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次編輯
變更
许小年
,無編輯摘要
曾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 人物观点===
== 论中国股市==
许小年否认了中国股市此轮行情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而引起的说法。他认为,资产的估值和币值基本上没有关系,大多数投资者投入和支出,资产组合都是人民币,所以人民币升值不应该引起资产的重新调整重新配置。只有当投资者持有美元资产的时候,才会引起这样的调整。人民币升值会使外币资产持有者增加购买A股的意愿,但至今外币持有者都只有通过QFII和地下管道进来,数量是有限的。
许小年
许小年
许小年称,这些储蓄资金,应该是经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转化为实体投资。但是由于我们现有的金融结构所限,资金主要是流入了银行体系,而其他渠道要么不畅通,要么过于狭窄。在银行中积存了大量的资金,银行想放,无法全部放出去。所以就形成了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过剩。银行感到压力很大,有着强大的贷款意愿。这个流动性过剩反映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过于松宽,而是政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流动性过剩是结构性的,是体制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因此,要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就要增加非银行资产供应,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私人股本基金,比如说保险产品,比如说公司债券和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房地产不仅不应该抑制,而且应该大力发展,加快房地产供应,而不是打压价格。如果这样的问题解决不了,资金仍然会大量挤压在银行体系里。”许小年称。
==博鳌论坛讲话 ==
进入21世纪,征服自然的豪言壮语越来越少听到了,几十年前,那可是最流行的口号。君不见,“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然”,“喝令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最能体现人类自我意志崇拜的,莫过于“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人类的头脑膨胀始于工业革命,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人类所能支配的力量仅限于自己的四肢所及、畜力、简单的风力和水力。在工业革命之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类就迅速地经过蒸汽、电力、化石燃料,进入到核子时代。至今单单是已造出来的核武器,就足以毁灭这个世界好几遍!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令人类神魂颠倒,以为自己真的成了世界乃至宇宙的主宰,拥有按照自己意志改造自然的能力,为实现人类的目的,可以并且能够重新安排自然秩序。
大自然无情地报复了人类,当肺里充塞着污染的空气,肠胃中沉淀着重金属时,人类的头脑开始冷却,狂妄与无知逐渐消退,“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取代了“征服自然”,成为新世纪的时髦语言。
科学再发达,总有人类无法认识的事物。小到基本粒子,人们对其内部结构,至今莫衷一是;大到宇宙空间,每一新的发现都带出了更多无法回答的问题。最难把握的,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后果。人类活动的规模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多,对自然的冲击越强,其后果就越难预见。埃及建了阿斯旺大坝,谁料到沃野千里的尼罗河三角洲因此变成了盐碱滩?世界各国竞相实现工业化之时,谁会想到今天的
许小年
许小年
全球变暖?
科学不能说明的,留给了哲学;哲学不能说明的,留给了宗教。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在个人心中的信仰。宗教所共有的是对人类局限的承认,以及由此而生的敬畏之心,敬畏佛陀、真主、上帝,敬畏自然。人类不会停止认识自然,但目的不再是改造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
市场上有数亿的消费者,个人的收入和品味千差万别;市场上有数千万企业,每一家的资金、技术、产品各不相同。若想驾驭市场,一要掌握每个消费者和每个企业的信息,二要拥有控制每个消费者和每个企业的手段。再强大的政府也不敢声称拥有这样的能力吧,此事非人力所及,只能留给上帝,经济中的上帝就是市场。
为什么这个部那个局的还在忙着管这管那呢?忙升迁的业绩,高官才有厚禄,才有更多的租子可寻。当然,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政府的职责是界定和保护产权,执行法律和法规,提供社会保障包括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保障,但这些正经事儿眼下只占衙门事务的一小部分。
管不了个体,难道不能管宏观吗?格林斯潘调控美国经济,曾被誉为几近完美。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01年“911”恐怖袭击,格老当机立断,大印钞票,于危机时刻,挽救了经济,挽救了小布什的共和党。欢呼声未落,多余的流动性进入了房地产市场,酿成战后最大的泡沫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我们2011年货币政策的“适度松宽”,不亚于格老当年的放水,结果是楼市狂飙和CPI通胀。这两天又讨论“退出”,商量如何扑灭自己点燃的大火。折腾什么呢?
宏观调控的前提是准确预测经济走势,准确预见企业与个人对政策的反应。此事之难,超过估算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自然是无意识的和被动的,人却是主观能动的。自然无可奈何地接受人类的破坏,人却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应对调控。科学家尚不能预见阿斯旺高坝的后果,格老的失算就是情理中的事了。毕竟央行行长也是凡夫俗子,他不是神。
面对市场的不可知,人要有敬畏之心,最好的政策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人不会停止研究经济,目的不是驾驭市场,而是顺应市场。
== 关于房价 ==
房价上涨的原因很简单,需求大于供给,或者供给小于需求。
影响需求的有长期因素,例如城镇化、婚龄人口的增加、收入的提高。城镇化和人口的变化缓慢,收入的增长大致与GDP同步,即每年8%到10%,这三个长期因素都很重要,但不能解释房价在短期内的暴涨。
决定需求的短期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2009年广义货币M2增加了27.7%,同年名义GDP仅增长6.7%。用通俗但并不严格的话讲,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钱,多余的20个百分点的钱去哪里了?楼市和股市。就像给病人输血,一旦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必然会在脸上、腿上、臀上
许小年
许小年
鼓起包来,经济学上称为“泡沫”。
多余的钱主要通过贷款进入楼市,不仅按揭容易借了,地产商的开发贷款不成问题,而且贷给工业企业的钱转化为企业的盈利和你的收入。收入增加了,“温饱而思淫欲”,淫欲必有居所,购房需求于是上升。请注意,增加的收入并不是企业和你创造的价值,而仅仅是央行印的一堆纸,经商业银行转交给了你。反正纸上印了毛主席的像,用它就可买100元的东西。随着贷款、钞票的泛滥成灾,地价、房价扶摇直上。
货币超发对购房需求的影响还有另一渠道,虽然是间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直接效应,那就是通胀预期。发了这么多的票子,通胀是早晚的事,百姓为防储蓄贬值,纷纷提出存款,购买实物资产。能买到的实物资产除了黄金,就是房子,房价岂有不涨之理?
再看供给方。
对短期供给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2007年的宏观紧缩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对
许小年
许小年
需求的下降和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地产商不得不缩小开发规模,导致09年的供应不足。谁也没有料到,09年的货币供应会在几个月内放出天量,而房地产开发却需要时间,供给不可能立即跟上。货币刺激的需求狂飙得不到满足,巨大的购买冲动全都宣泄到价格上。
有人说07年的宏观调控过急,力度过大,其实不然。早在05、06年,经济已有过热征兆,那时就应适当紧缩。决策层GDP挂帅,迟迟不动。到07-08年之交,眼看CPI通胀奔着两位数去了,才慌忙投下猛药,不料08下半年赶上金融危机,于是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宏观调控之不靠谱,由此可见一斑。因这事并非本文主题,不在这里展开讨论。
楼市如同股市,需求越旺盛,卖家越是惜售。随着供应日趋紧张,开发商被拎出来当靶子,就像“看病贵”被归咎于医生收红包一样。开发商为何捂盘?道理和农民在歉收年囤粮完全相同——预期价格还会涨。为什么看涨?开发商算准了,在通胀的压力下,买房子是居民储蓄保值的最佳方法。这就又回到了货币超发和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一方面刺激了需求,另一方面减少了供给。
决定房地产长期供给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土地。在现行政策下,土地供应已被封顶,“18亿亩”农地的红线成了名符其实的高压线,不能碰。若死守这条红线,可开发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而人只会越来越多,居民自然想到,“房产永远是稀缺资源”。在这条红线下,地产商忙着囤地,因为“土地将永远是稀缺资源”,日渐稀少的土地等于给房价上了保险。买方、卖方都看涨的后果是什么?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需求和供给分析清楚了,平抑房价的办法也就有了,无非是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而调节供需的关键是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城镇化、人口和收入所引发的需求是自然的和健康的,不必调控,治理的重点是滥发货币造出来的虚假需求。既然是货币惹的祸,“解铃还需系铃人”,央行收紧银根就是了。银根一收,不仅贷款少了,而且通胀预期下降,居民买房保值的动机减弱,需求进一步降低。
当需求疲软时,开发商就要考虑停止捂盘,增加供应,因为2013年的价格可能比2012年低。如果政府这时再宣布放弃“18亿亩红线”,增加土地供应,未来房价走低的可能性大增,就可以改变买、卖双方的价格预期,从而改变买、卖双方今天的行为。居民不再着急购买,地产商却急着开发和出售,房价调头向下。
小结一下,平抑房价的政策是收紧货币供应和放开土地供应。至今的政策是放开货币供应和收紧土地供应,整个搞反了,不出乱子才怪呢。
房地产是拉动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行业,所以笔者建议要取消限购和限贷政策。让房地产行业发挥拉动经济的作用,限购和限贷政策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因为它限制了消费者自由购买的权利,同时也侵犯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至今到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政策的时候了。让房地产行业能够对国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 经济结构 ==
至今这样的结构性至今采取措施马上就可以见效,比如说国内经济结构本来就是投资过重,2011年9万多亿的银行贷款、再加上财政资金,大部分又进了投资,使经济结构失衡,进一步恶化,应该是采取措施去刺激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说减税,比如说财政有钱,可以放到社保里去,中国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因为他怕将来没有保障,说明我们的公共服务没有到位,财政有钱,把那钱放到社保里去,把老百姓的储蓄释放出来,可以变成消费,立竿见影,短期都能够起到效果,没有必要靠政府花钱去拉动投资,拉动投资的结果是到处的产能过剩,而这些产能过剩将来必然会转换成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