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

增加 12,40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00年,镇压[[义和团]]之后,尼古拉二世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北京,占领[[满洲]],并在[[朝鲜半岛]]和[[满洲]]与日本争夺权益,导致1904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圣彼得堡发生“[[血腥星期日 (1905年)|血腥星期日]]”事件,[[1905年俄国革命|1905年革命]]就此爆发。之后虽因[[斯托雷平]]改革而暂时度过难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半岛]]问题。
 
===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著名的荷蘭海牙[[國際法]]公約(1899和1907年)是在1898年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的提倡和呼籲下制定的。也因此,1901年尼古拉二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加上尼古拉二世對建立一個維持全球和平秩序的國際組織提議,至今在聯合國秘書處擺放著尼古拉二世的半身像。
 
=== 俄国参战、二月革命 ===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当时,因皇太子[[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阿列克谢]]患有[[血友病]],尼古拉二世的多数时间隐居在圣彼得堡的[[沙皇村]]和[[黑海]],与家人待在一起。由于皇后宠信“[[顛僧]]”[[拉斯普京]],有穢亂后宮之嫌,引起年轻[[贵族]]和军官团的不满,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军人]]、[[官僚]]和[[资本家]]的支持。拉斯普京在1916年末被俄罗斯贵族合谋刺死。
 
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 (德國)|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宁]]从[[瑞士]]穿过[[德国]]领土,经[[芬兰]]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ref>[http://www.spiegel.de/spiegel/print/d-54230885.html Revolutionär Seiner Majestät]</ref><ref>[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9/3/4/100493495.html?coluid=6&kindid=30&docid=100493495 列寧利用德皇專列秘密回俄搞革命]</ref><ref>Alan Moorehea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New York: Harper (1958), pp. 183–187</ref>。3月,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
 
== 退位与死亡 ==
 
[[二月革命]]爆发,尼古拉二世在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退位]],越过其子[[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阿列克谢皇储]],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亚历山大三世之子)|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但大公并未立即接受皇位。而随着[[俄國臨時政府]]接管[[俄罗斯帝国]],创建[[俄羅斯共和國]],[[罗曼诺夫王朝]]实质灭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后,[[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英国)|乔治五世]]拒绝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国]]避难,于是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尔什维克]]军队逮捕,囚禁于[[叶卡捷琳堡]]{{tsl|ru|Дом Ипатьева|伊帕切夫别墅}}。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们在一起的仆人近10人被集體处决。他们的尸体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销毁,残余骨渣被埋藏在[[叶卡捷琳堡]]地区的一个废弃洞穴中。
 
伊帕切夫别墅於1977年7月時被時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奉命拆除,<ref>[http://www.searchfoundationinc.org/Chronology.html Chronology]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119160700/http://www.searchfoundationinc.org/Chronology.html |date=2010-11-19 }}</ref>,後來他在自己於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對此感到羞愧。
 
== 死因及遗体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些欧洲国家不满于俄国单方面退出战争,并出于对共产主义国家统治的恐惧,对当时的[[苏俄]]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同时国内残存忠于沙皇的势力组织白军发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战争。尽管国内残存忠于沙皇的势力基本上只是利用沙皇的名义,内忧外患下的红军领导人也很容易将一些事实与尼古拉二世扯上关系。并无证据表明这一行动是否出于苏俄领导阶层的授意。
 
关于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具体的死因,一些证据指向当时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由[[捷尔任斯基]]在列宁支持下主持成立于1917年12月20日,并由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正式建立)。关于这一组织的宗旨,其领袖捷尔任斯基称:“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话要先说清楚。” “[[红色恐怖]]包括了实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灭阶级敌人,消灭他们的阶级联盟,消灭他们在革命前所的扮演的角色。”并在成立后不久即开始组建自己的安全部队。由于这一组织拥有红军领导阶层赋予的近乎完全自主的恐怖权力,因此在当时除逊位的沙皇外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未经任何司法审判即被处决。苏俄给人的恐怖主义统治风格亦要归咎于这一组织。但是深知其底细的列宁以及之后的许多领导人都愿意承认契卡的成立在当时是完全有必要的。
 
[[File:Nicholas II of Russia01.jpg|thumb|left|摄于1909年]]
1990年代,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遗体被重新找到,并经[[DNA]]检测得到确认。只有阿列克谢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详,有一說是三公主瑪莉亞女大公)的遗体未被发现。1998年,根据[[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叶利钦]]的命令,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遗体被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俄罗斯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
 
2007年11月25日《[[紐約時報]]》報導,苏联時期的檔案中,有行刑者回憶處決過程的祕密報告。一群業餘人士分析報告後發現,線索就在行刑隊帶頭者[[雅可夫·尤洛夫斯基]]的證詞中。尤洛夫斯基表示,其他王室成員或支持者未來尋找沙皇一家遺骸時,會將目標設定為11具遺體;他們為了混淆視聽,故意將其中兩具屍體焚毀,並埋在另一個地點。這群業餘人士根據線索,在距離當初發現九具遺體地點約60公尺的樹林裡,發現大抵燒得焦黑的兩具骨骸,裡面還夾雜子彈和盛裝強酸罐子的碎片,強酸應是用來毀屍滅跡。這些殘骸發現時的樣子和最早發現的九具屍體類似。
 
[[File:Nikolaus II. (Russland).jpg|right|thumb|尼古拉二世生前最後的檔案照片]]
2008年4月,負責領導DNA鑑定團隊的[[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伊格列·羅革耶夫]](Evgeny Rogaev)接受採訪時,根據去年的DNA鑑定研究得知,尼古拉二世全部的孩子,連之前都傳說逃過一劫的[[安娜斯塔西亚]],幾乎都能夠被證實遭到殺害,一個都沒有留下來。<ref>[http://www.nownews.com/2008/04/05/334-2255778.htm DNA證實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滅門 末代公主之謎得解]</ref>
 
2008年7月,俄國總檢察長辦公室發表聲明說:「使用三種遺傳檢驗完整進行的DNA研究結果證實了一種假設,即第二座墓穴埋葬了瑪利亞女大公和阿列克謝皇太子的遺體。」在這項宣布作出之後數小時,俄羅斯東正教徒將舉行儀式,以哀悼尼古拉二世與家人1918年7月17日凌晨遭处决90週年。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俄國當局正式推翻有關羅曼諾夫皇族罪有應得的觀念,而此一皇族所遭指控的罪名正是90年前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將沙皇一家處死的重要正當性依據。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布,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8/10/1/n2282436.htm 俄法院為末代沙皇家族平反 宣布其為受害者]</ref><ref>[http://news.bbc.co.uk/2/hi/europe/7645776.stm Russia's last tsar rehabilitated]</ref><ref>[http://rt.com/Top_News/2008-10-01/Last_tsars_family_rehabilitated.html Last tsar’s family rehabilitated]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28123925/http://rt.com/Top_News/2008-10-01/Last_tsars_family_rehabilitated.html |date=2009-12-28 }}</ref><ref>[http://www.nytimes.com/2008/10/02/world/europe/02czar.html?_r=1 Court Rehabilitates Status of a Czar and His Family]</ref>
 
2009年3月,DNA鑑定結果公布,確定阿列克谢皇儲與瑪莉亞女大公遭到殺害。<ref>[http://www.cnn.com/2009/WORLD/europe/03/11/czar.children/index.html DNA proves Bolsheviks killed all of Russian czar's children]</ref>
 
== 婚姻与子女 ==
1894年11月26日在圣彼得堡[[冬宫]]娶[[黑森统治者列表|黑森和莱茵]]大公国的维多利亚·爱丽丝·海伦娜·路易絲·比阿特丽丝郡主(Victoria Alice Helena Louise Beatrice),俄罗斯名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二人於一個婚禮上彼此一見鍾情,但由於亞歷克斯信奉路德宗,不願改信俄羅斯東正教,加上尼古拉二世父母不喜歡亞歷克斯的內向性格,二人一直未能成婚。直到後來亞歷山大三世身體每況愈下,他希望尼古拉盡快有子嗣,最終同意二人婚事。
[[File:Engagement official picture of Alexandra and Nicholas.jpg|thumb|right|尼古拉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的结婚照(1894年4月)]]
尼古拉二世與亞歷山德拉皇后育有五名子女:
{| class="wikitable"
|-
! width="5%" | 肖像
! width="15%" |名字
! width="15%" | 出生日期
! width="15%" | 去世日期
! width="20%" | 备注
|-
| align="center" | [[File:Olga1910.jpg|90px]] || [[欧嘉·尼古拉耶芙娜|奥丽加女大公]]||{{OldStyleDate|1895年|11月15日|11月3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2岁, 8个月零3天
|-
| align="center" | [[File:Tatiana in court gown 1910.jpg|90px]] || [[塔季扬娜·尼古拉耶芙娜|塔季揚娜女大公]]||{{OldStyleDate|1897年|6月10日|5月29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21岁,1个月零8天
|-
| align="center" | [[File:Maria Nikolaevna.jpeg|90px]] ||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瑪利亞女大公]]||{{OldStyleDate|1899年|6月26日|6月14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9岁零22天
|-
| align="center" | [[File:Anastasia1909.jpg|90px]] || [[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安娜斯塔西亚女大公]]||{{OldStyleDate|1901年|6月18日|6月5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7岁零1个月
|-
| align="center" | [[File:Alexei Nikolaevich, Tsarevich of Russia 02.jpg|100px]] || [[阿列克谢 (俄国皇储)|阿列克谢皇储]]||{{OldStyleDate|1904年|8月12日|7月30日}}||1918年7月17日||终年13岁11个月零6天
|}
 
== 相關條目 ==
 
== 注释 ==
<small>
{{noteFoot}}
* 尼古拉二世将皇位传给其弟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亚历山大三世之子)|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某些来源将米哈伊尔大公称为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代沙皇米哈伊尔二世。但是从法律意义上分析,米哈伊尔本人拒绝继承皇位,没有签署任何即位文件,没有举行登基仪式,所以尼古拉二世才是俄罗斯帝国最后的沙皇。
</small>
 
== 參考文獻 ==
{{Reflist|2}}
 
{{-}}
{{start box}}
{{s-hou|[[荷爾斯泰因-格托普-羅曼諾夫王朝]]|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name=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
{{s-reg|}}
{{s-before|父親[[亞歷山大三世 (俄國)|亞歷山大三世]]}}
{{s-title|[[俄國君主列表|俄羅斯帝國皇帝]]|1894年—1917年}}
{{s-after|[[俄國二月革命]]發生,帝制被推翻。<br><small> 法定繼承人[[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 (亞歷山大三世之子)|米哈伊爾二世]]</small>}}
{{end box}}
 
{{DEFAULTSORT:N}}
[[Category:俄罗斯帝国皇帝]]
[[Category:芬蘭大公]]
[[Category:最神聖報喜勳章爵士]]
[[Category:末代帝王]]
[[Category:被政變推翻的領導人]]
[[Category:第一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俄羅斯第一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俄羅斯日俄戰爭人物]]
[[Category:俄羅斯反共主義者]]
[[Category:被蘇聯處決者]]
[[Category:被處決的俄羅斯人]]
[[Category:暗殺未遂倖存者]]
[[Category:东正教殉道圣人]]
[[Category:俄羅斯正教徒]]
[[Category:俄羅斯東正教聖人]]
[[Category:丹麥裔俄羅斯人]]
[[Category:德國裔俄羅斯人]]
[[Category:聖彼得堡人]]
[[Category:反犹太主义]]
[[Category:御賜雙龍寶星獲得者]]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