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易俗社

增加 2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易俗社1912年8月创立于[[西安]],原名“陕西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易俗社建立时的最初地址是西安城内西南盐店街的顺、直、热、察、绥五省会馆。创办人为同盟会成员与当地社会名流,如杨西堂、[[李桐轩]]等。杨西堂为易俗社首任社长。其初创时期的宗旨为“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改良戏曲,救济贫寒兄弟”,因此规定不上演传统剧目。为此社员新编了大量新戏,如《山河破碎》、《一字狱》和《人月圆》等。
约在[[民国]]五年,易俗社迁到武庙街(今西一路)的原“霓春园”,占地六十多亩。[[剧场]]后面的空地上建有露天剧场,并提供部分空地出租给商贩作为市场。露天剧场和市场东南向设门通往案板街 <ref>[https://www.228.com.cn/venue-10938651.html 西安易俗社 ],永乐票务</ref>
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简介==
1912年7月1日,陕西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以及王伯明、范紫东、高培支等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陕西易俗社。该社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制定章程,建立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成员由社员民主选举,并规定任期。设立评议部、编辑部、学校部、训练部,招收少年学员,先学初小、高小课程,后上“文史进修班”,达标者发给毕业证。在此基础上[[学习]]六年戏曲专业,合格者发给戏曲专科学校毕业证书,从事戏曲演出。易俗社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对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易俗社剧场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安市西一路258号 <ref>[http://sn.ifeng.com/shanxizhuanti/bainianyisu/ 易俗社—开启老西安尘封的记忆 ],凤凰网</ref>
==核心人物==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