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27
次編輯
變更
利济医学堂旧址
,無編輯摘要
'''利济医学堂旧址'''位于[[浙江省]][[瑞安市]]玉海街道办事处公园路10号。利济医学堂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陈虬、陈介石、陈葆善、何迪启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学堂。办学十几年,对中医事业的发展起过卓越作用<ref>[https://www.sohu.com/a/114686701_356837 惊!温州这座不起眼的小院 竟是我国第一所新式中医 ],搜狐,2016-09-20 </ref>。现存旧址是四合院型的中西混合建筑群,主楼面阔五间,西式构筑,其他皆中式木构筑,由门屋、厢房、主楼、中草药圃组成,现辟为利济医学堂博物馆。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简介==
利济医学堂是我 国 安寺千佛塔以其挺拔 第一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 的 身姿 新式中医学校 , 掩映在青山翠谷间 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创办人陈虬 , 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轮转 是一位名医 , 承载着厚重 又是清末浙江著名 的 文脉 改良主义代表人物 。 利济医学堂是他力图采用西方的办学制度与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来改革我 国 安寺塔 封建教育制度与方法 的[[历史]] 一个尝试 , 史籍未 故立 有 正 一套新 式 记载,谈 的管理制度。如规定学生须习业五年经过考试 及 寺院也是一笔带过 格者方可毕业行医 , 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国安院 实行全部寄宿制等等。学堂开办的十几年中 , 在华盖乡 为浙南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同时 , 唐乾符四年建 为我国中医教育开创新路做出了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 ”
== 建筑特色创始人==
陈虬(1851-1904),原名 国 安寺塔庄严挺秀 珍 ,[[雕刻]]优美 字庆宋 , 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科学[[艺术价值]]。 走近塔身 号子珊 ,[[记者]]看到 后改字志三 , 塔身石料呈现着青灰色 号蛰庐 , 给 浙江乐清市黄华北山村 人 一种凝重感。全塔共分九层 , 为不能登临的实心结构,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后去瑞安创业 。 石塔是楼阁式青石仿木建筑,平面呈六角形,塔身为九级实心 光绪已丑(1889)举人 。 塔 他出 身 第九级塔刹曾受损 贫苦 , 于1987年修复,现整座塔通高19.79米。基座 祖父以更夫 为 两层[[须弥座]]形式 业 , 最下一层雕刻九山八海纹 父业漆匠 。 第三级至第九级的平座上 陈虬自幼勤奋好学 , 也均雕刻九山八海纹,这是同类塔中较少见的。“九山八海”纹出现于唐代,在宋代已 自学 成 为[[石雕]]的固定素材 才 。 宋《[[营造 戊戌变 法 式]]》中 前和汤寿潜(字蛰仙)合 称 其为“水浪”、“宝山”。细细观赏 "浙东二蛰" , 国安寺塔的九山八海纹水波翻滚,波涛汹涌,每片浪花雕的却并不雷同,非常写实,仿佛整塔自海中长出一般。上面托刻着莲瓣,丰厚饱满。各面须弥座的中心,用高[[浮雕]]手法雕出形态各异的狮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须弥座上 和陈黻宸 、 下枭刻有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塔心天宫内,层层置碑,碑阳刻有佛经为国内同类建筑所罕见,是研究北 宋 石雕艺术以及佛教在南方[[传播]]的重要实物例证。 每层塔身浮雕有佛像,共计刻有1062尊佛像,雕刻[[工艺]]细腻,保存完好。除手印各异外,均作肉髻相。分排跏趺坐于壸门内莲花座或须弥座上,并雕有身光和垂幔。与塔身地宫内碑文“贤劫如来像一千躯,复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分身佛等,盖表法华踊现之缘也”的记载相吻 恕 合 ,故有“千佛塔”之 称 "东瓯三杰" 。 ==古塔今昔== 从北宋元祐庚午(1090)到1981年6月11日, 是我 国 安寺塔历经千年后被公布为第一批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 近代著名 的 国安寺塔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塔身东南角自下而上裂痕明显 改良派思想家 , 部分构件残缺,特别 是 塔顶基本缺散,有走向崩塌之虞。幸得于1987年落架大修,当年复原塔刹,1989年复建底层 造诣很深 的 木结构副阶 中医师 , 恢复了始建时 是我国最早 的 全貌。1989年12月12日,国安寺石塔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龙湾区启动国安寺塔修缮工作。2013年12月,由[[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图纸,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承接维修。修缮 新式 中 ,维修单位采用了[[浙江大 医 学]]专家配制 校创办人。他 的 改性糯米灰浆等 生平以维 新 型[[材料]],省、市文物局均派员到现场进行督查。经过半年 变法思想和中医实践两方面 的 努力,国安寺塔完 光辉 成 修缮工作 就载入史册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