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土卫二

增加 3,71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土卫二又称为“恩赛勒达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号于1980年代探测…”
土卫二又称为“恩赛勒达斯”(Enceladus),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8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在旅行者号于1980年代探测土星之前,人们只知道土卫二是一个被冰覆盖的卫星。旅行者号显示土卫二直径约为500公里(相当于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直径的十分之一),而且其表面几乎能反射百分之百的阳光。旅行者1号发现土卫二的轨道位于土星E环最稠密的部分,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而旅行者2号则发现:尽管该卫星体积不大,但是在其表面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构造,又存在较为年轻的、地质活动所造成的扭曲地形构造——其中一些地区的地质年代甚至只有1亿年。

二十世纪末发射,并于二十一世纪初抵达土星附近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开了旅行者探访之后留下的诸多疑团。在2005年,卡西尼飞船数次近距离掠过土卫二,获得了该卫星表面及其环境的大量数据,特别是发现了从该卫星南极地区喷射出的富含水分的羽状物。该发现,以及可探测到的逃逸内能的存在、南极地区极少存在撞击坑的情况,共同证明了土卫二至今仍然存在地质活动。在巨行星的卫星系统中,许多卫星都会成为轨道共振的牺牲品,这会导致星体震动和轨道的扰动,而对于更加靠近行星的卫星,潮汐效应则会加热行星的内部,这或许可以解释土卫二的地质活动。

201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卡西尼号发现了土卫二南极地底存在液态水海洋的证据,海洋厚度约为10公里。南极附近的冰火山向太空喷出大量水汽和其他挥发物,夹杂类似氯化钠晶体、水冰等固态粒子,喷射量约为每秒200公斤。喷出的水有一部分以“雪”的形态落回土卫二表面,一部分融入土星环中,另一部分甚至可到达土星。这些羽状喷射物也为土星E环物质来源于土卫二的观点提供了重要的证据。2015年9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认,根据卡西尼号的探测数据,其表面冰层下面拥有全球性海洋,而且海洋的底部有水热活动,即存在海底热泉。

由于接近地表处有水的存在,所以土卫二是寻找地外生物的最佳地点之一。分析指出,土卫二的喷射现象源自地表下的液态水海洋。喷射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引力场模型表明地下液态水源体是在与岩石接触的,所以可能是天体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命名==

土卫二(恩克拉多斯)以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恩克拉多斯命名。该名字及其他六颗第一批被发现的土星卫星的名称都由威廉·赫歇尔的儿子约翰·赫歇尔在其1847年出版的《在好望角天文观测的结果》(Results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made at the Cape of Good Hope)中率先提出。如此命名的理由是:土星所代表的农神萨图尔努斯即为希腊神话中泰坦族的领袖克罗诺斯。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阿拉伯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中的人名和地名命名土卫二的地表构造。其中撞击坑以人物命名,其他地质结构如深谷、山脊、平原和槽沟则以地点命名。迄今为止国际天文联合会共正式命名了57处地质结构,另有22处于1982年为旅行者号所发现的地质结构亦得到了命名,此外,对2005年卡西尼号在其三次飞掠中发现的35处地质结构的命名也于2006年11月获得了认可。这些被认可的命名包括了撒马尔罕槽沟,阿拉丁陨石坑和锡兰平原等。
128,7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