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麥可·克萊頓

增加 4,5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麥可·克萊頓'''<br><img src="https://pic.pimg.tw/leonard727/4916bc2ab2a8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leonard727.pixnet.net/blog/post/23166743 圖片來自pixnet]</small> |} '''約翰·麥可·克萊頓'''(John Michael Crichton,{{bd|1942年|10月23日|2008年|11月4日|catIdx=Crichton, Michael}}),[[美國]]暢銷書[[作家]]、[[医生]]、影視[[製片人]]、[[導演]]兼[[编剧]]。作品多為動作類型,科技成份濃厚,被冠以「科幻驚悚小說之父」的稱號。作品中大量的引用醫學科技新知,充份反應出他的醫學訓練與科學背景 。他的書已被譯成36種語言,暢銷書幾乎本本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在全世界擁有眾多的讀者和影迷 。1994年,克莱顿成为了美国历史至今唯一同时有作品位于电影(《[[侏羅紀公園 (小說)|侏罗纪公园]]》)、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 <ref>[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295994/ 急诊室的故事],douban</ref> 》)和畅销书(《[[桃色机密]]》)排行榜首位的艺术创作人。 == 作品特色 ==麥可·克萊頓作品的一个首要主题是科学成就的取得有时是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取得了惊人、不可思议但却極端危险的成果往往并不被質疑。这些成果使我们人类获得了权力但却带来了问题。所以科學在克萊頓的作品中,經常扮演走火入魔的角色,即使是按部就班完成的科學成就,他也能舉出最糟糕的應用範例。 麥可·克萊頓的小說有一些共同點:首先,他特別擅長以一個尚存爭議的理論和技術來構思一部小說,圍繞著這種理論刻畫人物形象。其次,他的小說情節詭秘,懸念不斷,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第三就是縱橫馳騁的想象力。 用作品表達個人意見,也逐漸成為克萊頓的特色,在他用[[筆名]]發表的[[推理小說]]《死亡手術室》中,克萊頓用[[第一人稱]]扮演一位[[波士頓]]的[[病理學]]家,為挽救朋友的名譽,介入調查一椿[[墮胎]]致死所衍生的醫療疏失案件。這本書在1968年出版,遠早於1973年[[美國]]全國性墮胎合法化辯論的[[羅對韋德案]](Roe v. Wade)。他花了160頁追查祕密幫人墮胎的主嫌犯,這個角色的登場就是為了表達作者個人的意見,然後,克萊頓用3頁讓這個角色為他的非法行為辯護。 克萊頓的部份小說也使用假造文書的文學技法。例如,《終極奇兵》(又譯《食屍者》)就是古英格蘭史詩《[[貝奧武夫]]》的玩笑版,他以學術的表現方式,重新詮釋阿瑪德‧伊本法德蘭(Ahmad ibn Fadlan)西元十世紀的手稿。 而在其它小說,如《天外病菌》(又譯《安德洛墨達品系》)跟《[[侏羅紀公園 (小說)|侏羅紀公園]]》裡,也有不少以圖表、電腦信息、[[DNA序列]]、註解與參考書目的形式呈現,跟小說混合在一起的科學文件。 讀麥可·克萊頓的小說,撲面而來的是美國文化兼收並蓄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僅體現在他的小說與科學聯姻,大量引用有關物理學的、醫學的、遺傳學的、天文學的科學知識,而且雜揉了各類小說的品種優勢,提煉出他的小說特有的那種神奇、大膽的想象風格,尖銳、透徹的思維路線,開闊、宏大的敘事手法和簡潔、有力的語言特色。他走的是流行與通俗的路線,卻又能跳出通俗,在高科技想象領域沉澱下一些有關人類、科學、未來等問題的思考,在觸及現實題材時多能透過人物、事件的表象,去搖撼美國社會中一些似乎是不可動搖的制度與準則,具有嚴肅的現實批判精神。克萊頓是西方少數幾個能將通俗小說的驚險、火爆與高雅文學的思想意蘊熔為一爐的作家。克萊頓在作品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高新科技的生動景象,其所涉領域之廣,描述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這些作品對科技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 人生经历 ==麥可·克萊頓出生於[[伊利諾州]][[芝加哥]],在[[紐約州]][[長島]]長大。父親是一名記者,有兩個姊姊,一個弟弟。育有一女。自小即有寫作天分,14歲時已在紐約時報刊載旅遊專欄。1960年就讀[[哈佛大學]]英語系,後來轉系,並選修醫學預科課程,以極優成績獲得[[體質人類學]]學士,並獲選優等生榮譽學生協會會員,之後取得獎學金至英國劍橋大學人類系研究。隨後進入[[哈佛醫學院]]就讀。克萊頓自承大學時期曾經抄襲[[喬治·歐威爾]],將他的文章當作自己的報告交了出去,後來還只得了個「B-」,克萊頓宣稱那是對學校的測試,絕非刻意欺瞞。1969年醫學院畢業後,擔任[[加州]][[索尔克研究所|沙克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1988年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客座作家。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 人物類]]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