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迟力峰

增加 5,30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迟力峰,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9年于在德国Goettingen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至1993年在德国美因兹大学和BASF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取得教授资格,2004年起任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系教授。2003年之2011年任吉林大学超分子材料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12年加盟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
{{Infobox person
| 姓名 =迟力峰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 eiYJgOSgOtBClr9ew4uhu5SXIrMxe9llfm3CDcUNhZvlQ1501924241164.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q=%E8%BF%9F%E5%8A%9B%E5%B3%B0&src=tab_www&correct=%E8%BF%9F%E5%8A%9B%E5%B3%B0&cmsid=0dfa593a2f16e5d2deae85acdc7c5f25&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2&id=49d06b2e2102a073a7f5f99486ddb898&currsn=0&jdx=2&fsn=60&adsimgsn=0 原图链接] [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R3F2VTG0514HRNH.html 来自网易应用]]]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中国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 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迟力峰
 
国籍
中国籍
 
职业
教授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
 
主要成就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性别
=人物资料=
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教授
 
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特聘教授
 
=学习经历=
1990年至1993年 德国美因兹大学和BASF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9年11月 德国Goettingen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导师D. Möbius教授
 
1985年06月 吉林大学化学系 理学硕士学位
 
1982年02月 吉林大学物理系 理学学士学位[1]
 
工作经历
2012-至今 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特聘教授
 
2004.12-至今 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德中纳米中心,教授
 
2003-2011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2004 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私人讲师;德中纳米中心,副主任
 
1993-2000 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所,教授资格
 
1990-1993 德国Mainz大学H. Ringsdorf教授和BASF公司H. Fuchs教授研究组,博士后研究[1]
 
=研究方向简介=
迟力峰教授在界面组装及纳米表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已经在Nature, 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hys. Rev. Let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她最早以原子力显微镜研
 
究有序分子膜的结晶或聚集,获得了关于其二维结晶初始状态的许多重要信息,文章发表于美国Science,1993,259,213-216,到目前为止此单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84篇次。她利用低膜压力下,快速转移DPPC单层膜,获得了有序表面结构,从而发展了一种利用界面超分子构筑来实现表面图案化的新方法,文章发表于英国Nature,2000,403,173-175,到目前为止此单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86篇次,并被评为2000-2006年期间Nature被引用前100 名论文的第20位。1999年获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1997-2000年获德国北威州教授资格奖学金,Lisa-Meitner。
 
她的工作集中在有机纳米导线和微电极之间的连接;图案化表面的纳米微粒组装和功能体系的组装;气液界面手性图案化及无机纳米粒子的诱导调控作用,已有多篇高水平论文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hys. Rev. Lett,Acc. Chem. Rea.等杂志上。
 
2004年3月,以外聘教授的方式在吉林大学的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纳米压印与组装功能体系"研究组,从事于纳米压印与组装功能体系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纳米压印与超分子体系相结合的研究。迄今组内已有研究生16名,建组以来,先后在Adv. Mater., Adv. Func. Mater., Small, Langmuir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2项。
 
1982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或硕士学位,1989年于在德国Goettingen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至1993年在德国美因兹大学和BASF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2000年获德国北威州教授资格奖学金 (Lisa-Meitner奖),1999年获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 (杰出青年B类)。2000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取得教授资格, 2004年起任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系教授。2003年之2011年任吉林大学超分子材料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12年加盟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发表论文220余篇,他引4500余次。
 
研究方向
1)发展完善构筑表面微纳结构的方法。表面微纳结构的实现有两种途径,即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我们将致力于不同方法的结合,实现表面多重尺度的结构化并理解其机理。 2)功能材料在结构表面的组装行为。研究功能材料在结构表面的组装行为、选区生长、物理性质及器件的研究,发展与现代微加工技术相比配的适用于分子材料器件化的新型技术,为有机半导体及分子器件的构建提供新思路和支撑技术。3)表面在位化学(On-Surface Chemistry)。表面在位化学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实现可控稳定分子功能结构的新方法。我们已经证明,表面结构对分子在其上的反应与聚合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将致力与机理研究,并构建功能性分子体系。4)表面结构及性质表征。以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主要方法,在原子分子分辨水平上对分子组装、表面结构及性质做系统表征,并发展新方法。
8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