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50
次編輯
變更
嘉義縣東石鄉
,無編輯摘要
地址: 61441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3號 電話: 886-5-3732201
網站: http://dongshih.cyhg.gov.t|w
==歷史沿革==
[[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閔泉惠安縣人柳櫻隨鄭成功來臺,後裔即到東石開拓。康熙年間閔泉晉江縣人吳重燕、吳允秀昆仲渡海入墾,編漁戶,累世以蚵田為活計。同年代黃懷哲工支派第十一世孫黃生、黃聖昆仲,自閔泉晉江縣東石渡海來臺移拓樸仔腳東石寮,為東石地開基祖。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閔泉晉江縣人蔡某與陳、鄭兩姓先民入墾大坵田西堡。康熙末葉(西元1712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黃某與吳、蔡兩姓先民合墾蔦松堡鰲鼓庄。同年代又有蔡搆入斯墾土。另有福建人林、鄭、唐、楊、姚五姓先民入墾栗子崙。
乾隆初葉(西元1746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蔡繼黨、蔡芳永(屬東石玉井派下)遷入。乾隆中葉(西元1766年前後)閔泉晉江縣東石人吳梓入墾頂東石。乾隆末葉(西元1786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蔡氏五兄弟(屬梅林派下)入墾。另同縣岑兜鄉人蕭漢文後裔自布袋嘴移墾三塊厝莊。
嘉慶年間(西元1796年至1820年)閔泉晉江縣人柯千里,南安縣人侯糞相繼入墾斯土。咸豐中葉(西元1856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莊海,自過溝鹽地仔遷移栗子崙。
日治時代設立辦務署,後改為嘉義廳東石港支所。日治大正九年(民國九年)改為東石郡東石庄,屬台南州管轄。光復後改稱東石區東石鄉,隸屬台南縣。
民國卅九年行政區域劃分改隸嘉義縣。<ref>[https://dongshih.cyhg.gov.tw/cp.aspx?n=8AFB7029CC49D06D 歷史沿革,嘉義縣東石鄉公所]</ref>
==地理環境==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約3萬人。東與朴子市、六腳鄉為界,西臨外傘頂洲作為屏障的台灣海峽,北臨北港溪並與雲林縣口湖鄉、水林鄉毗鄰,南與布袋鎮為界,有3條溪流經由本鄉境內出海,分別是朴子溪、六腳排水、北港溪。
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的農地相繼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西部沿海是台灣早期曬鹽的重要產地,日治時代網寮及掌潭(白水湖)兩村亦被開發為鹽埕,面積約為3、4百公頃,今因曬鹽已不敷成本,大多已停曬,但部份鹽埕仍保存完整,是本鄉景觀一大特色。
本鄉係屬熱帶氣候,雨量與海風足以調節氣候,年均溫為攝氏22.5度,平均年雨量約1706.7毫米,平均日照時數約為2,064小時,風、土質及氣候都相當適合農漁業發展。
對外交通主要以嘉168線與台17線,另有台61線(西濱公路)與台82線東西向快速道路可到達,並於本鄉網寮村(170線)處設有交流道,整體交通網絡相當便利。<ref>[https://dongshih.cyhg.gov.tw/cp.aspx?n=20AC1707CBEB5986 地理環境,嘉義縣東石鄉公所]</ref>
==產業文化==
本鄉因位處熱帶氣候區域,穩定的雨量與海風均能妥善調節氣候,在雨水、土質及氣候等條件配合下,相當適合農漁產業之發展。農業以雜糧作物為主,漁業以牡蠣聞名全國。
一、農業
本鄉農業早期(民國40年代)非常發達,一般農地均種植稻米、甘蔗;50年代後經濟作物以蘆筍為大宗;80年代,雜糧取代蘆筍成為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而近年來本鄉積極推展農業轉型,包含番茄、杏鮑菇、小黃瓜及洋桔梗等新型經濟作物已蓬勃發展。
然而,農村人口老化造成從業人口數降低、地層下陷迫使良田鹽化,加上整體農業發展衰弱,以致本鄉農業環境日益嚴苛,無法耕種的農地已相繼改闢成魚塭。
二、漁業
東石鄉因靠海緣故,沿海資源相當豐富,為嘉義著名之漁鄉。周邊地區漁業約可分為三類:陸地魚塭、近海養蚵及膠筏捕魚,其中以養蚵為最大宗,從業人數也最多。境內部分土地因地層下陷以致嚴重鹽化,於民國50年代起已闢成漁塭,目前魚塭總面積共約2,140公頃,而實際從事養殖約有1,800公頃、魚塭口數約5千餘口,以養殖吳郭魚、虱目魚、鱸魚、文蛤、赤翅等魚類與蝦類為主。
特色產物
洋桔梗
杏鮑菇
番茄
雜糧
蘆筍
文蛤
牡蠣<ref>[https://dongshih.cyhg.gov.tw/cp.aspx?n=FE44586196F475AA 認識東石鄉產業文化,嘉義縣東石鄉公所]</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