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連江縣 (中華民國)

增加 6,18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連江縣 (中華民國)'''<br><img src="https://dynamic-media-cdn…”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連江縣 (中華民國)'''<br><img src="https://dynamic-media-cdn.tripadvisor.com/media/photo-o/0e/98/99/4c/caption.jpg?w=1000&h=-1&s=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en.tripadvisor.com.hk/Tourism-g1731586-Matsu-Vacations.html 圖片來自tripadvisor]</small>
|}

'''連江縣'''([[閩東語]][[平話字]]:Lièng-gŏng-gâing)是[[中華民國]][[福建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現有的兩個[[縣 (中華民國)|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中華民國政府]]在[[马祖列岛]]成立[[連江縣政府]],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大嶝島]]、[[小嶝島]]<ref>[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xiamen/xiaodeng-island-89930/ 小嶝島],trip</ref> 原屬[[金門縣]]管轄,中共佔領后將其劃歸[[廈門市]],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

== 語言 ==
連江縣全縣通行[[福州語]][[馬祖話]],屬[[閩東語]]的一種方言。當地稱為「[[閩語平話|平話]]」或「馬祖話」;官方教學時稱之為「福州語」。馬祖話與對岸的[[長樂話 (閩東語)|長樂話]]最為接近,與福州市區通行的福州話可以互通。在馬祖列島,操長樂口音的人數佔八成以上;其次為[[連江話|連江口音]],早期聚居在南竿島津沙村;操[[福清話|福清口音]]的人口散居全縣各地。

另有操[[閩南語]][[泉州話]]的移民,他們居住在南竿的復興村、北竿的橋仔村和塘岐村。橋仔和塘岐還有操[[莆仙語]][[莆田話]]的移民。他們被稱為「下南兄」,居住地區被稱為「南館」。這些移民中,老一輩能夠同時使用自己的母語和福州語;年輕一輩則一般只會說福州語。

20世紀中葉,大量國軍到馬祖駐防。為了「保鄉衛島」,國軍在當地大力掃盲、推行國語,以求達成「軍民協同、聯手作戰」的目標。各村聚落設立「指導員」,讓成人參加「民眾識字補習班」補習國語和識字,讓適齡兒童進入簡易學校學習。這項激進的語言政策最終導致了全縣通行國語,福州語的地位被嚴重弱化,語言文化被徹底顛覆。近年隨著馬祖地區開放觀光,以及大量民眾移民[[臺灣本島]],有不少在地居民會說[[臺灣話|閩南語臺灣話]],使福州語面臨式微困境,年輕一輩不太說甚至不會說。

中華民國政府於2000年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規定連江縣的大眾交通工具上必須加播福州語的播音,以保護福州語在公共場合的使用。同時,在校園裡實施鄉土語教學--福州語教育。

== 歷史 ==
*1934年,由[[福建省政府]]首先在北竿設立「'''[[竿西聯保辦公處]]'''」,開始實施[[保甲]]編組,轄西洋、東湧、南竿、北竿、大坵、小坵、高登等島嶼。
*1935年,竿西聯保辦公處分為[[西洋聯保辦公處]](轄東湧、西洋)與[[竿塘聯保辦公處]](轄南竿、北竿)。至1945年,東引隸屬於連江縣[[西洋鄉]]管轄。
*1949年,[[中華民國國軍]]進駐各島。
*1950年12月15日,成立「'''[[馬祖行政公署]]'''」,署治設於南竿區牛角地區(今復興村),下分設[[南竿鄉|南竿區]]、[[北竿鄉|北竿區]]、[[莒光鄉|白肯區]]、[[東引鄉|東湧區]]、四礵區、岱山區、西洋區、浮鷹區等八區,每區設區公所,區下設村。
*1952年,[[中華民國政府]]陸續棄守四礵、岱山([[台山列島]])、西洋([[西洋島]]群)、浮鷹([[浮鷹島]]群)四區,餘下四區依原縣恢復建制。馬祖守備區指揮部轉屬[[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金門防衛司令部]]管轄。
*1953年,棄守[[浪島]]。8月,於南竿成立[[連江縣政府]],將南竿區、北竿區改制為南竿鄉、北竿鄉。白肯區成立[[長樂縣|長樂縣政府]],管轄東湧區、白肯區。9月長樂縣白肯區劃分為[[白肯鎮]]及[[東肯鄉]]。
*1954年3月,東湧區復設[[羅源縣|羅源縣政府]],東湧區改制為[[東湧鄉]]。
*1955年,馬祖行政公署改為「'''閩東北行政公署'''」,就近督導連江、長樂、羅源三縣政務。7月1日再改名為「'''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6年7月,[[金馬地區]]實施戰地政務,福建省政府奉[[中華民國國防部]]命令,撤銷「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長樂、羅源兩縣,馬祖地區政務交由'''馬祖守備區'''(現改稱[[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戰地政務委員會'''接管,白肯鎮、東肯鄉改為[[西犬鄉]]、[[東犬鄉]],東湧鄉改為[[東引鄉]]。
*1959年,[[連江縣政府]]遷往南竿鄉鐵板地區(今仁愛村)。
*1965年,執行「北極演習」國軍重新進駐浪島,隔年改名為[[亮島]]。
*1970年,東犬、西犬合併為[[白犬鄉]]。
*1971年,白犬鄉更名為[[莒光鄉]],以示「毋忘在莒」之意。
*1978年,[[連江縣政府]]遷至今址(南竿鄉山隴地區,今介壽村)。
*1992年11月7日,馬祖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回歸[[地方分权|地方自治]],開始民選縣長與縣議員。
*2012年7月7日,馬祖地區舉行是否開放[[赌博|博弈]]的[[2012年連江縣博弈公民投票|公民投票]],結果為通過。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