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40
次編輯
變更
周幽王
,→趣闻轶事
'''三川地震'''
'''宠幸 [[ 褒姒]]'''
曾有小女孩唱着歌谣:“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 [[ 周国 ]] 的。”当时 [[ 周宣王 ]] 听到这首歌,正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 [[ 周宣王 ]] 派人抓住并杀掉他们。夫妇俩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夜间啼哭,因此可怜她,便将她收养。于是,夫妇俩逃到 [[ 褒国 ]] 。后来, [[ 褒国 ]] 人有罪,便请求献上那位侍女丢弃的怪女孩给 [[ 周幽王 ]] 来赎罪。此女便是 [[ 褒姒 ]] ,因是从 [[ 褒国 ]] 而来,故称 [[ 褒姒 ]] 。
''' [[ 烽火戏诸侯]]'''
《 [[ 史记 ]] 》版
据《 [[ 史记 ]] 》记载, [[ 褒姒 ]] 不爱笑, [[ 周幽王 ]] 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 [[ 褒姒 ]] 始终不笑。 [[ 周幽王 ]] 设置 [[ 烽火台 ]] 和 [[ 大鼓 ]] ,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 [[ 周幽王 ]] 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 [[ 褒姒 ]] 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 [[ 周幽王 ]] 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 周幽王 ]] 十一年(前771年), [[ 申国 ]] 联合 [[ 缯国 ]] 、 [[ 西夷 ]][[ 犬戎 ]] 攻打 [[ 周幽王 ]] , [[ 周幽王 ]] 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 [[ 犬戎 ]] 最终在 [[ 骊山 ]] 之下杀死 [[ 周幽王 ]] ,俘虏 [[ 褒姒 ]] , [[ 西周 ]] 灭亡。
《 [[ 吕氏春秋 ]] 》版在《 [[ 吕氏春秋 ]] 》的记载中, [[ 周幽王 ]] 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当时 [[ 西周 ]] 建都在 [[ 丰 ]] 、 [[ 镐 ]] 二京,那里靠近 [[ 戎人 ]] 。 [[ 周幽王 ]] 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筑高大的土堡,上面设置大鼓,使远近都能听到鼓声。如果 [[ 戎兵 ]] 入侵,就由近及远击鼓传告,诸侯的军队就都来援救 [[ 天子 ]] 。 [[ 戎兵 ]] 曾经入侵, [[ 周幽王 ]] 击鼓,诸侯军队都如约而至, [[ 褒姒 ]] 看到非常高兴,很喜欢 [[ 周幽王 ]] 这的种做法, [[ 周幽王 ]] 希望看到 [[ 褒姒 ]] 的笑容,于是屡屡击鼓,诸侯的军队多次到来,却没有敌兵。到后来 [[ 戎兵 ]] 真的入侵, [[ 周幽王 ]] 击鼓,但诸侯的军队不再到来, [[ 周幽王 ]] 于是被杀死在 [[ 骊山 ]] 之下。
'''事件争议'''
2012年, [[ 北京 ]][[ 清华大学 ]] 整理获赠的 [[ 战国 ]][[ 竹简 ]] ( [[ 清华简 ]] )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 [[ 烽火戏诸侯 ]] ”故事有所偏差。 [[ 清华简 ]] 记载, [[ 周幽王 ]] 主动进攻原来的 [[ 申后 ]] 外家 [[ 申国 ]] , [[ 申侯 ]] 联络戎族打败 [[ 周幽王 ]] , [[ 西周 ]] 因而灭亡。 [[ 清华简 ]] 上并没有“ [[ 烽火戏诸侯 ]] ”的故事。 [[ 清华大学 ]]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 [[ 刘国忠 ]] 称,史学界对“ [[ 烽火戏诸侯 ]] ”曾有过质疑,认为《 [[ 史记 ]] 》中所载只是“小说家言”。 [[ 清华简 ]] 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质疑,从而部分推翻《 [[ 史记 ]] 》的记载。 [[ 刘国忠 ]] 认为,史学界就此可以得出结论: [[ 西周 ]] 灭亡不是因为“ [[ 烽火戏诸侯 ]] ”,该故事甚至并不存在。<ref>[http://news.sina.com.cn/o/p/2012-01-13/064823792827.shtml 清华简推翻“烽火戏诸侯”桥段],新浪网</ref>
=='''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