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潭遗址 《纪恩诗》摩崖石刻,又称寿星山摩崖石刻,是一个 位于中国浙江省玉环市 境内 芦浦镇道头村的文物保护单位 , 是一处刻有五言长诗的石壁。该诗是清朝玉环厅同知徐荣 在 玉城街 受到 道 南山村 光帝召见后 , 距今约2800 - 2400年 于1846年12月回到玉环所撰写 。 “三合潭”由三条小溪 全诗共270字 ( 兰花溪 一说250字),高2米 、 大福溪 宽3米,是研究玉环历史 、 龙潭溪 建置沿革与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1981年,纪恩诗摩崖石刻被列入玉环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玉环市文物保护单位 ) 汇流冲击而成 。2011年1月7日 , 经常积水,故称为 它以 “ 三合潭 纪恩诗摩崖题记 ” 。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已发掘500平方米 为名 , 改列入浙江省 文 化层厚2米左右,而遗 物 散布面积约2.1平方公里。遗址是在1981年当地村民挖土取沙时发现的 保护单位 。
1986年和2005年,三合潭遗址先后被公布为玉环县(现玉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背景==
== 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常有倭寇侵扰,今漩门湾以南玉 环 岛全 境==被迁弃,居民全部迁徙至内陆。期间多次有人尝试重新开垦玉环岛,但遭到失败。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在时任浙江巡抚李卫等人的努力下,玉环重新开垦,并正式设厅。:2
三合潭遗址地势自北向南缓慢倾斜 徐荣出生于1792年,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1845年 , 高处薄 徐荣升任温台玉环厅同知 , 低处厚 并获得了道光帝的专门召见 。 含沙少 道光帝询问徐荣有关玉环的历史 、 质硬实的灰褐色宋代堆积厚40厘米左右 风土人情等等。最后 , 分布均匀 皇帝嘱咐徐荣上任后要勤政为民等 。 宋代堆积下直接叠压着相距1 到任后,徐荣感慨万 千 多年 ,便就玉环的历史、建置沿革、风土人情、海防边防等情况,以及道光帝 的 战国堆积 召见情形写成一首五言长诗 , 分布厚薄不均 于次年十二月将这首诗刻在境内芦浦寿星山东坡崖壁之上 。 下部堆积以单纯 这首长诗叫“纪恩恭衍”,其意是将皇帝 的 沙层和泥沙混杂层为主 恩德恭敬地公布于众;但当地人称作“纪恩诗” 。== 内容 ==
成片的木构建筑遗迹发现 {{Cquote|臣再稽首对:地处温台滨。雍正五年前,弃之 于 距地表约1.5米深的地层 荆榛。臣卫臣坦熊,垦复招徕勤。厥 里 七百余 , 整个遗迹被战国时期堆积叠压。 廿二都 以 密集 分 布的木桩、木柱为主要形式 。海山各星列 , 共发现直立的大小木桩、木柱100多根 巨浸青嶙峋。东至日所出 , 长度多在1米上下 实通日本津 。 建筑遗迹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设饷捕同知 , 北片地势高 训导巡检并。移乐太盘兵 , 木桩数量少 设水陆两营。为温台藩篱 , 直径多数较细,仅15厘米上下,挖土坑栽埋的柱子更少,且坑小、柱细、垫板单薄,它们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建筑单元、布局结构均不 而海警以 清 楚 。 南片地势低 其民甚厚朴 , 木柱分布非常密集 所食皆自耕。三时亦讨海 , 直径一般在20厘米 耕海 以 上 为生。食乃薯之丝 , 多 人丝而畜茎。|徐荣在《纪恩恭衍》中对研究现今玉环 有 深大的柱坑和厚实 重要意义 的 垫板。诗句}}
有的柱子与垫板的位置常出现侧偏情形 《纪恩诗》摩崖石刻刻于[[芦浦镇 (玉环市)|芦浦镇]]道头村寿星山东坡崖壁 , 垫板倾斜较严重。这片建筑遗迹的性质属干栏建筑的可能性较大。 故又被称 为 了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把它们长期保存,南片的下部堆积未作完整发掘,仅在遗迹空隙处作了小范围探掘 “寿星山摩崖石刻” 。 ==层次结构== 遗址可分为三个文化层。 第一层 第一层为春秋战国时期,距两千五百年,距地表1.5-3 该石刻高2 米 深。在这里 , 有一层厚度约20厘 宽3 米 、大小约4平方千米的黑土层 , 这是由 共刻有270字( 一 场洪潮带入海藻杂物搁滩深埋而成 说250字) 。 土下有青铜制成 该石刻 的 剑、矛、刀等器具 诗句 , 有印纹硬陶制成的碗、罐、壶、瓶。 第二层 第二层为西周与商 对研究清 代 ,距今约三千至四千年,距地表4到5米。这里 玉环辖区 的 土为深灰色,内有大量原始表瓷制成的有碗 历史 、 豆、盘、盂等。它们胎料疏松,但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已玻 文 化 。同时也有全幅犁 、 铧 建置 、 石斧、石锛、石凿 民情 等 时期,皆精细磨制。 第三层 第三层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千至七千年。出土的 方面具 有 犁、锛、斧、凿、刀、锄等石器,纺轮、网坠等陶器,斧、斤、凿等青铜器。青铜是三合潭遗址出土最多、水平最 极 高的 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