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耶律濬

增加 5,2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年号=
}}
'''耶律濬'''({{bd|1058年||1077年|catIdx=Y}}),[[小字]]耶鲁斡,是[[辽道宗]]长子,母为宣懿皇后[[萧观音]]。《[[辽史]]》指其「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十分喜爱他 <ref>《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道宗宣懿皇后萧氏………生太子浚,有专房宠。</ref>
他六岁被封梁王,八岁就立为皇太子,使[[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讨厌,他多次陷害耶律濬,始终不成功。后来耶律乙辛藉陷害皇太子谋反,使道宗废其为[[庶人]],史称[[十香词冤桉]]。
耶律濬与太子妃萧氏([[贞顺皇后]])只有一子,就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人物生平==
===道宗称赞===
耶律濬幼时就能言善辩,好学习,通书文。他的父亲辽道宗[[耶律洪基]]曾经说:“此子聪明慧达,大约是上天所授吧!”<ref>《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道宗宣懿皇后萧氏………生太子浚,有专房宠。</ref>清宁八年(1062年),耶律浚六岁,被封为梁王。清宁九年(1063年),耶律浚七岁,随辽道宗出猎,连射三箭,都射中猎物。辽道宗回头对左右说:“我祖先历代相传,骑射之术过人,威震天下。这孩子尽管幼小,不改先代之风。”后来遇到十只鹿,耶律浚射得其中九只。辽道宗大喜,为他设宴。清宁十年(1064年),耶律浚八岁,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年),兼任北南枢密院事。<ref>《辽史·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六岁,封梁王。明年,从上猎,矢连发三中。上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后遇十鹿,射获其九。帝喜,设宴。八岁,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ref>
===母亲被害===
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其母[[萧观音]]遭诬陷被杀<ref>《辽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十一月辛酉,皇后被诬,赐死;杀伶人赵惟一、高长命,并籍其家属。</ref>,耶律浚面有忧戚之色。[[耶律乙辛]]担任北院枢密使时,经常心中不能自安。适逢护卫[[萧忽古]]谋刺耶律乙辛,事情败露,被捕入狱。副点检[[萧十三]]对耶律乙辛说:“百官和百姓都归心于太子耶律浚,您又不是世家门第出身,一旦太子耶律濬继立,我们这些人将置身于何地呢?”于是便与同知北院宣徽使事[[萧得里特]]图谋陷害耶律浚,暗里派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阴谋废旧君立新君。诏令审查,没有证据,便没有治罪。<ref>《辽史·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及母后被害,太子有忧色。耶律乙辛为北院枢密使,常不自安。会护卫萧忽古谋害乙辛,事觉,下狱。副点检萧十三谓乙辛曰:“臣民心属太子,公非阀阅,一日若立,吾辈措身何地!”乃与同知北院宣徽事萧特里特谋构陷太子,阴令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谋废立。诏案无迹,不治。</ref>
===诬陷废杀===
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乙辛]]又让牌印郎君[[萧讹都斡]]等人声称:“[[耶律查剌]]上次所告并非虚妄,我事实上也参与其谋划,想杀耶律乙辛等人,然后扶立太子耶律濬。我如果不讲出,恐怕事情败露后遭到连坐。”[[辽道宗]]相信了,将耶律濬幽禁于别宫,由[[耶律燕哥]]审讯查验。耶律浚详细地陈说冤枉之情说:“我身为太子,未来帝位的继承者,何必再追求什么呢?您应当为我明察。”[[耶律燕哥]]乃是耶律乙辛同党,将耶律浚所说改为供认不讳。[[辽道宗]]大怒,废耶律浚为庶人。耶律浚将出宫时,说:“我有何罪,落到这步田地?”萧十三呵叱他上车,派卫士关上车门,迁徙到上京,囚禁于城内。同年(1077年)十一月,耶律乙辛便派[[萧达鲁古]]、[[萧撒八]]前往[[上京]]杀害耶律浚<ref>《辽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十一月,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遣其私人盗杀庶人浚于上京。</ref> ,耶律浚死时年仅二十岁,上京留守萧挞得谎报耶律浚是因病逝世。辽道宗很哀痛,下令有关部门官员将耶律浚葬在龙门山。辽道宗想要召见耶律浚的妃子,耶律乙辛暗里派人杀死耶律浚的妃子。
 
辽道宗后来得知耶律浚是被冤枉的,非常悔恨,追谥他为[[昭怀太子]],按皇帝的礼仪改葬于玉峰山。耶律浚的儿子[[天祚帝]]耶律延禧后,于乾统元年(1101年),追尊他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其妃萧氏为贞顺皇后。<ref>《辽史·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帝后知其冤,悔恨无及,谥曰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玉峰山。乾统初,追尊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妃萧氏贞顺皇后。一子,延禧,即天祚皇帝。</ref>
 
 
==历史评价==
[[耶律洪基]]:①“此子聪慧,殆天授欤!”;②“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 <ref>《辽史·卷七十二·列传第二》 </ref>
 
[[脱脱]]等《辽史》:①“道宗知太子之贤,而不能辨乙辛之诈,竟绝父子之亲,为万世惜。乙辛知为一身之计,不知有君臣之义,岂复知有太子乎!奸邪之臣乱人家国如此,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②“幼而能言,好学知书。” <ref>《辽史·卷七十二·列传第二》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4,9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