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39
次編輯
變更
中坝镇
,'''中坝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贵州省]]以及[[广东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历史沿革==
中为坝,故名“中坝”。历来为工商云集之埠、人文荟萃之地,属四川四大“名镇”之一,是川西北的重镇,素有“小成都”之美称。中坝镇,原名双流场。涪江、昌明河从东西两侧流过,又因其形如船,两面临水,是为名。始 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朝。清乾隆年间为原江油县第三甲管区。民国2年设中坝场团防局,代理行政事务维持地方治安并兼管商务。民国14年改中坝场为中坝镇。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途经江油,建立中坝镇苏维埃政府。红军西进转移后中坝镇改设联保办事处。1949年12月22日江油解放,成立中坝镇军事管制委员会。1950年3月改为“第三区人民政府”,辖19保。1951年5月,江油县人民政府由武都迁中坝,改为城关镇。1954年改名城关区。1955年城关 区改为城关镇,下辖10个居委会。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彰明县的太平场、三合场并入城关镇,下辖10个居委会。1981年复名为中坝,1985 年金轮乡撤消,合并到中坝镇。
中坝镇位于江油市委、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通讯、商贸中心。地处涪江上游和四川盆地西北部,东连三合镇,西接太平镇,东距宝成铁路2公里,南距绵阳市41公里,距成都市175公里,北距广元160公里。幅员面积10.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平方公里),辖21个社区委员会,4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该镇现辖27个 街道居委会,6个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万,其中农业人口0.8万,主要为汉族,也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ref>[https://baike.so.com/doc/2384546-2521399.html 中垻镇] </ref>
==资源环境==
中坝镇位于涪江冲积坝地之上,地势平坦,沟渠纵横,土壤深厚肥沃。涪江、昌明河 经流量丰富,地下水也充裕,利于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本镇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常年日照1362小时,宜种面广, 特别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
'''李白的故乡'''
江油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故乡。中坝建有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李白纪念馆集纪念、研究、旅游于一体。馆园建设采用整体规划设计,巧妙布局。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太白堂、太白书屋、临江仙馆、[[晓雅斋]]、[[归来阁]]、[[醉仙楼]]、[[怀谢轩]]、[[香云轩]]、[[花雨轩]]、[[问水榭]]、长廊照壁等配套设施。这些展现出古貌唐风格调的建筑 群,频具豪雄,庄重或典雅,静穆的气势。李白纪念馆依托各具特色的纪念建筑群和丰富多彩的史迹陈列发展旅游业,配合景点建设设置旅游服务设施。开馆以来已接待[[日本]]、[[新加坡]]、[[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奥地利]]、[[瑞士]]及美、英、法、德、加拿大等国外及国内游客5000余万人次。太白公园,以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的昌明河两岸自然园林为中心,揉合人工艺术,形成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独特园林景观。公园随昌明河东西走向,带状分布,占地160余亩。主建筑大雅楼、环水长廊、观瀑亭、七星桥、游乐场、茶园、酒家等依水取势,或掩映在杨柳之中,或耸立于绿荫之上,风光绮丽,胜景迭出,引来东西南北、国内国外各方游客到 此观光,年均接待量超过一百万人次。此外,中坝镇距川西北有名的窦团山风景区仅20多公里,距旅游胜景“佛爷洞”18公里,“白龙宫”半小时可达,这些景 点,每天都有几十趟公共汽车从中坝出发往返接送游客。同时,中坝还处于成都到九寨沟的黄金旅游线上,来去在中坝驻足,领略一下江油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别有一番情趣。<ref>[https://baike.sogou.com/v64252610.htm?fromTitle=%E6%B2%99%E5%A4%中垻镇] </ref>
==经济发展==
'''产值'''
200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 19.148亿元,是 1988年 5551.92万元的34.49倍,企业总产值实现 17.325亿元,是 1988年 3702万元的 46.79 倍,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 5.25亿元,是 1988年3702.84万元的 14.18倍;财政税收实现 3380万元,是 1988年 415.96万元的8.13倍;农业总收入实现 1.823亿元,是 1988年 694万元的 26.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3986元,是 1988年 694元的 5.74倍。
'''农业'''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以发展“三高一优”农业为主,不断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有限土地的产出率和产销比,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较好地发挥了城效农业的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企业 1个。
'''畜牧业'''
在畜牧业的发展上,以不断增加养殖业大户来实现畜牧产值,并以饲养母猪、肉牛、奶牛为主,生猪出栏 100头以上大户达到了 18户,肉牛出栏 10头以上的 2户,母猪存栏 10头以上 5户,奶牛存栏 10头以上2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实现 36%。
'''工业'''
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紧紧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翼”的强大提升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激活存量资产等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益,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区域内有各类企业 6404家,其中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 342家(包括 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筑及房地产业 4家,以餐饮娱乐及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企业 6508家。
1992年,该镇利用非耕地的荒河滩2000多亩,建立河西开发区”,投资190余万元,建立进区道路,10千伏变压线路及水塔、水井等基础设施。区内主要布局冶金、化工、机械等重工业项目。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该镇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开发 区”建设成新型的“工业园区”。
'''其他'''
第二、三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该镇从1998年开始,对镇属企业进行了全面改制。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目 的,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坚持“工业兴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艰辛努力,改制后的企业在产业层次、产品结构、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一大批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截止2000年底,全镇共有私营企业100余家,个体工商户近5000户,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3亿元,实现利润960万元,上交税金1900万元,固定资产近亿。冶金、建材、建筑、机械加工、纺织器材、包装、针纺织品、服装、皮革、百货五金、造纸、化工、食品、旅游、运输和商贸服务等企业群体遍及辖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钢材市场、水泥及其制品市场, 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综合农业==
该镇农业具有典型的城郊型农业特点。所辖6个村均处于市区或市郊,全镇耕地面积2600余亩。种植业主要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生姜等作物;养殖业围 绕城市所需建立了以养肉猪、肉鸡、奶牛、禽蛋和鱼为主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为指导,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新路 子,支持和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推动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842元,85%的农户住上了小楼房,95%的农户家有彩电、冰箱,25%的农户有电话,村村通公路。
根据城郊农业的区位优势和 发展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加收入。扩大蔬菜栽种面积,粮食收入与蔬菜收入比为15:85;蔬菜栽种向“大棚”、“小棚”、“地膜”方式发 展,其“白色农业”占蔬菜收入的52%。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与养殖业收入比为44:56;以肉牛、奶牛、太湖母猪、观赏狗为重点的特种养殖保持了良好 势头,占养殖业收入的60%。2001年,粮食总产量1076吨,蔬菜总产量6503吨,生猪出栏9060头,饲养小家禽畜33985只。
==城镇建设==
中坝镇处于江油市城区中心,城镇建设与整个市区建设融为了一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近十年的旧城改造,现已 成为初具规模的中等现代化城市。该镇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大街宽阔笔直。近年新建、改建主要城市道路13条,整个城区的5个进出口通道得到了全面改造。 城市道路总长度近40公里。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电讯、绿化、排水防洪、环卫条件、环境保护,市内公共交通等市政设施都进行了同步配套建设。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树银花,霓虹闪烁,好一个安定祥和、歌舞升平的“不夜城”。
城市供电、供气充足。城东北装机88.4万千瓦的西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本市自建的青莲电厂,保证这里有富足的电力资源;川西北石油矿区为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天燃气。
交通通讯:宝成铁路江油车站距该镇仅2公里。城内与火车站之间的公共汽车、出租车川流不息。绵(阳)江(油)公路,平(武)江(油)公路、中(坝)雁(门)公路交汇于中坝。涪江干流纵贯全镇。镇内通讯设施齐全,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现代通讯网络。人均手机和固定电话占有率居全市第一。
金融保险业:辖区内有人行、中行、工行、农行、建行、证券交易所、投资公司、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十多家,资金实力雄厚,金融工具齐全,良性资产比例高。另外,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灵活、管理科学、竞争力强。
餐饮娱乐业:镇内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齐全。高档次的宾馆有6家(星级宾馆5家),旅馆30多家。大小饭店、特色名优小吃遍布大街小巷,且生意兴隆。 餐饮、娱乐业十分发达。可容纳3万余人的大型体育场馆已建成投入使用。今日的中坝镇,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平直宽阔,绿化带星落棋布,各种设施配套齐全,市 场兴旺,一派繁荣景象。
镇境内的江油一中为省重点中学,江油中学为国家级重点中学。镇辖学校8所,其中, 初中一所、小学5所、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65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中心一所。全镇普及了小学教育,全日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实施。镇内有江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九 0三医院、中坝镇医院及下属卫生、个体医疗室20多家,医务人员1000余人,病床800余张,中、高级医务人员130余人,医疗卫生条件优越。
为让受灾居民早日住上放心房,江油市中坝镇及时发放补助金,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城镇住房重建维修又好又快推进。全镇房屋维修加固已开工32875户,完工21693户。及时发放补助资金。该镇认真核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居委会代表对申请进行评议,并经代表签字后在居委会辖区及集中安置点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再由镇上派专人入户审核。同时,对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和核算,根据房屋的受损程度,以户确定资金补助标准,按照“按户计算,按栋结算”的原则,加固完工后将资金拨付给负责修复加固的组织(或施工)单位。严把工程质量关。该镇选出20余名优秀党员组成服务队,进行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培训后,深入社区,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督查;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质量责任终身制等规章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传授简单的建筑常识,与专家、干部一起对竣工房屋进行验收。
==名优产品==
中坝附子,个头大、体柔软,肉质细腻,精加工从形状、色泽、片口、刀法上都十分考究。药材行业素有“附子处处种,唯中坝是正宗”之说。作为驰名中外的名特药 材,中坝附片性味甘、热,质地酥脆,具有回阳补火、散寒祛湿之功效,主治四肢厥逆、微脉欲绝,阳气虚脱等危重疾症。中坝不仅是全国附片的供应基地,而且每年为外贸提供出口产品150多吨。中坝口磨酱油色泽褐亮、形态浓酽、无沉淀、酱香窑香浓郁,内含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添色提味,增进食欲的功效,适于烧、炒、炖、卤、凉拌等,风味独特,色香味精妙,连获各种大奖,评为部、省双优,被载入《中国名食百科》,《中国土特名产词典》。
==发展规划==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该镇充分发挥交通、通讯、人才、资金、技术、环境等优势,在 坚持“科教兴镇”、“工业兴镇”的基础上,把“发展作为主题、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力度,确保全镇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将旅游、交通、房地产、商贸等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加速发展进程。把中坝建成以工业为主体、建筑、商贸和第三产业综合发展的多功能现代化中等城市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