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9
次編輯
變更
陳虬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 陳虬 '''| 圖像 = [[File:陈虬0.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36c2271eb94f3d29.jpg?size=300x457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File:陈虬0.jpg|缩略图]]| 出生日期 = (1851年10月19日-1904年1月1日) ,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原名國珍,字慶宋,號子珊,後改字志三,號蟄廬,別號皋牢子 ,浙江瑞安縣城人,祖籍浙江樂清斗山。 | 職業 = 清朝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文字改革家,維新派人士 。戊戌變法前,他和湯壽潛(字蟄仙)並稱「浙東二蟄」,和陳黻宸、宋恕並稱「東甌三傑」(東甌三先生)。| 知名作品 = }}== '''博览群书''' == 陳 陈 虬 (1851年10月19日-1904年1月1日)[1] (1851-1904) ,原名 國 国 珍,字 慶 庆 宋, 號 号 子珊, 後 后 改字志三, 號蟄廬,別號皋牢子 号蛰庐 ,浙江 乐清市黄华北山村人,后去 瑞安 縣城 创业。光绪已丑(1889)举 人 。他出身贫苦 ,祖 籍浙江樂清斗山 父以更夫为业,父业漆匠 。 清朝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文字改革家 陈虬自幼勤奋好学 , 維新派人士 自学成才 。戊戌 變 变 法前 ,他 和 湯壽潛( 汤寿潜( 字 蟄 蛰 仙 )並稱「 )合称" 浙 東 东 二 蟄」 蛰" ,和 陳 陈 黻宸、宋恕 並稱「東甌三傑」(東甌 合称"东瓯 三 先生) 杰" 。[2] 目錄1 生平2 是我国近代 著 作3 參考文獻4 外部連結生平清朝咸豐元年閏八月二十日(1851年10月19日),他出生於一個貧困 名的改良派思想 家 庭 , 祖父 是 更夫 造诣很深的中医师 , 父親 是 漆匠 我国最早的新式中医学校创办人 。他 自 的生平以维新变法思想和中医实践两方面的光辉成就载入史册。== '''人物轶事''' == 幼 好學,並學習 年的陈虬喜欢 拳棒和 游泳 博览群书,到十五岁才被迫开始学习八股文章 。 後來 他 曾 志向远大,很早就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解除广大人民的苦难的理想。当时的唯一道路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 多次 參加鄉試 到杭州考举人都没有考取,无可奈何 , 但均未被錄取 选择另一条医药的道路--即可以安身立命 , 遂研究中醫。26歲開 又可以道济群生。从二十岁开 始 有志于医,二十六岁起出访名医 , 他為人 立医案 治病 。1880年他30歲時 。== 政治思想==陈虬的政治思想非常特出。当时瑞安有很多退职官僚和士绅 , 他 以其政治上和学术上 的 醫學著作《蟄廬診錄》 声望形 成 書 了强大的地方势力 。 31歲時,他組織求志社,並與該社的許啟疇 陈虬和许启畴 、金 鳴 鸣 昌、 陳 陈 黻宸等人 探討學術等問題。1883年他33歲時 却组织"求志社" , 撰寫了《治平三議》,討論社會制度改革。1884年 以布衣党自命 , 和 他 撰寫了《醫院議》。1885 们抗衡。1872 年, 陳 陈 虬 、陳黻宸、何迪啟、陳葆善 和许启畴等深感瑞安僻处"浙江尽头","苦无书读",倡议 合 資創 资聚书,创 建 了中國最早的中醫院之一利濟醫院 心兰书社 , 以及中國最早 开全国公共图书馆 的 中醫專科學校之一利濟醫學堂,陳 先河。陈 虬 親自在該學堂主講 曾试图通过宗族的血缘关系来缓和社会矛盾 , 並以自己撰寫的 病中口授 《 利濟教經 治平三议 》 等作為學堂的教科書 ,《 利濟教經 宗法议》、《封建议 》 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自編的新式教科書之 和《大 一 统议》,由兄弟加以笔录 。 光緒十五年(1889年) 以后 , 他在39歲時考中舉人 广泛阅读西欧新书译本 , 但列末名 认识有所转变 。光 緒 绪 十六年 (1890年) (1890) , 他到北 赴 京 參加會試 会试 , 但未考中。在歸 归 途 中,他拜見了 向 山 東 东 巡 撫張 抚张 曜 ,條陳 提出 八 事 条条陈 , 首條為「創設方 第一条"创设议 院以通下情 」 " , 即 是我国近年最早 提 議開設議會。光緒十九 出采用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倡议。1891 年 (1893年) , 他出版了 著就 《治平通 議 议》(包括《治平礼仪》、《经世博议 》 、《救世要议》) , 其 并在1893年出版。他在《经世博议》 中 说,"欲图自强,首在变法"。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文化和经济。政治上从改革官制入手,并主张"县各设议院,大事集议而行";在文化上从改革科举入手,主张"今所习非所用,宜一切罢去",改设"艺学科"、"西学科"、"国学科"、"史学科"、"古学科";经济上,主张裕财用、兴制造、奖工商、讲懋迁、开新埠和抚华商。军事上主张变营务、设经略、制兵船、改炮台、编渔团。还有"保民"、"治河"、"筹海"、"筹边"诸篇,是一份较为完整 的 改革方案。他在 《救 時 世 要 議 议 》 中有发展经济的富策第十二条。他还建议设立出口土产公司,"愿入股者,先将货物按时酌值,计数给与股票",待出口销售后,"所赢得钱若干,照数派还"。并以此垄断市场,"如再有走私者到此,公司先行贬值以窘之,当无有再不入股者矣"。这种设想,已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了。该书一出, 受到 官學兩 社会各 界 的 充分 重 視 视 , 張 湖广总督张 之洞 「見陳氏《通議》而大悅,渴欲接談」 十分赞赏 ,梁 啓 启 超 將該書 把它 列入 了 《西 學書 学书 目表》 ,宋恕则写文加以评论,到解放后仍被选录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之中。1895年,陈虬与陈黻宸一起上京会试全力参与"公车上书"活动,是这次活动的中坚人物之一。康有为对他很器重。1898年在北京参加京城"保国会",与蔡元培等在京筹立"保浙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曾被清廷通缉 。 光緒二十 这 一 年(1895年) 系列的爱国行动 , 表明 他 獲得溫處道宗源瀚 曾经站在戊戌变法 的 支持 前列 ,在 溫州府城設 救国强国的神圣事业中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医药实践''' ==陈虬的医药实践也很不平凡。他熟谙经典,慎求古训,又能别出心裁。所著《蛰庐诊录》一书,提供了早年辨证施治,解决疑难疫病的范例。先后著《利济医药讲义》八册、《元经宝要》二卷、《瘟疫霍乱答问》一卷、《利济本草》六卷、《 利 濟醫 济医统》六卷、《医雅》四卷、《医绎》四卷等医书多种,其中《瘟疫霍乱答问》一书已被辑入《中国医学大成》,为发展中医科学方面作出贡献。于1884年在《医 院 分 议》里提出建立中医医 院 以及分院學 和中医学 堂 。光緒二十二 的方案,次 年 (1896年)冬,他設 立 了 即实现。于是瑞安杨衙里出现全国第一所新式中医学堂( 利 濟學 济医学堂),学 堂 報館 附设医院 , 並 他自 任主 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讲 , 所编的 《利 濟學堂報 济教经 》 創刊於溫州,這 是 近代 中 國 国 最早 的高校 新式医学教 科 技學報。同 书。1895 年, 他兼任杭 又在温 州 《經世報》主筆。此後 小高桥设利济分院 , 他曾 在 上述兩家報紙上發表多篇政論。光緒二十四 周宅祠巷设利济分院学堂,次 年 (1898 分设利济学堂报馆于府前街。1897 年 ) , 他在北京參加保國會 向全国发行《利济学堂报》 , 刊载了部分医学讲义 和 蔡元 论文。先后 培 在北京籌設保浙會 养了三百多名中医师,对满足群众的医疗要求 , 並帶頭公呈請設保浙公會 促进中西医相结合以及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双重打击 == 戊 戌 变法后,陈虬受到了经济和 政 變後, 治上的双重打击: 《 利濟學 学 堂 報 报 》和 學 医学 堂 舊有 的 虧空使利濟醫 原先亏损加剧了医 院 債務增加 的债务 , 學 学 堂 被迫关门,但他毫 不 得不停辦。陳虬本人也被指稱為「康黨」 灰心 , 一度避居上海。光緒二十七 还找朋友"讥评汉宋、拟议欧亚、拔剑起舞、对酒当歌"。1901 年 (1901年) , 瑞安 发行了" 利 濟醫 济医 院股份票 發行 " , 此外陳虬還獨力承辦了溫州府城的利濟醫 郡 院 由他自己独办,并已拓地重建 。 光緒二十九 次 年 (1903 ,温州霍乱流行,他不避艰危,日夜出诊,推广《白头翁验方》,民间颂声载道。1903 年 ) , 他在溫州府 郡 城 創辦了 利济医院开办 新字 甌 瓯 文 學 学 堂, 使用 陈虬撰写 《新字 甌文七音鐸 瓯培绎》和《瓯谚略 》作 為 教材, 嘗試推行拼音化 门人郑曦校刊。他以独创的字母,标注温州方言的语言,为地方 文字改革 作过尝试。不久,因贫病交迫,心力耗竭,于1904年元旦与世长辞,享年仅五十三岁 。=='''受到重视''' == 光緒二十九 解放后,陈虬的政治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几乎每一近代思想史的著作都提到他,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也曾列入他的遗著。由于遗稿散佚殆尽,直到1992 年 十一月十四日(1904年1月1日) , 陳 方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陈 虬 逝世 集》。目前 , 享年53歲 利济医学堂已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