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埃里希·宝隆

增加 3,6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埃里希·宝隆 | 圖像 = [[File:埃里希·宝隆.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327/bki-20140327120302-206143902.jpg 原图链接]]]}}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1862年3月4日生于尔 [[ 德国 ]] 东北部小镇帕泽瓦克。 [[ 同济大学 ]] 创始人。宝隆的父亲路德维希·赫尔曼,出生于格但斯克(波兰名:Gdańsk),德国称但泽(Danzig),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宝隆的母亲出生于 [[ 沃尔芬比特尔 ]] ,她的前辈都在邻近的舍彭施德特从事木匠和马车夫职业。前言编辑说到国家名牌大学——[[同济大学]],无人不晓,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同济大学的历史。翻开同济大学的历史,大家不免会发现该校的创始人,居然是一位德国人,他就是埃里希·宝隆。=个人简历=宝隆随父母信奉[[基督教]]新教,出生后不久被带到[[沃尔芬比特尔]],他父亲要在那里完成一项建筑工程。两年后父母因患肺结核双双去世,宝隆由亲戚抚养。 1882年9月22日,宝隆在[[沃尔芬比特尔]]获得高级中学毕业证书;同年10月28日,被在基尔的王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医学外科研究所录取,接受医学教育。 1883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宝隆在[[恺撒·亚历山大卫队]]第1步兵团第5连服役。 1884年7月19日,宝隆通过大学医预科考试。 1886年7月16日,通过攻读博士学位的口试。 1886年11月10日,宝隆被任命为波莫瑞第3步兵团[[少尉]]军医。 1887年8月27日,在完成关于脊椎骨折方面的学位论文后,宝隆在[[柏林]]被授予博士学位。 1888年1月24日,宝隆被提升为海军助理医生,至1893年5月22日,先后在皇家海军狼号、伊尔梯斯号炮舰上任上尉军医。伊尔梯斯号长期在东亚水域活动,在此期间宝隆认识了在上海开诊所的德国医[[生卡尔·策德里乌斯]],在此后双方的通信中,宝隆提出了在上海建立一所给中国人治病的医院的想法。 从海军退役后,宝隆为提高外科手术水平先后在[[德国]]的两所医院工作,并继续到大学进修,同时开始筹措准备在上海开设医院的资金。 1895年,宝隆再次来到[[上海]],在策德里乌斯的诊所里当助手。 1900年,策德里乌斯去世后不久,宝隆在上海德国教堂附近开设了自己的诊所,成为上海著名的外科医生。同年,宝隆送策德里乌斯夫人及女儿回国。在柏林期间宝隆见到了他的朋友、海军军医总监舒尔岑,后者答应为宝隆的计划争取德国官方的支持。 宝隆从海军退役再次来到上海后,和德国医生[[奥斯卡·福沙伯]](<ref>Schab,Oscarvon</ref>)组成了上海德医公会。 1899年,[[宝隆]]和[[福沙伯]]以德医公会的名义开始筹建一所诊治中国病人的医院,筹建工作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上海实业界人士[[虞洽卿]]、[[叶澄衷]]等人的支持,医院建成后取名同济医院。 此后,克纳佩向德国政府建议,在同济医院的基础上建一所培养中国医生的德国医科学校,这一建议得到以宝隆为首的上海德医公会的积极支持。根据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计划,德医公会负责在上海的具体建校工作。 1907年,上海德文医学堂建成,次年学校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ref>[[同济德文医学堂]]</ref> 宝隆任学堂首任总监,获德方授予的教授称号,但他此后拒绝接受德方授予他贵族荣誉称号的提议。 1900年,宝隆和[[策德里乌斯]]的长女在德国结婚。宝隆夫妇在上海共生育5个子女,由于家庭人口较多,宝隆准备将相邻的住房并入原有住房。 1909年2月下旬,宝隆在查看邻居住房时不幸被传染上伤寒,此后高烧不退,3月5日因并发肾出血去世。==參考文獻=={{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