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胡笳十八拍

增加 2,0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胡笳十八拍
| 圖像 = [[File:胡笳十八拍.jpg|缩略图|center|[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3/31/%E8%83%A1%E7%AC%B3%E5%8D%81%E5%85%AB%E6%8B%8D.jpg 原图链接][http://www.7guqin.com/index.php/shipin/1355.htmlbaidu 来自新浪网图片]]]
| 圖像說明 =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 生日 =
| 國籍 = 中国
| 原名 =
| 職業 =
}}
''' <big> 胡笳十八拍</big>'''(古琴曲) </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1] 之一。</br>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br>
| 五知斋琴谱 || 1721 || 黄钟调凡十八段
|-
| 示例 卧云楼琴谱 || 1722 示例 || 黄锺调凡十八段
|-
| 示例 存古堂琴谱 || 示例 1726 || 黄锺调凡十八段
|-
| 示例 兰田馆琴谱 || 1755 示例 || 示例凡十八拍
|-
| 示例 琴谱谐声 || 示例 1821 || 示例羽宫凡十八段
|-
| 示例 二香琴谱 || 示例 1831 || 示例宫音凡十八段
|-
| 示例 蕉庵琴谱 || 示例 1868 || 示例黄锺调凡十八段
|-
| 示例 天闻阁琴谱 || 示例 1876 || 示例无射调凡十八段
|-
| 示例 希韶阁琴谱集成 || 示例 1878 || 示例黄锺调十八段
|-
| 示例 琴学丛书 || 示例 1910 || 示例徵调宫音凡十八段
|}
  卧云楼琴谱 1722 存古堂琴谱 1726 兰田馆琴谱 1755 凡十八拍琴谱谐声 1821 羽宫凡十八段二香琴谱 1831 宫音凡十八段蕉庵琴谱 1868 黄锺调凡十八段天闻阁琴谱 1876 无射调凡十八段希韶阁琴谱集成 1878 黄锺调十八段琴学丛书 1910 徵调宫音凡十八段
== 琴谱介绍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中国</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笳哀声之故。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唐代琴家董庭兰以擅弹此曲着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的《绿绮新声》(1597年刊本)和《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二是清初的《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五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zhǐ)、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它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 曲意和解题 ==
《新传理性元雅》中曲意解题:</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蔡琰,字文姬,邕之女也,愽学有才辩。适河东卫仲道,亡无子㱕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痛邕无嗣,以金璧赎之,重嫁陈留董祀。遂追怀悲愤而作胡笳十八拍,翻琴以写怨,今其音调不传矣。宜昔人恨生不同时也,余特弄之九弦云。 《琴学丛书》中曲意/解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知斋刻本,黄钟调紧五慢一各一徽,即徵调宫音。
《琴学丛书》中曲意/解题:五知斋刻本,黄钟调紧五慢一各一徽,即徵调宫音。 [3] 《琴学尊闻》中曲意/解题:</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紧五弦合无射为宫,三弦仲吕为徵,六弦清黄钟为商,四弦林锺为羽,二弦太簇七弦清太簇为角,此徵调也,其慢一弦合南吕为变宫,不过与五弦相应耳,曲中多用变声,下指宜准。
== 歌词 ==
《琴学丛书》中胡笳十八拍歌词:</br> 第一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第二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逺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越汉国兮入胡城,亡生失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朔风浩浩兮暗塞营。感今伤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第四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惟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渉歴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转深。 第六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边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牛羊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第八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天有眼兮何为使我独飘流,为地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第九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第十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第十二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羗胡舞蹈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彼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第一段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第二段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逺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第三段越汉国兮入胡城,亡生失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朔风浩浩兮暗塞营。感今伤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第四段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惟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渉歴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第五段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转深。第六段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第七段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边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牛羊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第八段为天有眼兮何为使我独飘流,为地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第九段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第十段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第十一段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第十二段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羗胡舞蹈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彼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第十三段</br>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泪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悲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段</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惟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宽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第十五段</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穷庐兮偶殊俗,欲得归来兮天从欲,再归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不照临。母子分离兮意难忍,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段</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 ,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重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段</br>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修阻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段</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兮皆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尾声 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 文学价值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帝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学方面,她留下了《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郭沫若这样称赞《胡笳十八拍》, “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郭沫若还称《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而《悲愤诗》,近人以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可与建安七子的作品相提并论。
== 作者生平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中国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惨。早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阳。就这样,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由于叹息董卓的命运,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平年间(公元194—195 年)天下大乱。战乱之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蔡琰的一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建安 分悲惨。 三年(208年),曹操得知 早年 其父 的好友 蔡邕 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 之女蔡琰在匈奴 便派使臣用重金将 邕担心被陷害 琰赎回 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 敢回洛阳 留在匈奴 段史实 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 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 。蔡琰 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 归汉 后, 蔡邕由于 息董卓的 自己 命运 多舛 为司徒王允所 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 容而被杀 得相见 兴平年间(公元194—195 年)天 在这种处境 大乱。战乱之中 ,蔡琰 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 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 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八拍》
建安十三年(208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 曹操 得知早年 好友蔡邕之女 安排下, 蔡琰 在匈奴 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 便派使臣用重金将 蔡琰 赎回 “蓬首徒行”(即赤足) 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 两个年幼的儿子却 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 得不留在匈奴 为之动容 这段史实 曹操说:“我很同情你 被后人称为“ 可是判决 姬归汉 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 蔡琰 归汉后 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 悲叹自己 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 运多舛 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 如今虽然安定 派快马把判书追回 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 免了董祀的死罪 在这种处境下, 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 蔡琰 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换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来 曹操 的安排下, 蔡琰 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 蔡琰 蓬首徒行”(即赤足),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而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 :“我很同情你 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 可是判决文书 战乱中都 经发出 丢失 该如何是好 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 ?”蔡琰 答道 :“ 明公 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 良马万匹 四千余卷,经过变乱 虎士成林 都已损失 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能回忆起来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 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送去与 曹操 听了很受感动,派快马把判 的藏 追回 核对 免了董祀的死罪 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 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 可见 蔡琰 换上 才情之高
后来曹操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同时代的丁廙写了篇《 琰,“听说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 伯喈女赋》 战乱 都已丢失 内容为: 伊大宗之令女 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早 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 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余卷 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 服女史之语言; 参 变乱 庭之明训 都已损失 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 能回忆起来的 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 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 戴金翠之华钿 ”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 羡荣跟之所茂 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核对 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 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庶尽欢于余年
同时代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 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 丁廙 写了 赋作 《蔡伯喈女赋 》, 内容为: 伊大宗之令女 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 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 “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 二八 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 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 赎其 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 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丁廙这篇赋作《蔡伯喈女赋序》,序中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蔡琰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运甚为坎坷。也许苦难是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正是这些旁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后人留下了传世杰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丝毫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规,《后汉书》中蔡琰不被单独列传,这使得她无法与同期其他历史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传,而是被列于《后汉书·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晓汉、胡音乐。《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她在该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胡笳十八拍》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 后世影响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南宋灭亡后,全中国的汉人都做了亡国奴。南宋遗民诗人汪元亮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无穷之哀”。这一时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旧臣逸民间很快流传开来。根据《琴书大全》的记载,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鸣。有人说,“怊怅悲愤,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并出现了如“ 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等感怀旧国的诗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虽表达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后,也许正是有这类流传广泛的“不胜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坚持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化的血脉不绝于缕,不断延续下去。八十多年后,当抗元的兵戈纵横于江南江北的时候,种族与文化终得以重生。
==热点视频==
6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