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361
次編輯
變更
埃博拉出血热
,無編輯摘要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病征与普通感冒相似。这包括肌肉酸痛、腹部及关节疼痛、发烧和[[头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亦为常见病征。相反,咽喉痛、胸痛、打嗝、气促及吞咽困难则不是典型症状。病人多在受感染后的8-10天内发病,但亦有2及21天的记录。约五成患者在病发时会出现斑丘疹等皮肤表征。此阶段的埃博拉病征与疟疾、[[登革热]]及其他一些热带疾病的差不多,直到病人踏入出血的阶段后,才能加以区别。
有40-50%病人的出血位置均为穿刺点及黏膜处(如胃肠道、鼻腔、阴道和牙龈)出血阶段多出现在第一个病征显露后的5-7天内,最易被观察到的内部及皮下出血状况为红眼及吐血。流血处若伸延至皮肤的话,则很有可能出现瘀点、紫斑、瘀斑和血肿(尤其常见于针管刺入处)。与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的出血方式,包括了吐血、咳血及便血,但甚少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而此状况亦只发生在消化道。宏观来看,这些出血现象通常说明了病情经已恶化,病人也有机会因失血过多而死。所有患者均出现与 [[ 循环系统 ]] 有牵连的症状,最主要为 [[ 凝血障碍 ]] 。到了此阶段,若患者仍未有好转的话,就很有可能在第一个病征出现后7-16天(通常是第8或第9天)里,因多重器官衰竭而丧命。
==主要病源==
埃博拉出血热由五种埃博拉病毒属成员中的其中四种造成——本迪布焦病毒、苏丹病毒、塔伊森林病毒及原称“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模式种埃博拉病毒。后者是四种中最危险的埃博拉出血热病原体,并造成最大规模的疫症爆发。第五种埃博拉病毒雷斯顿病毒尚未被发现有感染人类的能力。这一类的 [[ 病毒 ]] 与 [[ 马尔堡病毒 ]] 相近。
==传播==
口腔及 [[ 结膜 ]] 接触为非人类 [[ 灵长 类 动物 ]] 感染病毒的途径之一。除此,在处理病人遗体及受沾染的医疗用具(尤其是针管)时,亦有机会染病。
==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