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

增加 2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 ''' [[ 英语 ]]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Shenyang)于1904年起在奉天(今沈阳市)设立并开始派置总领事,1949年闭馆,1984年重新开馆。领区范围为 [[辽宁| 辽宁省 ]] [[ 吉林省 ]] [[ 黑龙江省 ]] 。馆址位于辽宁省 [[ 沈阳市 ]][[ 和平区 ]] 十四纬路52号。
==历史沿革==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于1904年开馆,最早坐落于小西门外的两个废弃的寺庙里。 1924年前,领事馆搬到原俄国领事馆里,登记地址为五纬路1号。那个时候,美国驻东北还有其它的 [[ 领事馆 ]] ,包括驻哈尔滨和驻大连领事馆。这些领事馆在二战前关闭。沈阳领事馆在二战大部分时间正常运行。在当局软禁领事馆美方员工近一年并将他们驱逐出境后,领事馆于1949年闭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五年,即1984年,领事馆重新开馆。今天,领事馆在深化美国与中国 [[ 东北 ]] 的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上世纪30、40年代===
二十世纪初,中国东北 [[ 经济发展 ]] 迅猛, [[ 人口 ]] 增幅巨大。日本和 [[ 俄罗斯 ]] 为了各自利益开发铁路,及山东省和 [[ 朝鲜半岛 ]] 的移民的快速迁入,沈阳(当时被大多数美国人称为“Mukden”)、 [[ 哈尔滨 ]] [[ 大连 市|大连]] [[长春市| 长春 ]] 和其他地方从一无所有发展成为大城市。对于30年代和40年代驻扎在东北地区的美国人来说,沈阳越来越像充满冒险和危险的前哨。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要应对猖獗的违法犯罪 [[ 行为 ]] 、暴力和复杂的政治形势,即不断增加的日本人、中国人的持续反抗和 [[ 俄国 ]] 残余势力的影响。
据当时的有关报道,轰炸美国和英国领事馆未遂,劫持和袭击火车,银行抢劫,盗窃,谋杀,绑架,和混乱,尤其在1932年最为严重。 举一个生动的例子:在一场 [[ 高尔夫球 ]] 赛中,一帮“土匪”袭击美国总领事未果后 ,美国人再去打高尔夫球开始带枪。 据《纽约时报》报道,700英里长的南满洲里铁路在1932年平均每天遭到42次袭击。 之前的几个月,美国官员Culver B. Chamberlain去哈尔滨就任领事的路上,被巡逻的日本军队殴打。1934,《 [[ 纽约时报 ]] 》公布的另一个很小但很有趣的插曲:“一个穿制服的日本人于今天在美国领事馆横行,挥舞着一把刺刀。” Monroe B. Hall副领事,根据时报的娱乐报道,”听到声音,开展调查,发现入侵者挥舞着刺刀。” Hall随后拿起 [[ 椅子 ]] 与入侵者搏斗,并向Gerald Warner和Andrew Eson两位副领事求救。Warner和Eson回答道:“正在找临时 [[ 武器 ]] ,“他们三个把疯狂的 [[ 日本 ]] 士兵打跑了。几个小时后,美国领事馆向日本领事馆投诉,导致该名士兵被捕。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 珍珠港事件 ]] 后,日本军队拘禁了U. Alexis Johnson副领事和他的工作人员,他后来成为 [[ 美国国务院 ]] 的高级官员,(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任 [[ 国务卿 ]] )。1942年被释放,Johnson和他的工作人员返回美国,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美国驻日本大使Joseph Grew和其他不幸在亚洲被日本人俘虏的美国平民。《 [[ 时代 ]] [[ 杂志 ]] 报道了Johnson的故事。
其他的美国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随着战争的升级,沈阳成了关押被日本人俘虏的约1700名美国人和同盟国战俘的阵地,这些战俘最远来自菲律宾。这些战俘被野蛮对待,其中700人死亡,最健康的幸存者在1945年被苏联士兵解救时,根本无法行走。 沈阳市政府把盟军战俘营建成 [[ 博物馆 ]]
=== 冷战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结束后,总领事柯乐博(O. Edmund Clubb)重开了沈阳领事馆,恢复了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外交机构,却要面对中国八年内战最后阶段的严峻的挑战。1948年十一月,美国支持的 [[ 国民党 ]] 撤离中国,共产党军队占领沈阳。随着冷战的爆发,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1948年,当局甚至把驻沈阳领事馆的美方工作人员软禁在领事馆近一年,当时的总领事是瓦尔德(Angus Ward)。1950年,美国召回所有驻中国的外交官。1972年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访华,美中之间恢复交往。五年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于1984年重新开馆。开馆的目标是帮助拥有9100万人口和占中国重工业近40%的东北开放,投资美国。地缘政治的原因关乎前苏联和北朝鲜。
1972年[[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访华,美中之间恢复交往。五年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于1984年重新开馆。开馆的目标是帮助拥有9100万人口和占中国[[重工业]]近40%的东北开放,投资美国。地缘[[政治]]的原因关乎前苏联和[[北朝鲜]]。 现代
近年来,一系列的美国企业–-包括美国ITT飞力、约翰迪尔、泰科、波音、江森自控、戴尔、英特尔、甲骨文、花旗银行、塞斯纳和美国其他大公司都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尤其是在港口城市大连。主要的中国和美国大学已经建立了强有力的交流计划。美国领事馆与当地政府、企业、媒体、文化领袖及广大市民交流活跃。===现代==
近年来,一系列的美国企业–-包括美国ITT飞力、约翰迪尔、泰科、波音、江森自控、戴尔、[[英特尔]]、[[甲骨文]]、[[花旗银行]]、塞斯纳和美国其他大公司都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尤其是在港口城市大连。主要的中国和美国大学已经建立了强有力的交流计划。美国领事馆与当地[[政府]]、[[企业]]、[[媒体]]、[[文化]]领袖及广大市民交流活跃。 随着中美合作的不断深化,领事馆在美国官员与中国东北同行之间面对面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安排太平洋司令部参谋、参谋长联席 [[ 会议 ]] 的高级外交官及美国贸易代表与中方的会面。由于与北朝鲜接壤,领事馆与中方代表就北朝鲜问题,包括核不扩散进行磋商。沈阳领事馆重要性日益彰显,六方会谈工作组在 [[ 核裁军 ]] 问题上于2007八月在此会谈,领事馆对美国代表团提供重要帮助。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