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周朝历代君王

增加 12,769 位元組, 6 年前
周成王
[[张迪]]饰[[姬发]]([[陈键锋]]版《[[封神英雄榜]]》)
=== '''[[周成王]] '''==[[File:周成王.jpg|缩略图|左|周成王|[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926577567&di=8fff7088039096ecbd73cba6eb01a48c&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30926%2F20130926201843-1008972747.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h14027.htm?sp=Snext&sp=l76907736 来自搜狗百科的图片]]]''' [[ 姬诵]]''' ,[[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 元前1055 ]][[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 。<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zhouchengwang/ 周成王姬诵 前1021年)前1042年 前1021年在位。周武王姬发之子],趣历史</ref>
[[ 管叔周成王]] 、[[蔡叔]]不信任继位时年幼,由[[周公]] 辅政 挟殷商后代平定[[ 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史称“ 三监之乱 ]] [[ 公奉 成王 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 ]] 自执掌 后, 营造新都[[洛邑]]、 大封诸侯, 加强宗法统治权力, 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 ]] 的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 东征、编写 乐, 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 加强 [[ 西周王朝 ]] 基础 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葬于[[毕原]]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人物生平'''======='''受政[[周公]]'''==== [[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于是管、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周公]]。[[周公]]在东方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 。 ===='''成王践奄'''==== [[奄国]]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是[[商朝]]极有实力的方国之一,在商中期,[[商王]][[南庚]]、[[阳甲]]均曾定都于奄,到[[盘庚]]时才迁都于他处,而奄保留了大量[[商朝]]子民,逐渐发展成东方的强大方国,又因与商的密切关系,而被大量史料称为"商奄"。 "[[三监之乱]]"爆发后,原分封于[[殷商]]旧地的[[管叔]]、[[蔡叔]]及[[殷纣]]之子[[武庚]][[禄父]]起兵叛乱,叛乱还得到[[徐国]]、[[奄国]]、[[薄姑]]等东方小国的支持。据史书记载,[[奄君]][[薄姑]]当时劝[[禄父]]说:"[[武王]]刚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怀疑,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举事!"叛乱的影响很大,[[成王]]命[[周公]]调大军东征,"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才得以平叛。而此次叛乱的主角,[[武庚]]被杀,[[管叔]]自杀,[[蔡叔]]被俘,[[奄国]]被灭,并将其国君迁到[[蒲姑]](现在的[[山东青州]]附近)  ===='''营建[[洛邑]]'''==== 平叛"[[三监之乱]]"之后,[[ 成王]]开始继承[[武王]]的遗愿,在"有夏之居"的"土中"建立新的都城,用以管理东方广大的领土。[[成王]]首先派[[太保]][[召 ]]到[[洛邑]]察看地形,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 。[[召公]]在途中走了半个月,三月初五到达[[洛邑]]。初七日,[[召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度[[城郭]]、[[宫室]]、[[郊庙]]、[[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规划完成。 第二天,[[周公]]到达[[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并且进行了[[占卜]],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邑]],皆卜兆大吉。于是[[周公]]便把营建[[洛邑]]的[[地图]]和[[卜兆]]呈送给[[成王]],得到[[成王]]的赞许批准后,于十四、十五日,杀牛、羊、猪等牺牲,在[[新邑]]立庙祭地。又过了七天,[[周公]]向各[[诸侯国]]民和[[殷民]]颁布命令,之后命令[[殷民]]开始大举动工,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年底成[[周城]]便告建成。 不久,[[周成王]]来到[[洛邑]],[[召公]]令各方诸侯前来朝贺,并向[[周公]] [[成王]]奉献[[玉璋]]、[[大弓]]等礼品。[[召公]] 向[[成王]]献词,并告诫[[成王]]要不负上天重托,不废先王之功业,成王虽然年幼,但为国之元首,希望能和洽民众。如今[[成王]]迁宅于[[土中]]([[洛邑]]),亲理朝政,更应该持重,敬重德行,躬行德教。[[召公]]说:"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赐吉凶,赐享国期限。我王初据新都,更应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赐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今我 众邦君长,入朝进贺,并非慰劳君王,只是供奉礼品,献祭于上天,使王位世代相传,永无止期。" [[周成王]]对[[召公]]说:"我还年轻,需要您的辅佐。希望公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定都在洛 ,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早夜慎重进行祭祀好了。" ===='''宅兹中国'''==== [[成王]]五年四月,[[周成王]]在京宫大室对[[武王]]进行了丰福之祭,并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说道:"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就告祭于天,将以[[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你们这些后辈要记住祖先的荫福。"随后[[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 [[成王]]七年二月,[[周成王]]遣[[太保]][[召公]]先前往之[[洛邑]]相土,三月又遣[[周公]]到成周占卜吉日迁宅。 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时,[[周公]]说:"新都[[洛邑]]已成,它将是您始作万民明君之地。在那里,你将首次奉行隆重礼仪,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这一切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成王]]说:"你勤勉辅佐我这个年轻人,指示我弘扬[[文王]]、[[武王]]之功业,奉答天命,和抚万民,居于[[洛邑]],举行大典。您的教导,我无不顺从。" 朝贺已毕,[[成王]]率满朝[[公卿]]、[[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时在[[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次年正月初一,[[成王]]亲政,以朝享之礼献祭于[[文王]]、[[武王]]之庙,禀告嗣位大事。在[[文王庙]]、[[武王庙]]各献一头赤色牛。[[成王]]入太庙,献酒于先王之灵。至此,[[成王]]完成迁都和亲政大礼。 [[成王]]迁宅之说,在文献、考古均也得到证实。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 ,对[[成王]]迁宅[[洛邑]]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古人称[[洛阳]]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周王朝]]在这里建立新都,有利于对民众的统治。 [[成王]]亲政后,[[周公]]写有告诫之词《[[尚书·无逸]]》,是告诫[[成王]]不要过分追求享受,无节制地游乐、嬉戏、酗酒、田猎,于国于身均不利。 ===='''成周之会'''==== [[周成王]]七年,[[周王朝]]苦心营建的[[洛邑]]宣告竣工,随即就以"四方入贡道里均"为由,决定以[[洛邑]]为新都,史称"[[新邑]]",颁布《[[召诰]]》、《[[洛诰]]》,并为此举行盛大的诸侯集会。这是[[周成王]]即位以后第一次会盟诸侯 ,在[[周朝]]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各方诸侯以其方物进献王室。史载,这场检阅诸侯的盛会规模盛大。成周朝会诸侯,坛上挂着红帐子,用黑羽毛作装饰。[[天子]][[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上没有垂珠,朝服八彩色,腰间插着大圭。[[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都有冠冕,也没有垂珠,朝 淮夷及 七彩色,都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 淮夷 坛上。 ===='''[[成康之治]]'''==== [[成王]]临终,担心[[太子姬]]钊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成王]]逝世 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 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 政,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太子钊]]于是登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业绩,反复加以说明写下了《[[康诏]]》([[康王之诰]])。所以在[[成王]]、[[康王]]之际 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放置一边,四十年不曾 使 用,史称"[[成康之治]]"。 ==='''人物评价'''======='''总评'''==== [[周成王]]作周建立统一封建政权后的第二代君主,在他期间完成了对东国的一系列征伐,巩固了周在东方的 统治 。此外,他继承了[[武王]]遗志,在[[周公]]的辅助下为周初政权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西周]]的史墙盘和徕盘中,都认为[[成王]]是一个能够统御四方,能够刚柔并举的"宪圣"的君主。 ===='''历史评价'''==== 展喜:"[[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椒举:"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ref>[https://so.gushiwen.org/guwen/bookv_2870.aspx 僖公·僖公二十六年],古诗文网8</ref> 戴德:"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慎,[[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者也;常立于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也;常立于左,是[[太公]]也。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常立于右,是[[召公]]也。博闻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子]]之遗忘者也;常立于后,是史佚也。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殷周]]之前以长久者,其辅翼[[天子]]有此具也。" [[曹植]]:"[[成王]]继武,贤圣保傅。年虽幼稚,岐嶷有素。初疑[[周公]],终焉克寤。旦、奭 佐治,遂致刑错。" [[ 围进 晔]]《[[后汉书]]》:"[[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风之变,而无中兴康宁之功也。" [[房玄龄]]《[[晋书]]》:"及[[成王]]之为[[太子]]也,则[[周召]]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闻道早备,登崇大业,刑措不用,流声洋溢。" [[赵莹]]、[[刘昫]]等《[[旧唐书]]》:"昌、发启国, 步扩 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oldtangsu/jts_003.htm 旧唐书太宗本纪下],国学网</ref> ==='''为政举措'''=== [[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 胜利 另外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 成王 ]] 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  [[周成王]]病倒后,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 不久,[[姬诵]]病死,[[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东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 成王 ]] 与其子 [[ 康王 ]] 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 [[ 周代 ]] 的兴盛时期。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儿子[[周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 因此,他在位的二十二年和儿子[[康王]]在位的二十五年,前后四十多年,[[周朝]]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成为[[西周]]盛世,史称"[[成康之治]]"。 ==='''文献记载'''=== 《[[史记·周本纪第四]]》<ref>[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04.htm 《《史记·周本纪第四》],国学网</ref> 《[[逸周书·王会]]》 《[[尚书·召诰]]》 《[[尚书·洛诰]]》 《[[何尊铭文]]》
=== [[周康王]] ===
12,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