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64
次編輯
變更
大篆
,無編輯摘要
==历史==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继承西周大篆的秦国文字 <ref>[https://www.sohu.com/a/156766062_554347 宿联课堂:大篆的特征] ,搜狐,2017-07-13</ref> 。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由来==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 <ref>[https://www.docin.com/p-383528662.html 浅谈书法的书体演变],豆丁网,2012-04-16</ref>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