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160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要素分析==
===高职院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及其人格===
当今国际国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具有多方面的较高素质。高职院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人的综合素质及其人格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理由很简单,没有一个好领导人,没有一个起核心、骨干作用的好带头人,就不可能形成凝聚力,就不可能把学校管理好。好的管理者、领导人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事业理想;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高等 [[ 职业教育 ]] 事业;具有开拓进取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 [[ 实事求是 ]] ,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有真才实学,有远见卓识。没有这种精神和胆识,是难于管理好一所高职院校的。
===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
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既包括校级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如各分院、系、部的管理者直至教师,两部分管理者形成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校级管理者制定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是实施者,把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等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两部分管理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竞争力的要素。因此,管理团队的素质体系在于要能正确把握高职发展的客观 [[ 规律 ]] ,能正确理解**发展高职的相关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团队的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合力,而不是“离心力”。院校级管理者根据学院的环境、发展规划所制定的战略,如果不能很好地创造运用,再好的规划、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没有丝毫的意义。因此,管理团队要廉洁、务实、有创新 [[ 意识 ]] 、有强烈的事业心、懂行,才能团结大家一道工作。
===师资结构及其素质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教师的专业结构与普通院校不同,学科门类非常庞杂,并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专业设置不断调整,要求教师的专业结构不断调整。如专业覆盖的宽广性对 [[ 教师 ]] 的专业教学能力要求较宽。体现在:一个教师应该胜任本专业中的多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要求比较宽。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师不仅能胜任在专业教室上课,还应能带好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撰写、 [[ 科技 ]] 制作等。其次,专业实用性强。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定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但是,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求的这种实用性,是体现专业运用中的特色,而非个别岗位操作的特色;体现专业实施能力,而非专业理论能力。这二者明显区别于技工学校和普通高校。这一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学校教师的特性所在。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 [[ 知识 ]] 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