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朱轼墓

增加 9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朱轼墓 ''' [[ 高安市 ]] 城北面偏西32公里处,座落在 [[ 村前镇 ]] 龙溪大队剑山上。为清 [[ 乾隆 ]][[ 文华殿大学士 ]] [[ 吏部尚书 ]] 朱轼之墓。整个墓地长约240米,宽约133米。建筑宏伟,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现存三块石碑,二尊石马,二尊石人,一块大石牌坊。石碑正中刻有:帝师元老,两边石柱上刻有一副 [[ 对联 ]] : 名卜金甄三纪勋猷高北斗、望留绿野千秋 [[ 事业 ]] 并东山。
==个人简介==
朱轼(1665-1737),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镇艮下人。清代 [[ 康熙 ]] [[ 雍正 ]] 、乾隆    三朝重臣, [[ 经学家 ]] [[ 文学家 ]] 。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进士。由 庶吉士改授 [[ 湖北 ]] 潜江 知县,有惠政。陕西 [[ 学政 ]] 、奉天 府尹、 [[ 浙江 ]][[ 巡抚 ]] [[ 左都御史 ]] 。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 [[ 刑部 ]] 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 怡贤亲王共治畿辅 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
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 水柜法”修筑 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 [[ 朱熹 ]] 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 [[ 程朱学派 ]] 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 《 [[ 清史列传 ]] 》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墓碑介绍==
朱轼墓南北深104米,东西宽26米。几经沧桑,已非原貌。 现存神道碑、石牌楼、望柱、 翁仲、生兽 造像等,依次排列两端。牌楼额嵌“帝师元老”四字,笔力遒劲。两旁石柱上刻一对联“名卜金甄三纪勋猷高北斗,望留绿野千秋事业并东山”,均系 甘汝来(有“ [[ 强项令 ]] ”之称)手笔。 [[ 牌楼 ]] 前石人、石马、石兽雕刻精细,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朱轼墓于1987年列为 [[ 江西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江西自古人杰地灵,人文历史悠久,胜迹文物丰富。在 高安市 村前镇就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名臣朱轼墓,吸引着省内外游客。朱轼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 [[ 太博 ]] 文华殿大学士兼 吏部尚书,颇具惠政,居官廉洁,刚正不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乾隆帝御赐“ 帝师元老”。乾隆丁巳(公元1737年),朱轼灵柩由京城运回故里,落叶归根,葬在村前镇树子坑剑形山。虽经历267年,墓地古迹 [[ 文物 ]] ,基本无损,赣地罕见。 墓区文物保存完好,缘于当地 [[ 百姓 ]] 爱护。当地 守墓人一边栽种果树,一边守墓,不论酷暑严寒,都住在墓区的简陋小屋里。逢年过节,乡村领导会去慰问他,周围村民也常去看望他。多年来,当地群众已形成了一个共识:保护 历史 [[ 文化遗产 ]] 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里保存完好的文物,昭示着历史文化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份量,也表明了这里干部群众的 文化良知。墓区占地数百亩,墓前是100多米长的神道,前头碑坊上的匾刻题名为“帝师元老”, [[ 石柱 ]] 上刻着一幅楹联“堂留绿野千秋事业并东山,名卜 金瓯三纪勋猷高北斗”,神道两边文官石像、石马等 [[ 雕塑 ]] ,造形生动, [[ 雕刻 ]] 精美,沉积着 中国 [[ 传统文化 ]] 的底蕴,表达了古代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尤其是一只大鳌,驮着一块高大的 无字碑,从容爬行,拜谒者无不敬仰,并让人一下就感到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
128,2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