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丹阳号驱逐舰

增加 1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丹阳号驱逐舰.jpeg|有框|右|<big>丹阳号驱逐舰</big>[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9e0cbba45c2c11dfded1bf2b53266255/f89436160924ab186bfe9d703efae6cd79890b84.jpg 原图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5408513044?red_tag=1635789713 来自 Bai贴吧 的图片]]]
''' 丹阳号驱逐舰 ''' (舷号DD-12),原为 [[ 大日本帝国海军 ]] 雪风号驱逐舰系日本佐世保海军造船厂建造,1940年完工服勤,曾多次参加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之海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代表依盟国议定在1946年6月28日派员于东京抽签获得八艘日舰,其中一艘即为丹阳舰,1947年丹阳舰由日本驶至上海高昌庙码头,同年7月3日正式移交 [[ 中华民国 ]] 并于1948年5月1日正式命名为“丹阳”,于1966年除役。
==概述==
1946年12月30日,“雪风”被指定为特别保管舰,并以战时赔偿舰引渡到 [[ 联合国 ]] 。“雪风”的乘组员们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到最后仍细心地整备,而联合国方面则感叹“战败国的军舰仍不理后事,细心地整备及保养舰只,真是令人惊叹”。
1947年6月28日在东京盟军总部大礼堂举行日本赔偿舰抽签, [[ 中国 ]][[ 海军 ]] 上校马德建抽签抽到雪风号,雪风号遂加为 [[ 中华民国海军 ]] 舰队。 1947年7月3日抵达上海高昌庙码头,于7月6日移交至中华民国,翌年5月1日改名为“丹阳舰”(DD-12)。成为中华民国舰队的旗舰。
雪风号在移交时是无武装状态,长时间停泊在 [[ 上海 ]] 无法出海,仅在港内担任训练舰,无正式编制。直到1948年,因为 [[ 国共内战 ]] 中国民政府不断战败,并在美援断绝的情况下,丹阳号及命运相同的日偿舰开始自上海拖曳到台湾 [[ 基隆 ]] 以免遭共产党掳获。
丹阳号在基隆牛稠港船坞实施舰体修整,再拖到左营军港执行再武装计划,直到1952年完工担任战备,同样担任中华民国海军的旗舰;再武装的丹阳号主要 [[ 武器 ]] 分别是舰艏A炮塔的双连装八九式127毫米 [[ 高射炮 ]] 、舰艉X、Y炮塔的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搭配海军自行以钢板焊接而成的四角型炮塔,射控装置则以技工人力调校整合。,中口径武器同样运用日制的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因 [[ 台湾岛 ]] 上无鱼雷发射管库存,因此丹阳舰取而代之的配置了比原先更多的25毫米机炮强化对中小型舰艇的压制火力。
1953年8月,由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 [[ 马纪壮 ]] 中将率队,编入丹阳舰、太昭号巡防舰、太湖号巡防舰等3舰组成首支敦睦舰队赴 [[ 菲律宾 ]] 访问。除了外交任务外,1953年至1954年期间,丹阳舰在作战任务的重大成绩为截获支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波兰油轮“普拉沙”号及苏联的“陶浦斯”号。其后因日本制造的武装、弹药及零件逐渐用尽等补给问题,丹阳号于1956年进行岸轰任务回航后在左营进行武装改造,此次改造将所有日制武装与射控系统通通拆除并全面更换美制装备。
丹阳号更换的武器包括主炮统一为MK37 mod0型38倍径5吋舰炮,该炮为开敞式设计,无搭配 [[ 雷达 ]] 与射控系统,只能对海射击;该型炮原本主要配备在美军后勤舰艇上,在1950年代中期国府采购一批供 [[ 太字号巡防舰 ]] 及尚服役战备的 [[ 阳字号驱逐舰 ]] 换装。副炮则加装当时在永字号、江字号等巡逻舰上普遍运用的3吋舰炮及8门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SC-2搜索雷达、MK6型深水炸弹施放轨等。和前几型的差别最大者尤以40快炮为甚,由于丹阳舰始终没有可以信赖的火控系统与雷达为主炮获得完整的火力优势,1950年代初首次再武装时甚至造了个假雷达欺敌,在面对以快速炮艇、 [[ 鱼雷艇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时需要倚靠大量中近距离驳火武器取得火力优势,因此到服役后期甚至搭载了10门40快炮。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271,2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