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9
次編輯
變更
觀察者
,無編輯摘要
===甚麼是觀察者效應===
*我們還不知道觀察者效應時,我們以為,雌螳螂交配後會吃掉雄螳螂。
** 可後來我們發現, 雌螳螂之所以吃掉雄螳螂,是因為觀察者在場引起了它的緊張,誤把自己的丈夫當成了敵人。*旁觀者效應在科學界究竟引起過過哪些「糾紛」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那個 ** 著名的雙縫問題** : 在電子通過雙縫前,假如我們不去測量它的位置,其波函數按照方程發散開去,同時通過兩個縫而自我互相干涉。但要是我們試圖在兩條縫上裝個儀器以探測它究竟通過了哪條縫,在那一瞬間,電子的波函數便坍縮了,電子隨機地選擇了一個縫通過。並且坍縮過的波函數無法再進行干涉。
*薛丁格為了揭示這種理論的可笑,曾發表過他那著名的思想實驗:一隻貓被封在一個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
**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定死亡。但是物理學家無法知道,它在什麼時候衰變,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可以認定貓或死或活。
**這是它的兩種本徵態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處於死-活疊加態,要等到打開箱子看貓一眼才決定其生死。薛丁格將其推演至宏觀,來表示其邏輯上的荒謬,結果日後的科學界卻仍趨向這一「荒謬」的解釋。
*哥本哈根解釋,退相干解釋,多宇宙解釋,以及眾多大大小小的假說,就像當年我們不知道地球是圓是方的時候討論宇宙中心是哪裡,有的人說是地球,有的人說是太陽。科學總是由正確走向錯誤,今天的正解,明天很可能被推翻,而科學研究者不就是在這條路上不斷猜想、嘗試、驗證和推演嗎?<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science/gqmpp69.html | title=奇怪的「觀察者者效應」,你不看就不會發生 | language=zh | date=2017-08-04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瘋教授科學實驗室 | accessdate=2020-11-22}}</ref>
===宇宙永恆觀察者===
*宇宙年齡是138億年,地球年齡是45億年,地球形成後,才開始會有人類的「意識觀察者」的出現。
**那地球還沒有形成之前的93億年呢?
*依據量子力學理論,那時沒有任何觀察者,就不應該有任何宇宙的存在。
**既然宇宙大爆炸後的93億年間,還存在了一段漫長且無「意識觀察者」的歲月,很顯然,宇宙應該還存在另一個「高維度空間的觀察者」,否則怎會無端冒出無觀察者下的宇宙呢?
*並且這個觀察者,還是一個在創世紀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永恆觀察者」。
*至於這個「永恆觀察者」,到底是造物主、靈魂、高維度外星人,或是三者都是,我們無從得知。甚至也有可能,我們這個宇宙,並不是我們的意識所創造的。包括夢境,都有可能,全是源自於這個「永恆觀察者」。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不滅定理,第二定律是「熵」增過程,「熵」代表「混亂」程度。
熵增過程則代表:隨著宇宙的進化,宇宙會從低熵走向高熵(混亂),從有序走向無序,這是宇宙的終極命運。身體會衰老及機器會損壞,都是一種熵增過程,而且是不可逆的。
但宇宙進化了138億年,照理應該要處在非常高的「高熵宇宙」狀態,怎會還一直保持在「低熵宇宙」狀態呢?
這時,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就提出這麼一個觀點:
他認為現有的低熵宇宙應該不只一個,而且應該是從上一個高熵宇宙中,被不斷的高低循環,所創造出來的,稱為量子漲落,也只有如此,宇宙才能一直保持低熵狀態,而這種現象,就是「弦理論」所謂的平行宇宙。
他同時也認為,既然現在是低熵宇宙,那麼再往前追溯到宇宙起點時,那就應該會是一個非常低熵的狀態,會極低到有可能是一個孤單且沒有實體的「自我意識」,稱為「玻爾茲曼大腦」。
又如果再繼續推論下去,則會發現:因為宇宙的定律是往高熵宇宙進化,那麼不可能自然形成的玻爾茲曼大腦,就有可能是在系統啟動前,也就是創世紀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然後,再根據熱力學統計的機率計算,竟然玻爾茲曼大腦存在的機率,比宇宙進化產生的大腦還要高很多,意思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大腦,有可能是源自於玻爾茲曼大腦,並且還是玻爾茲曼大腦中的腦海虛擬人物。
顯然,量子力學的觀察者有兩種,一種是宇宙中的觀察者,一種是宇宙外虎視眈眈看著我們的「永恆觀察者」,也就是玻爾茲曼大腦。
這個「永恆觀察者」每一個瞬間的起心動念,就會量子漲落出一個低熵宇宙,也就是我們目前看的到的物質世界,正所謂「一念一世界」,怪不得弦理論會計算出目前竟然有10的500次方個宇宙。
之後,隨著量子力學的快速發展,最新的很多理論,卻是讓許多科學家們猛然發現,竟然耶穌、老子、柏拉圖及康德等人,都早已在絕對真理的終點站,等候多時了:
==参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