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52
次編輯
變更
尖峰岭霉草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尖峰岭霉草</big> ''' |- |File:尖峰岭霉草1.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尖峰岭霉草</big> '''
|-
|[[File:尖峰岭霉草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cms.cern.ac.cn/eWebEditor/image/20200908/20200908194511_265.jpg 原图链接] [http://jff.cern.ac.cn/content?id=45762 来自国家科技基础平台]]]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尖峰岭霉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霉草目
科:[[霉草科]]
属:[[喜荫草属]]
|}
'''尖峰岭霉草'''(学名 '''Sciaphil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Q. Chen),是[[霉草科]]植物,直立茎纤细,高7-18厘米,鳞状叶宽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近抱茎。花期夏季。产[[台湾]][[兰屿]])。
<ref>[http://www.iplant.cn/info/%E5%B0%96%E5%B3%B0%E5%B2%AD%E9%9C%89%E8%8D%89?HPPROTID=74a8d94b 尖峰岭霉草], 植物智, 2020-01-18</ref>
==简介==
2020年8月25日,[[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以及新海南客户端等媒体在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尖峰岭生态站”)对[[周璋]]副研究员、[[李艳朋]]博士以及[[张涛]]助理工程师等人进行了以“网格化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为超百万个植株“立户存档”和“科研人员9 年发现7 个新植物种类”等为主题的采访活动。
周璋副研究员首先向采访团介绍了尖峰岭生态站植被连续观测固定样地的基本情况。自1983年至今,尖峰岭生态站共设立13个固定样地和164个公里网格样地,覆盖了尖峰岭腹地1.6万公顷热带雨林,已经建立起从点到面的区域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此外,为了实现长期动态监测,每隔5年都会对已建成的样地进行一次复查,这些不断滚动更新的植株信息加上与其相关的地形、土壤、凋落物等数据,便可以从中寻找出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
李艳朋博士具体介绍了尖峰岭生态站已完成首次复查的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60公顷大样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64公顷大样地的基本情况。484640个植株,62科155属290种植物,这是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60公顷大样地首次摸出的“家底”。而正在建设中的64公顷大样地为热带山地雨林的次生林类型,将在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助下完成。该样地的采伐时间大致在1960~1970年之间,天然恢复时间约为50多年,该样地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弄清热带雨林遭到人为干扰后的恢复轨迹,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以保护热带雨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管理体系。
张涛助理工程师讲述了为揭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几代科研人员的坚守。尖峰岭生态站获得的成绩,是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携手奋进的结果,我们的工作就是尝试告诉更多的人关于热带雨林中植物生命变化的故事,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老一辈的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忍不拔的科研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不断去探索并揭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并利用科学监测数据和研究结果不断丰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监测资料,并为地方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自2011年以来,尖峰岭生态站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尖峰霉草、[[尖峰马兜铃]]、[[乐东马兜铃]]、[[海南线柱兰]]、[[海南桦]]、[[雪影薹草]]和[[尖峰水玉杯]]共7个新植物种类,占海南近15年新发现植物新种的1/15。截至2019年9月,尖峰岭生态站先后为国内外约60多家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共享和支持服务,样地调查143385条数据、样地辅助工作2800多小时、样地采样29200多份、样品理化分析约35000个数据、科学数据离线服务超过20GB。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自2007年开始的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里网格样地”森林植物资源调查中,已确认发现三个植物新物种。
“公里网格样地”调查是一种森林植被详细调查方法,就是在林中每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选择一片625平方米的样方,详细记录其中每棵胸径在一厘米以上的树木的种类、胸径的大小、坐标、树木的数量,为每棵树挂上铭牌,为部分树戴上生长测量带,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量大而繁琐。目前该研究站已经完成了这个保护区内164个样方的调查工作,覆盖热带雨林面积164平方公里。在调查过程中,李意德研究员、许涵博士等在密密的热带雨林中徒步跋涉5000余公里,于2007年至2008年发现了尖峰霉草(Sciaphil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Q. Chen)、尖峰马兜铃(Aristoloch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Q. Chen )和乐东马兜铃(Aristolochia ledo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J. Yang)三个植物新物种。经三年多的文献资料检索核查和显微解系剖观察等系统分类学研究,证明这三种植物均为生物新物种,他们撰写的相关科学论文在[[美国]]著名植物分类学杂志《NOVON》上发表,并对这三种植物进行了正式命名。
==相关的种==
与“喜荫草 Sciaphila tenella Bl.”相关的种有:
[[大柱霉草]]Sciaphila megastyla Fukuyama & Suzuki
[[多枝霉草]]Sciaphila ramosa Fukuyama & Suzuki
==霉草简介==
霉草,拉丁学名是Sciaphila,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露兜树目、霉草科的一种植物。
霉草,直立茎纤细,高7-18厘米,鳞状叶宽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近抱茎。花序长,5-14厘米;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两性及雄性,具梗,梗长4-6毫米,开花时向下弯曲;两性花花被片6,3枚较大,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具髯毛;雄蕊6,花丝着生于凸起的花托上,基部不联合,花药3室;心皮约20枚,花柱短,侧生,柱头画笔状;雄花直径约2.5毫米,花被片与两性花相似,雄蕊6枚,花丝短,基部联合,花药3室。蓇葖果直径1.5-2毫米。种子椭圆形,种皮近草质,具三棱。本科植物为腐生草本,茎不分枝;叶退化为鳞片状;小花单性,辐射对称,雌雄同株或异株,花被3-8;蒴果。
其分布范围:国内分布:[[海南省]]。国外分布:印度。霉草科共包括8属约48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包括东南亚、中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中国只有喜荫草属1属3种,分布在海南和南方沿海岛屿。喜荫草属的种类最多。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设立一个霉草目,将本科和无叶莲科一起放入该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本科放入任何一目,直接列在单子叶植物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科列入露兜树目。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尖峰岭霉草</big> '''
|-
|[[File:尖峰岭霉草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cms.cern.ac.cn/eWebEditor/image/20200908/20200908194511_265.jpg 原图链接] [http://jff.cern.ac.cn/content?id=45762 来自国家科技基础平台]]]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尖峰岭霉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霉草目
科:[[霉草科]]
属:[[喜荫草属]]
|}
'''尖峰岭霉草'''(学名 '''Sciaphil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Q. Chen),是[[霉草科]]植物,直立茎纤细,高7-18厘米,鳞状叶宽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近抱茎。花期夏季。产[[台湾]][[兰屿]])。
<ref>[http://www.iplant.cn/info/%E5%B0%96%E5%B3%B0%E5%B2%AD%E9%9C%89%E8%8D%89?HPPROTID=74a8d94b 尖峰岭霉草], 植物智, 2020-01-18</ref>
==简介==
2020年8月25日,[[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以及新海南客户端等媒体在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尖峰岭生态站”)对[[周璋]]副研究员、[[李艳朋]]博士以及[[张涛]]助理工程师等人进行了以“网格化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为超百万个植株“立户存档”和“科研人员9 年发现7 个新植物种类”等为主题的采访活动。
周璋副研究员首先向采访团介绍了尖峰岭生态站植被连续观测固定样地的基本情况。自1983年至今,尖峰岭生态站共设立13个固定样地和164个公里网格样地,覆盖了尖峰岭腹地1.6万公顷热带雨林,已经建立起从点到面的区域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此外,为了实现长期动态监测,每隔5年都会对已建成的样地进行一次复查,这些不断滚动更新的植株信息加上与其相关的地形、土壤、凋落物等数据,便可以从中寻找出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
李艳朋博士具体介绍了尖峰岭生态站已完成首次复查的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60公顷大样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64公顷大样地的基本情况。484640个植株,62科155属290种植物,这是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60公顷大样地首次摸出的“家底”。而正在建设中的64公顷大样地为热带山地雨林的次生林类型,将在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助下完成。该样地的采伐时间大致在1960~1970年之间,天然恢复时间约为50多年,该样地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弄清热带雨林遭到人为干扰后的恢复轨迹,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以保护热带雨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管理体系。
张涛助理工程师讲述了为揭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几代科研人员的坚守。尖峰岭生态站获得的成绩,是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携手奋进的结果,我们的工作就是尝试告诉更多的人关于热带雨林中植物生命变化的故事,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老一辈的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忍不拔的科研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不断去探索并揭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奥秘,并利用科学监测数据和研究结果不断丰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监测资料,并为地方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自2011年以来,尖峰岭生态站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尖峰霉草、[[尖峰马兜铃]]、[[乐东马兜铃]]、[[海南线柱兰]]、[[海南桦]]、[[雪影薹草]]和[[尖峰水玉杯]]共7个新植物种类,占海南近15年新发现植物新种的1/15。截至2019年9月,尖峰岭生态站先后为国内外约60多家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共享和支持服务,样地调查143385条数据、样地辅助工作2800多小时、样地采样29200多份、样品理化分析约35000个数据、科学数据离线服务超过20GB。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自2007年开始的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里网格样地”森林植物资源调查中,已确认发现三个植物新物种。
“公里网格样地”调查是一种森林植被详细调查方法,就是在林中每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选择一片625平方米的样方,详细记录其中每棵胸径在一厘米以上的树木的种类、胸径的大小、坐标、树木的数量,为每棵树挂上铭牌,为部分树戴上生长测量带,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量大而繁琐。目前该研究站已经完成了这个保护区内164个样方的调查工作,覆盖热带雨林面积164平方公里。在调查过程中,李意德研究员、许涵博士等在密密的热带雨林中徒步跋涉5000余公里,于2007年至2008年发现了尖峰霉草(Sciaphil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Q. Chen)、尖峰马兜铃(Aristoloch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Q. Chen )和乐东马兜铃(Aristolochia ledongensis Han Xu, Y. D. Li & H. J. Yang)三个植物新物种。经三年多的文献资料检索核查和显微解系剖观察等系统分类学研究,证明这三种植物均为生物新物种,他们撰写的相关科学论文在[[美国]]著名植物分类学杂志《NOVON》上发表,并对这三种植物进行了正式命名。
==相关的种==
与“喜荫草 Sciaphila tenella Bl.”相关的种有:
[[大柱霉草]]Sciaphila megastyla Fukuyama & Suzuki
[[多枝霉草]]Sciaphila ramosa Fukuyama & Suzuki
==霉草简介==
霉草,拉丁学名是Sciaphila,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露兜树目、霉草科的一种植物。
霉草,直立茎纤细,高7-18厘米,鳞状叶宽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近抱茎。花序长,5-14厘米;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两性及雄性,具梗,梗长4-6毫米,开花时向下弯曲;两性花花被片6,3枚较大,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具髯毛;雄蕊6,花丝着生于凸起的花托上,基部不联合,花药3室;心皮约20枚,花柱短,侧生,柱头画笔状;雄花直径约2.5毫米,花被片与两性花相似,雄蕊6枚,花丝短,基部联合,花药3室。蓇葖果直径1.5-2毫米。种子椭圆形,种皮近草质,具三棱。本科植物为腐生草本,茎不分枝;叶退化为鳞片状;小花单性,辐射对称,雌雄同株或异株,花被3-8;蒴果。
其分布范围:国内分布:[[海南省]]。国外分布:印度。霉草科共包括8属约48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包括东南亚、中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中国只有喜荫草属1属3种,分布在海南和南方沿海岛屿。喜荫草属的种类最多。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单独设立一个霉草目,将本科和无叶莲科一起放入该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本科放入任何一目,直接列在单子叶植物分支之下,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本科列入露兜树目。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