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瓜灰霉病

增加 5,94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黄瓜灰霉病</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黄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向幼瓜扩展,被害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畏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
 
黄瓜灰霉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温室内发生普遍,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常造成烂花、烂瓜,发病严重的温室可减产20-30%。一般从10月底在北方棚室开始陆续发生,接下来从北向南全国性地进入发病阶段,11月逐渐加重;12月和翌年1月、2月的深冬季节是大暴发的时间;待翌年6月,随着温度的升高,全中国80%的地区黄瓜灰霉病消失。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加强保护地黄瓜的栽培管理,控制大棚、温室的湿度,并结合药剂防治,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方法。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黄瓜灰霉病
 
为害植物:黄瓜
 
为害部位:花、瓜条、叶、茎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病 原:灰葡萄孢
 
== 病原特征 ==
 
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 形态特征 ===
 
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褐色,顶端呈1、2次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呈棒头状,其上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长短与着生部位有关。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近无色,大小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见菌核,但当田间条件恶化后,则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从番茄果实及叶上分离的灰霉,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一周后,开始产生菌核,两周后菌核大小3.0-4.5微米×1.8-3.0微米。培养基上菌丝透明,无色,有隔膜。
=== 生理特性 ===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31℃;最适宜的发病环境,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除黄瓜外,黄瓜灰霉病菌还可侵染菜豆、[[莴笋]]、[[生菜]]、[[芹菜]]、[[韭菜]]、[[大蒜]]、[[草莓]]、茄科蔬菜等多种作物。
 
== 发生症状 ==
 
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 发病规律 ==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于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发病的高峰期,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ref>[http://www.qnong.com.cn/zhongzhi/shucai/12638.html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黔农网] </ref>
 
== 侵染循环 ==
 
病原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苗期和花期较易发病,病菌分生孢子在适温和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出芽管,从寄主伤口、衰弱和枯死的组织侵入,萎蔫花瓣和较老的叶片尖端坏死部分最容易被侵染,引起发病。开花至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ref>[https://www.59baike.com/a/262395-40 黄瓜灰霉病,植保百科2020-04-27] </ref>
 
== 防治方法 ==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加强保护地黄瓜的栽培管理,控制大棚、温室的湿度,并结合药剂防治,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方法。
 
=== 农业防治 ===
 
清除病残体:黄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壤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减少棚内初侵染源,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棚室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棚面尘土,增强光照,采用垄作地膜覆盖,膜下暗灌,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提高抗病能力。
 
=== 化学防治 ===
 
发病前用[[速克灵烟剂]]或百菌清烟剂熏棚,每隔5-6天熏一次,可降低发病机率。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与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混合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喷前将病花、病瓜、病叶清除干净,可收到良好防效。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