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4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第一次尼西亚会议</big> ''' |- |<center><img src=http://www.v…”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第一次尼西亚会议</big> '''
|-
|<center><img src=http://www.verydaily.com/image/memo/20130515175217157947.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verydaily.com/history/eitem-1691.html 来自 非常日报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第一次尼西亚会议
活动时间 325年
地 点: [[尼西亚城]]
性 质:[[ 基督教]][[大公会议]]
|}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或称'''第一尼西亚会议''')是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号召在[[拜占庭]][[尼西亚]](今[[土耳其]][[布尔萨省]][[伊兹尼克]])召开的[[基督教]][[大公会议]]。此会议乃[[基督教历史]]第一次的欧洲世界性主教会议,确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宗教法规和现今普遍基督教会接纳的传统教义。在基督教被[[基督教国教化|国教化]]过程中,会议亦为关键之一。然而君士坦丁一世在会议之后却转向[[亚流派]],对支持《尼西亚会议》结果的派系造成打压。
== 历史 ==
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召开,按[[罗马元老院]]的形式组织大会的进行。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边紫袍进场,恭敬地坐在主教们后,作为会议的[[观察员]]。
凯撒利亚主教,也是知名的教会史家[[凯撒勒雅的欧瑟伯|游社博]]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奥塞思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宗]]亦委派两位教士出席会议。
会议主要是解决[[亚历山大港教会]]中,[[耶稣]]与[[天父]]关係理解上的分歧:耶稣当然与天父同质,不只类似。亚历山大教会内一方的主教认为耶稣与天父同质,另一方则认为耶稣与天父类似。君士坦丁一世在议期间,曾多次出席会议。最后,何西乌建议以凯撒利亚主教游社博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并採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论|同质]]」。尼西亚会议的决议否定了耶稣次于天父的[[从属论]]观点(在估计的 250-318 所有参加者中,最后只有两人反对公会议的决定,坚定支持[[亚流派]],这两人后来跟亚流一起被[[流放]]到[[伊利里亚]]<ref>{{cite EB1911 |first=Carl Theodor |last=Mirbt |wstitle= Nicea, Council of | volume=19 |pages=640–642}}</ref><ref>{{cite book |last1=Schaff |first1=Philip |last2=Schaff |first2=David Schley |title=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url=http://www.ccel.org/ccel/schaff/hcc3 |volume=3 |at=第120节 |year=1910年 |publisher=C Scribner's Sons |location=纽约 |ref=harv |access-date=2019-08-12 |archive-date=2019-08-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812102258/http://www.ccel.org/ccel/schaff/hcc3 |dead-url=no }}</ref>)。[[信经]]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见证下确认通过,定为正统的教义标准,否定教义者被定为[[异端]]。<ref>[http://gz.eywedu.com/shijielishi/mydoc025.htm 世界性帝国与世界性的基督教] {{Wayback|url=http://gz.eywedu.com/shijielishi/mydoc025.htm |date=20100730025352 }},第025卷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ref>会议同时制定了20条教会法规,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并对[[罗马帝国]]全境教会具强制性约束力。
会议中,出席者在基督教逾越节(非现今之[[复活节]])的日期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在[[春分]]后的、第一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节庆,独立于《[[圣经]]》中的[[希伯来曆]]。会议还授权亚历山大主教(推测可能是按亚历山大日曆)每年向其他的主教宣佈确切的日期。
== 出席者 ==
[[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当时邀请了所有的1800名教会的主教(有1000位在东方,800位在西方),但最后只有250-320左右的人能与会。根据参加会议的[[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游社博]]、[[亚他那修]]和{{le|安条克的尤斯坦修斯|Eustathius of Antioch|尤斯坦修斯}}统计,人数是250人、318人和270人不等。根据后来[[希腊教会]]史学家[[苏格拉提塞士]]的纪录,人数超过300人,而另外四项纪录则是318人。
多数参与本次会议的是来自东方的主教,在其中有三位[[大主教]]。在与会者中,有曾受迫害的[[教父]]、一位是以前的[[隐士]],有一位牧羊人主教,另外还有来自于国外的主教。在说[[拉丁语]]的西方省份中,有五位代表与会。与会者的旅行和膳食是免费的,但与会者不是单独旅程,每个都许可带两个教士和三个[[执事]],所以与会总人数可能超过1500人。游社博提到有数不清的教士、执事或助理参与。
== 议题 ==
# 有关[[亚流主义]]的问题
# [[逾越节]]([[复活节]])的庆祝
# 米勒修斯分裂主义
# [[圣父]]和[[圣子]]在目的与[[位格]]上同一
# [[异端]]的洗礼
# 在[[理吉纽]]统治下的迫害中损失情况
== 后续及影响 ==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基督教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因这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徒代表集会形式取得共同意见,也是基督学([[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的第一个起因。无论在教会及[[三位一体]]的教义发展方面,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其后基督教发展影响长远重大。
通过皇帝的权力召集教会的主教们聚在一起,是主教代表首次聚在一起联合同意的基督教教义声明,也是首次由皇帝运用[[国家机器]]影响主教会议的方式。这就是所谓「君士坦丁转换」,即教会与政权连结在一起,这至今仍然引发许多辩论。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将尼西亚会议评为改变人类历史十大事件之一,当中描述「由君士坦丁来召集和主持会议,标志著皇权对教会有了一定限度的控制。而《[[尼西亚信经]]》的产生,为后来的一些大会开创了制定[[信经]]和[[正典]]的先例,为教义的正统性和为整个基督教国家的合一提供了指导纲领。」<ref>[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53157554103778&nowpage=7 尼西亚会议]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6031810/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53157554103778&nowpage=7 |date=2011-07-16 }},美网站评改变人类历史十大事件 ,奇闻探秘资讯 CCTV.com</ref>
然而在短期内,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并未有完全解决当初召开的核心问题。《尼西亚信经》的反对者——[[亚流]]和[[米勒修斯]],不久后就重新得到了几乎所失去的权力。在西元4世纪剩馀的时间之中,亚流派继续传播并导致教会分裂。而几乎是立即地,[[尤士比尤斯]]运用其在法院的影响力,使君士坦丁偏向正统的尼西米会议主教们。尤斯坦修斯在330年被流放,[[爱森那塞修斯]]虽继承了[[亚历山大主教]]位置,但在335年[[第一次泰耳会议]]后被免职。而亚流则回到了[[君士坦丁堡]],重新被接纳入教会,不久便去世。君士坦丁一世也在次年驾崩,临终前[[受洗]][[皈依]][[亚流派]]。
== 文化参考 ==
[[丹·布朗]]的知名小说《[[达文西密码]]》,对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产生负面影响。透过小说人物李伊·提宾爵士(Sir Leigh Teabing)与苏菲·纳佛(Sohpie Neveu)的关键对话,该小说声称:「直到那时,耶稣被他的跟随者认为是一个人的[[先知]]……一个伟大而有力量的人,但也就是一个人。他的‘神的儿子’的建立是由尼西亚公会议正式提议和表决的。」小说声称耶稣的神性是尼西亚公会议的表决结果,而是“相对来说,一个接近的投票结果。当中也提及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和影响是次投票,以稳定其权力。
现实中,多数历史学家接受的观点是,君士坦丁一世的确召集了尼西亚会议来澄清有关耶稣的一些不同观点,但在大会中没有任何的投票表决。有的只是一些讨论来形成《尼西亚信经》,然后由几百名与会者签名,除了只有两人没有签以外,所有的人都签了名。而围绕该段历史所产生的争议却涌现在一些书籍、电视纪录片和教会声明等。而且尼西亚会议的二派皆是在耶稣为[[神之子]]的基础上进行辩论的,两派都并未质疑耶稣是神之子,今日有些书籍或影艺作品有误解。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外部连结==
*[http://www.fourthcentury.com/index.php/nicaea-325-canons 《尼西亚会议法规》] {{Wayback|url=http://www.fourthcentury.com/index.php/nicaea-325-canons |date=20120215233640 }}(英文版),亚洲路德宗神学院
{{基督教大公会议}}
{{天主教会史}}
[[Category:200 宗教总论]]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第一次尼西亚会议</big> '''
|-
|<center><img src=http://www.verydaily.com/image/memo/20130515175217157947.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verydaily.com/history/eitem-1691.html 来自 非常日报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第一次尼西亚会议
活动时间 325年
地 点: [[尼西亚城]]
性 质:[[ 基督教]][[大公会议]]
|}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或称'''第一尼西亚会议''')是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号召在[[拜占庭]][[尼西亚]](今[[土耳其]][[布尔萨省]][[伊兹尼克]])召开的[[基督教]][[大公会议]]。此会议乃[[基督教历史]]第一次的欧洲世界性主教会议,确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宗教法规和现今普遍基督教会接纳的传统教义。在基督教被[[基督教国教化|国教化]]过程中,会议亦为关键之一。然而君士坦丁一世在会议之后却转向[[亚流派]],对支持《尼西亚会议》结果的派系造成打压。
== 历史 ==
第一次尼西亚会议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召开,按[[罗马元老院]]的形式组织大会的进行。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边紫袍进场,恭敬地坐在主教们后,作为会议的[[观察员]]。
凯撒利亚主教,也是知名的教会史家[[凯撒勒雅的欧瑟伯|游社博]]在会议开始时,宣读会议祝辞。[[亚历山大宗主教]]亚历山大一世与西班牙的奥塞思先后主持了会议的讨论。[[罗马教宗]]亦委派两位教士出席会议。
会议主要是解决[[亚历山大港教会]]中,[[耶稣]]与[[天父]]关係理解上的分歧:耶稣当然与天父同质,不只类似。亚历山大教会内一方的主教认为耶稣与天父同质,另一方则认为耶稣与天父类似。君士坦丁一世在议期间,曾多次出席会议。最后,何西乌建议以凯撒利亚主教游社博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并採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论|同质]]」。尼西亚会议的决议否定了耶稣次于天父的[[从属论]]观点(在估计的 250-318 所有参加者中,最后只有两人反对公会议的决定,坚定支持[[亚流派]],这两人后来跟亚流一起被[[流放]]到[[伊利里亚]]<ref>{{cite EB1911 |first=Carl Theodor |last=Mirbt |wstitle= Nicea, Council of | volume=19 |pages=640–642}}</ref><ref>{{cite book |last1=Schaff |first1=Philip |last2=Schaff |first2=David Schley |title=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url=http://www.ccel.org/ccel/schaff/hcc3 |volume=3 |at=第120节 |year=1910年 |publisher=C Scribner's Sons |location=纽约 |ref=harv |access-date=2019-08-12 |archive-date=2019-08-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812102258/http://www.ccel.org/ccel/schaff/hcc3 |dead-url=no }}</ref>)。[[信经]]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见证下确认通过,定为正统的教义标准,否定教义者被定为[[异端]]。<ref>[http://gz.eywedu.com/shijielishi/mydoc025.htm 世界性帝国与世界性的基督教] {{Wayback|url=http://gz.eywedu.com/shijielishi/mydoc025.htm |date=20100730025352 }},第025卷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ref>会议同时制定了20条教会法规,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并对[[罗马帝国]]全境教会具强制性约束力。
会议中,出席者在基督教逾越节(非现今之[[复活节]])的日期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在[[春分]]后的、第一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节庆,独立于《[[圣经]]》中的[[希伯来曆]]。会议还授权亚历山大主教(推测可能是按亚历山大日曆)每年向其他的主教宣佈确切的日期。
== 出席者 ==
[[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当时邀请了所有的1800名教会的主教(有1000位在东方,800位在西方),但最后只有250-320左右的人能与会。根据参加会议的[[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游社博]]、[[亚他那修]]和{{le|安条克的尤斯坦修斯|Eustathius of Antioch|尤斯坦修斯}}统计,人数是250人、318人和270人不等。根据后来[[希腊教会]]史学家[[苏格拉提塞士]]的纪录,人数超过300人,而另外四项纪录则是318人。
多数参与本次会议的是来自东方的主教,在其中有三位[[大主教]]。在与会者中,有曾受迫害的[[教父]]、一位是以前的[[隐士]],有一位牧羊人主教,另外还有来自于国外的主教。在说[[拉丁语]]的西方省份中,有五位代表与会。与会者的旅行和膳食是免费的,但与会者不是单独旅程,每个都许可带两个教士和三个[[执事]],所以与会总人数可能超过1500人。游社博提到有数不清的教士、执事或助理参与。
== 议题 ==
# 有关[[亚流主义]]的问题
# [[逾越节]]([[复活节]])的庆祝
# 米勒修斯分裂主义
# [[圣父]]和[[圣子]]在目的与[[位格]]上同一
# [[异端]]的洗礼
# 在[[理吉纽]]统治下的迫害中损失情况
== 后续及影响 ==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基督教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因这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徒代表集会形式取得共同意见,也是基督学([[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的第一个起因。无论在教会及[[三位一体]]的教义发展方面,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对其后基督教发展影响长远重大。
通过皇帝的权力召集教会的主教们聚在一起,是主教代表首次聚在一起联合同意的基督教教义声明,也是首次由皇帝运用[[国家机器]]影响主教会议的方式。这就是所谓「君士坦丁转换」,即教会与政权连结在一起,这至今仍然引发许多辩论。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将尼西亚会议评为改变人类历史十大事件之一,当中描述「由君士坦丁来召集和主持会议,标志著皇权对教会有了一定限度的控制。而《[[尼西亚信经]]》的产生,为后来的一些大会开创了制定[[信经]]和[[正典]]的先例,为教义的正统性和为整个基督教国家的合一提供了指导纲领。」<ref>[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53157554103778&nowpage=7 尼西亚会议]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16031810/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53157554103778&nowpage=7 |date=2011-07-16 }},美网站评改变人类历史十大事件 ,奇闻探秘资讯 CCTV.com</ref>
然而在短期内,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并未有完全解决当初召开的核心问题。《尼西亚信经》的反对者——[[亚流]]和[[米勒修斯]],不久后就重新得到了几乎所失去的权力。在西元4世纪剩馀的时间之中,亚流派继续传播并导致教会分裂。而几乎是立即地,[[尤士比尤斯]]运用其在法院的影响力,使君士坦丁偏向正统的尼西米会议主教们。尤斯坦修斯在330年被流放,[[爱森那塞修斯]]虽继承了[[亚历山大主教]]位置,但在335年[[第一次泰耳会议]]后被免职。而亚流则回到了[[君士坦丁堡]],重新被接纳入教会,不久便去世。君士坦丁一世也在次年驾崩,临终前[[受洗]][[皈依]][[亚流派]]。
== 文化参考 ==
[[丹·布朗]]的知名小说《[[达文西密码]]》,对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产生负面影响。透过小说人物李伊·提宾爵士(Sir Leigh Teabing)与苏菲·纳佛(Sohpie Neveu)的关键对话,该小说声称:「直到那时,耶稣被他的跟随者认为是一个人的[[先知]]……一个伟大而有力量的人,但也就是一个人。他的‘神的儿子’的建立是由尼西亚公会议正式提议和表决的。」小说声称耶稣的神性是尼西亚公会议的表决结果,而是“相对来说,一个接近的投票结果。当中也提及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和影响是次投票,以稳定其权力。
现实中,多数历史学家接受的观点是,君士坦丁一世的确召集了尼西亚会议来澄清有关耶稣的一些不同观点,但在大会中没有任何的投票表决。有的只是一些讨论来形成《尼西亚信经》,然后由几百名与会者签名,除了只有两人没有签以外,所有的人都签了名。而围绕该段历史所产生的争议却涌现在一些书籍、电视纪录片和教会声明等。而且尼西亚会议的二派皆是在耶稣为[[神之子]]的基础上进行辩论的,两派都并未质疑耶稣是神之子,今日有些书籍或影艺作品有误解。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外部连结==
*[http://www.fourthcentury.com/index.php/nicaea-325-canons 《尼西亚会议法规》] {{Wayback|url=http://www.fourthcentury.com/index.php/nicaea-325-canons |date=20120215233640 }}(英文版),亚洲路德宗神学院
{{基督教大公会议}}
{{天主教会史}}
[[Category:200 宗教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