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卡內基基金會

增加 3,205 位元組, 4 年前
發展歷程
<ul style="list-style:decimal; line-height:30px;list-style-position: outside;">
<li>青少年教育與發展戰略。範圍是從出生前到10—15 歲的少年。在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中, 基金會贊助了對青少年不同的發展時期進行的綜合研究,取得了國家科學院研究理事會、[[斯坦福大學]]和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配合,成立了若干專家與公眾領袖聯 合組成的小組,分為幼兒(3歲以前)、童年(3—10歲)和少年(10—15歲)。小組提出了大量報告和專著,其中影響最大的為代表以上三個年齡段的三篇報告:《[[起點]]》、《[[前途有望之年]]》和 《[[大過渡]]》。報告就培養負責的夠格的父母、產前與初生嬰兒的保健、少年健康成長的要素,以及爭取家庭、學校、社區、媒體等社會力量配合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在社會上廣泛宣導。基金會又出資立項,鼓勵各州和市採取實際措施實施以上報告中的建議。已有十幾個州和若干市參加這一項目。這些建議得到克林頓總統夫婦、全國州長協會和兩黨不少國會議員的支持和大力推動。報告還在全國性的雜誌登載,在電視臺的黃金時間播放,並進入一次白宮會議的主題。這一研究對全國的教育政策和計畫都產生了影響。</li>
<li>提高教學品質。提高師資水準,改進教學品質,是卡內基基金會的傳統關注點。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突出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師資培養以及培訓幼稚園和低年級小學教師,促使低年級小學教科書的出版者也參加研究工作。 80年代,卡內基和[[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贊助成立教學與美國前途全國委員會,經過在全國範圍內的調查研究,提出一項報告,主要精神是:教育制度的改良歸根結底以提高教學品質為中心。報告並就提高教師職業的地位、吸引優秀人才、建立考核機制、提供終身自我提高的機會等提出一系列建議。報告還強調要建立一種足以反映美國社會多元文化的教育結構。為此,基金會組織的卡耐基教育與經濟講壇還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1987年又發起成立了提高專業教學標準全國委員會,以實施論壇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由北卡羅來納州州長亨特主持。經過10年的實踐,基金會于1997年向30個領域的骨幹教師頒發證書,數量約占教師總數的40%。克林頓總統在1997年的國情咨文中專門提到了這一委員會,號召全國予以支持。</li><li>文科教育。在提高教育品質中有一個特殊問題是文科教育問題,對美國的意義就是如何加深全民對民主制度的理解。1981年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一份報告,題為《[[高等教育為國家服務]]》,其作者大聲疾呼美國存在著“公民知識盲”,建議在大學課程中加入新的公民教育。1988年美國價值研究所又提出報告《向公民社會呼籲》,建議重新對一些基本的公民社會問題進行學習思考。從1930年以來,卡內基基金會就對大學本科的課程改革集中資助,並且這也是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資助的無數研究報告的主題。中斷了16年以後,基金會又重新開始這一課題。從1999年開始將研究文科教育未來的目的,以及基金會能如何有效地回應這一問題列為研究主題。</li><li>教育服務工作中的各方合作。從80年代初開始,基金會即從事一項工作,把大專院校、公司和國家的各實驗室以及各科研機構的科學力量同中小學的教學需要結合起來。特別注重建立科學教育工作者和科學機構的聯繫,以改進教學和課程,包括理、化、生物,也包括行為科學和心理學。在此領域中一項突破性的規劃名為“2061規劃”(以[[哈雷彗星]]再次出現的年代命名),主持人為著名科學教育家[[拉塞福]] 。他認為美國當前學校中的科學教學不足以為生活在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高技術世界中的未來公民作準備。該規劃旨在重塑大學前的自然科學、數學和技術教學,從幼稚園起,貫穿整個12年中小學。經過10年的努力,於1989年發表了《全體美國人學科學》和《水準線》兩項報告,對發動制定全國科學教育標準和直接改進科學教育品質起了很大作用。到90年代,全國科學院經常發表科學標準,成為提高科學教學的中心。</li>
</ul>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