虛寒]] ,而致[[ 當歸冷積內停]], 是取其益氣養血。由於四逆性 溫熱 虛中夾實 故方中配 改變[[ 芒硝乾薑]]、[[人參]]、[[甘草]]以顧護中陽;[[大黃附子湯]] 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專驅逐 為[[ 寒積 ,屬於溫下的範疇。假使熱 裡結,津傷便秘 證]] 當用寒下劑,而決非此方所宜。」通過臨床觀察,溫脾湯有改善腎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作用。用溫脾湯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CRF) 屬脾腎 實無 衰、濕濁內生者 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 故配[[ 胞聚集指數、紅細胞電泳均顯著降低,而對照組這方面作用不明顯。說明 辛]]辛 脾湯有改善CRF高粘血症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是 過調整整體狀態、改善腎功能、改善體內「粘、聚、集、凝」狀態 達到改善CRF患者高粘血症的作用。由於全血粘度增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壓升高,甚至誘發高血壓腦病,所以對CRF患者能在腎功能改善的同時,降低全血粘度,這對治療CRF很有意義。「徐書立.溫脾湯對慢性腎衰病人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中醫研究1999;12(6):22助[[附子]]薛氏用本方為主治療9例小兒麻痺性腸梗阻,患兒年齡3-16個月,平均9.8個月。病因中毒性消化不良4例,重症肺炎、黴菌性腸炎并II度營養不良各2例,急性菌痢并急性腸炎1例,其中病危5例。用藥l-3劑後,腸鳴音恢復,排氣排便、腹脹基本消失者7例,無效2例 散寒止痛 ﹝薛昌森.溫脾湯為主治療小兒麻痺性腸梗阻9例。中醫雜誌1993;(1):24]<br>
【現代應用】考[[溫脾湯]]另有三方,藥味稍有出入,但立法、主治略同。一方見《[[千金方]]》十五卷「冷痢門」,比本方多桂 而無甘草,雖主治略同 促進血液循環。常用於蛔蟲性 但宜于寒證較重而兼見衝逆的證候;一方見《[[千金方]]》十三卷「心 腹痛 門」,即本方加[[當歸]] 消化 [[芒硝]],瀉積之力較強,主治[[寒積便秘]],「腹痛,臍下絞結,繞臍 止」者;此外,《[[本事方]]》亦有[[溫脾湯]],方用[[附子]] 、 [[乾薑]] 、 [[桂心]] 、 [[甘草]] 肝硬化腹水 [[厚朴]](各二兩)大黃四錢,亦即本方去參加[[桂心]] 急性單純性 [[厚朴]]。主治「痼冷在 梗阻或不全梗阻等 胃間,連年腹痛泄瀉 休作無時」。此方與《[[千金方]]》溫脾湯雖同 中陽 溫下劑,但《[[千金方]]》所治之下痢赤白,積滯較甚,故重用[[大黃]]以攻下積滯,「心腹痛門」方更有[[芒硝]]為助。同時又因痢久[[脾胃 虛寒 ]],陽氣衰微 故用參、草、薑、附以溫補脾陽。《[[本事方]]》所治為 冷積 內阻者 泄瀉,寒重積輕,故重用溫中,雖用[[大黃]]攻下,只佔總量1/26。同一[[大黃]],因配伍與藥量都不同,作用也就各有側重,可見遣藥組方中選擇配伍、酌定用量,皆須與證法切合,才能不犯實實虛虛之誡<ref>[https://www.toutiao.com/a6481209225593750030/ 今日頭條 馬氏中醫 2017-10-27] </ref> <br>
【比較】=='''參考來源'''==本方與大黃附子湯同屬溫下劑,都能主治寒積便秘。本方組成即大黃附子湯去細辛,加乾薑、人參、甘草而成,亦即四逆湯加人參、大黃,皆以大劑溫熱藥為主,故同屬溫下之劑。本方是由脾陽不足,中氣虛寒,而致冷積內停,證屬虛中夾實,故方中配以乾薑、人參、甘草以顧護中陽;大黃附子湯為寒積裡實證,證實無虛,故配細辛辛溫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reflist}}
[[Category:414 考溫脾湯另有三方, 味稍有出入,但立法、主治略同。一方見《千金方》十五卷「冷痢門」,比本方多桂心而無甘草,雖主治略同,但宜于寒證較重而兼見衝逆的證候 學]][[Category:418 藥學 一方見《千金方》十三卷「心腹痛門」,即本方加當歸、芒硝,瀉積之力較強,主治寒積便秘,「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者 藥理學 此外,《本事方》亦有溫脾湯,方用附子 乾薑 桂心 甘草 厚朴(各二兩)大黃四錢,亦即本方去參加桂心、厚朴。主治「痼冷在腸胃間,連年腹痛泄瀉,休作無時」。此方與《千金方》溫脾湯雖同屬溫下劑,但《千金方》所治之下痢赤白,積滯較甚,故重用大黃以攻下積滯,「心腹痛門」方更有芒硝為助。同時又因痢久脾胃虛寒,陽氣衰微,故用參、草、薑、附以溫補脾陽。《本事方》所 為冷積泄瀉,寒重積輕,故重用溫中,雖用大黃攻下,只佔總量1/26。同一大黃,因配伍與藥量都不同,作用也就各有側重,可見遣藥組方中選擇配伍、酌定用量,皆須與證法切合,才能不犯實實虛虛之誡。療學]]
2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