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种植大花第伦桃

增加 7,62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种植大花第伦桃</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4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大花第伦桃(Dillenia turbinata),又名大花五桠果、[[枇杷果]],为第伦桃科第伦桃属植物。该属中国有3种,除大花第伦桃外,还有第伦桃(D. indica)和小花第伦桃(D. pentagyna),但大花第伦桃的经济价值最高,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云南等省。
 
大花第伦桃为常绿乔木,高30m,胸径1m,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色或浅灰色。小枝粗壮,幼时被铁锈色硬毛。叶互生,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30cm,宽8~14cm,顶端圆形或钝形,边缘有疏离小齿。总状花序,顶生,着花3~5朵,总花梗被铁锈色长硬毛,无苞片。花大有香气,单瓣5枚,勺状,黄色,有时为黄白色或浅粉色,花药紫红色,花果期1~9月。果球形,暗红色。种子数多,倒卵形,暗褐色。
 
大花第伦桃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18℃~30℃。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它生长迅速,根系深,不怕强风吹袭,栽培管理较为粗放。<ref>[http://www.cas.cn/kxcb/kpwz/201407/t20140715_4158148.shtml 优良观赏绿化树种——大花第伦桃,中国科学院] </ref>
 
==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大花五桠果
 
拉丁学名: Dillenia turbinata Finet et Gagnep.
 
别 称: 大花第伦桃
 
界: 植物界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4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侧膜胎座目
 
亚 目: 山茶亚目
 
科: 五桠果科
 
属: 五桠果属
 
种: 大花五桠果
 
命名者及年代: Finet et Gagnep.,1906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嫩枝粗壮,有褐色绒毛;老枝秃净,干后暗褐色。
 
叶革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2-30厘米,宽7-14厘米,先端圆形或钝,有时稍尖,基部楔形,不等侧,幼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老叶上面变秃净,干后稍有光泽,下面被褐色柔毛;侧脉16-27对,脉间相隔6-15毫米,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强烈突起,第二次支脉及网脉在下面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2-6厘米,粗壮,有窄翅被褐色柔毛,基部稍膨大。
 
总状花序生枝顶,有花3-5朵,花序柄长3-5厘米,粗大,有褐色长绒毛,花梗长5-10毫米,被毛,无苞片及小苞片。花大,直径10-12厘米,有香气;萼片厚肉质,干后厚革质,卵形,大小不相等,外侧的最大,长2.5-4.5厘米,宽2-3厘米,被褐毛;花瓣薄,黄色,有时黄白粤或浅红色,倒卵形,长5-7厘米,先端圆,基部狭窄;雄蕊2轮,外轮无数,长1.5-2厘米,内轮较少数,比外轮为长,向外弯,花丝带红色,花药延长,线形,生于花丝侧面,比花丝长2-4倍,顶孔裂开;心皮8-9个,长约1厘米,每个心皮有胚珠多个。
 
果实近于圆球形,不开裂,直径4-5厘米,暗红色,每个成熟心皮有种子1-多个,种子倒卵形,长6毫米,无毛也无假种皮。花期4-5月。<ref>[http://www.qsedu.net/a/zhiwu/2344.html 大花五桠果(大花第伦桃)的花期、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园林用途,齐生设计职业学校] </ref>
 
== 生长习性 ==
 
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而耐半阴,土壤以土层深层沃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冲积土生长为佳。常见于河岸阶地与沟旁阴湿环境,适生在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热带山地黄壤,砖红壤性黄土。
 
== 近种区别 ==
 
该种的叶背及嫩枝有褐锈色绒毛,侧脉较少,通常少于30对,脉间距离较疏,花较大,数朵排成总状花序,足与五桠果(Dillenia indicaLinn.)和小花五桠果(Dillenia pentagynaRoxb.)区别。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越南也有分布。
 
== 生长环境 ==
 
常见于常绿林里。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而耐半阴,土壤以土层深层沃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冲积土生长为佳。
 
属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山地雨林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2300毫米,相对湿度85%左右。常见于河岸阶地与沟旁阴湿环境,适生在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热带山地黄壤,砖红壤性黄土,与多花[[山竹子]]、毛枝、[[红树]]、[[鸡毛松]]、[[绿楠]]、[[高山格]]、小叶达里木等组成茂密林。
 
== 繁殖方法 ==
 
主要采用播种繁殖。
 
=== 采种 ===
 
果期6-7月,熟时果实变成暗红色,种子切忌爆晒,稍阴干即可放入较中或混沙保湿贮存。每千克46729-49261粒,发芽率达60%以上。种子一般不宜贮存时间过长,易丧失发芽力,最好随采随播。
 
=== 播种 ===
 
圃地应选择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苗床整平后,以条播进行,行距10-15厘米,沟深描后及时覆土,厚薄要均匀,以不见种子为度,早晚淋水1次。1个月左右开始发芽,苗期要适当遮蓢以防灼伤幼苗。待小苗长至5厘米高时,除去劣株及带病虫植株、按15厘米×20厘米株行距进行分床,适当些氮肥和磷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1年生苗高可达40-50厘米。
 
== 栽培技术 ==
 
=== 选地 ===
 
造林地应选择土壤松、湿润、肥沃的河岸,沟旁阴湿环境地或垓度比较平缓土层深厚的立地。而高山、陡坡及土壤干旱瘠薄的立地不适宜造林。
 
=== 栽植 ===
 
一般采用1-2年生苗造林,幼年生长缓慢,生产上常采用2年生苗进行造林。株行距一般为2.5米×2米,穴状整地,植穴规格40厘米×40厘米×40厘米,起苗时适当修剪枝叶,保持苗身端正和深栽压实作为行道绿化或观赏树种栽培时,一般采用2-3米高的大苗,植穴规格宽60厘米×60厘米×50厘米,4-5米高的大苗挖穴为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株距4-5米,起苗一定要挖好土球,并用草绳或麻袋等进行包装,以免运输受损,降低成活率。
 
=== 抚育 ===
 
造林后当年雨季末期除草松土1次,随后的2-4年内每年要砍杂、除草、松土2次,立地条件较差的则要追肥。作为行道树栽培的幼树,为培育通直的干形及理想的冠形,应于幼林部闭前进行人工整枝修冠。
 
== 病虫防治 ==
 
蓝绿象成虫主要危害嫩叶、梢等。发现被害椭剪下烧毁,或在害虫危害严重季节定期用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喷酒。
 
== 主要价值 ==
 
=== 经济 ===
木材散孔材,纹理直通,心材暗红棕色,边材色较浅,结构粗糙,材质稍软而重,加工容易,可作一般建筑、农具、家具等用。树皮、叶均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果熟时酸甜可食。
 
=== 观赏 ===
树姿优美,嫩叶红艳,树冠开展如盖,下垂至近地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大耀眼,果红娇艳,是春夏观花观果的常绿树种。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376 經濟植物學]]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