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伊馮·佛萊切爾謀殺案

增加 9,71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伊馮·佛萊切爾謀殺案'''<br><img src="https://pic4.zhimg.c…”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伊馮·佛萊切爾謀殺案'''<br><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0/v2-41d2ceb2fbd07cd55381982d902aff4b_720w.jpg?source=1940ef5c"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116637/answer/646515588 圖片來自zhihu]</small>
|}

'''伊馮·佛萊切爾謀殺案'''1984年4月17日,[[伦敦警察厅]]女警员'''伊冯·弗莱切尔'''(Yvonne Fletcher)在[[圣詹姆士广场]]被[[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利比亚]]駐倫敦大使馆(時稱「人民辦事處」)内身份不明的人开枪打中腹部后伤重不治,年仅25岁。弗莱切尔当时获派监控广场上针对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示威|抗议示威]],她的死亡导致大使馆被包围11天,最终馆内所有人被[[驱逐出境]],英国断绝与利比亚的[[英国-利比亚关系|外交关系]]。

1980至1984年,卡扎菲多次下令杀死反对他统治的流亡人士,曼彻斯特和伦敦都发生针对利比亚政治异见者的爆炸和枪击案,五名利比亚人因此被驱逐出英国。1984年4月17日,面对圣詹姆士广场的反卡扎菲示威,两名枪手在大使馆二楼用[[史特林冲锋枪]]<ref>[https://www.aog.com.tw/shop.php?id=47488 史特林冲锋枪],aog</ref> 公然开火,不但打死维持秩序的弗莱切尔,还打伤11名利比亚示威者。调查结论认为,她是“被利比亚人民办事处二楼正面西侧其中一扇窗户打出的子弹杀害”。两国断交后,利比亚逮捕六位英国公民,其中四人经过九个月的囚禁后获释。

1986年,部分受弗莱切尔谋杀案影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同意美国使用英国基地[[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空袭利比亚]]。1999年两国外交关系回暖后,利比亚政府发表声明,承认枪杀女警,并愿意支付赔偿金。英国警方继续调查此案直至2017年。虽然掌握的证据已经足够起诉其中一名同谋,但部分证据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不能呈庭,所以英国政府至今没有正式起诉犯人,也没有任何人因谋杀弗莱切尔获罪。

== 枪击:1984年4月16至17日 ==
1984年4月16日,两名积极反对卡扎菲统治的学生在[[的黎波里大学]]被公开处以绞刑。面对如此行径,英国境内的[[利比亚民族解放阵线]](利比亚异见人士)成员决定在圣詹姆士广场的人民办事处门前[[示威|抗议示威]]。4月16日,人民办事处向的黎波里当局发电传,请示应如何应对示威。电传中提出三种选择:一、放任示威;二、从人群中抓几个人拷打;三、向示威者开枪。卡扎菲指示开火。英国间谍[[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打入[[国家安全委员会 (苏联)|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期间曾从上级口中获知,此次枪击是由卡扎菲亲自下令。[[美国国家安全局]]拦截并解密利比亚人的信息后转告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但英国[[反情报]]和[[国家安全机关|安全机关]][[军情五处]]收到消息后却没有及时告知警方或[[英国内政部|内政部]]。

4月16日夜间到次日凌晨,人民办事处派代表前往[[外交及联邦事务部]]交涉,表达对即将发生的示威活动不满,要求英国当局制止。英国官员表示会通知[[苏格兰场]],但没有办法阻止示威。4月17日早上,警方在圣詹姆士广场放置[[铁马 (路障)|铁马]],为维持示威现场治安作准备。人民办事处有一人告诉警方工作人员,办事处内枪支闪动,会朝示威人群开枪。工作人员把消息告诉警察,但未引起警方重视。

伦敦警察厅派出约30名警员到苏格兰场监控示威活动,弗莱切尔和未婚夫里德尔均在其中,随行的还有[[国会和外交保护局|外交保护局]](Diplomatic Protection Group)人员。陆续抵达圣詹姆士广场的利比亚民族解放阵线示威者约有75人,是从英国各地赶来,其中大部分来自英格兰北部。上午十点左右示威开始,许多示威者头戴面具或[[巴拉克拉瓦头套]],以免人民办事处通过照片查明他们的身份。众人站在办事处对面的铁马后方,口中高呼反卡扎菲口号,还举着横幅和标语牌。

上午10点18分,人民办事处的两扇窗户内有人用自动武器向反卡扎菲示威人群开火,打伤11名示威者。[[验尸]]报告显示子弹从弗莱切尔后背进入,弹孔位于“右肩顶部以下约25厘米,脊椎右侧14厘米,右腋窝后方8.3厘米”。子弹从右向左先后打穿她的[[横膈膜]]、[[肝脏]]和[[胆囊]],然后被脊椎弹开,从身体左侧射出,再射入左肘。

示威者匆忙逃往[[查理二世街]](Charles II Street),弗莱切尔倒在地上,同僚在旁边尝试急救,她还告诉大家要“保持冷静”。转入查理二世街后,她很快昏迷不醒并停止呼吸,同僚尝试[[心脏复苏]]。上午10点40分,救护车把弗莱切尔送到[[威斯敏斯特医院]](Westminster Hospital),抬上医院手推车时,一枚子弹头从她制服内掉出来。医院立即开始手术,但还是在中午左右宣告病人死亡。

警方把广场周围各办公室的民众疏散,然后用警戒线封锁现场,武装警察在人民办事处对面及周围建筑的屋顶就位。枪击事件发生至少十分钟后,人民办事处后方的车库出入口才被封锁,在此期间就有人从这条路离开。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此时正在葡萄牙正式访问,[[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外交大臣]][[贺维]]又在中国,所以处理此次危险的责任落在[[内政大臣 (英国)|内政大臣]][[里安·毕顿]](Leon Brittan)肩头。消息很快传到利比亚,60名[[利比亚革命卫队|革命卫队]]成员包围英国驻的黎波里大使馆,包括大使[[奥利弗·迈尔斯]](Oliver Miles)在内的25人被困,还有三名在该市工作的英国人被捕,具体罪名不明。

4月17日晚,[[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家]][[艾恩·韦斯特]](Iain West)为弗莱切尔验尸。他在检视子弹路径后写道:

子弹伤口角度表明她是背后中枪,凶手所在位置比她高得多。如果中枪时她是站立状态,那么枪手就是在邻近建筑开枪,所在楼层也不会高于地面太多。

韦斯特根据子弹伤口角度和受害者当时很可能所在的位置(现场记者在弗莱切尔中枪数秒前拍到她的位置)判定,凶手是在人民办事处二楼开枪。

== 围困:1984年4月18至27日 ==
4月18日,迈尔斯获许离开大使馆与利比亚政府代表见面,利比亚人停止围困,17日被捕的人中有一名男子获释。次日,卡扎菲走上利比亚电视荧屏,指责英国警方和安全部队应对枪击事件负责,还称“我们对英格兰这样负责任的国家居然犯下如此罪行深感意外”。此后一周伦敦出现五枚炸弹,其中四枚顺利拆除,第五枚于4月20日在[[希思罗机场]][[希思罗机场二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的行李区[[1984年希思罗机场爆炸案|爆炸]],警方怀疑是利比亚人所为。这些炸弹袭击令英国政府对利比亚的态度变得更强硬,但考虑到利比亚过去每逢外交僵局就将他国公民逮捕,直到邦交正常化才释放的做法,英国政府依然举棋不定。此时利比亚约有8000名英国工人,大部分从事石油或建筑业。

英国政府进入人民办事处调查的要求被利比亚政府拒绝。两名枪击时不在办事处的利比亚外交官充当中间人,在办事处工作人员和警察谈判人员间传话。根据政府命令,[[特种空勤团]]从[[赫里福德郡]][[克雷登希尔]](Credenhill)的基地赶到伦敦待命。谈判没有取得显著进展,英国于4月22日通知利比亚政府两国外交关系破裂,要求人民办事处所有人员在4月29日午夜前离境,并指示驻的黎波里的英国人员在同一截止时间前回国。

人民办事处被围期间,弗莱切尔的警帽和另外四名警员的警盔依然留在现场,枪击事件过后几天内,英国各媒体反复出现五顶帽子的照片。4月27日清晨,一名警察违反命令走进广场拿走女警员的帽子,当天她的遗体在[[索尔兹伯里座堂]]下葬时,帽子就放在棺木内。出席葬礼的除600名警察和里安·毕顿外,还有[[女皇陛下警务、消防和救援服务监督局|警务总监督]][[劳伦斯·拜福德]](Lawrence Byford)与[[伦敦警察厅总监]][[肯尼斯·纽曼]](Kenneth Newman)。

弗莱切尔下葬当天,利比亚人开始转移物品,首先是四个标有外交印章而成为[[外交邮袋]]的帆布袋,英国警方无权搜查或扣押。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土耳其人员充当中立中间人,监督货物和人员离境。人民办事处的30人获许分成六组离开,每组五人排成一列但要相互隔开,每组人离开办事处后,下一组要等15分钟。每个人都经过拍照、搜身和讯问,但他们拒绝提供指纹,中间人也告诉警察此举不妥。所有人被带到[[桑宁德尔]](Sunningdale)的[[英国国家政府学院|公务员学院]]接受讯问,并在一天后送上飞往的黎波里的班机,飞机在晚上八点前不久起飞,包括大使在内的英国驻的黎波里使馆工作人员也在同一天返回伦敦。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事件]]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