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臺南水仙宮

增加 7,05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臺南水仙…”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臺南水仙宮</p><img src="https://00.ifreesite.com/world-i/taiwan_flag.png" width="25" ><small>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small>
|-
|<center><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bobee-images/images/2017/11/856.jpg "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bobee.nownews.com/20171102-14906 圖片來自保庇]</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3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br>

'''舊稱'''    水仙宮<br>

'''公告日期'''  1985-11-27<br>

'''登錄類別'''  寺廟<br>

'''地理位置'''  臺南市中西區神農街1號<br>

'''建成年代'''  大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br>
</small>
|}
</div>
'''臺南水仙宮'''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昔日[[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位於[[臺南市]][[中西區 (臺灣)|中西區]],廟內主祀[[水仙尊王]],即「一帝兩王二大夫」的[[大禹]]、[[寒奡]]、[[項羽]]、[[伍子胥]]和[[屈原]]。該廟所在之地過去是臺灣府城[[五條港 (臺南)|五條港]]之一的[[五條港 (臺南)|南勢港]],是[[府城三郊|三郊]]的總部所在地,該廟亦由當地商人合資興建。<ref>[http://tmach-culture.tainan.gov.tw/asset/assetdetail.asp?assetid={FC835962-5A73-4E92-8950-AC1EFD0824D1} 臺南水仙宮],台南市文化資產查詢</ref>

==歷史背景==
*該廟的前身最初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時由該地商人集資創建供奉水仙王之廟,當時只是間茅頂竹柱篾壁的質樸廟宇。到了康熙四十年(1701年),才改建為磚壁瓦頂。而四年後,[[臺灣縣 (1684年-1887年)|臺灣縣]]知縣[[王仕俊]]將一間大店與四間小店的租金做為該廟香火來源。後來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原任臺灣水師左營遊擊的[[卓爾壇]]號召泉漳商旅集資重建,並聘請潮州工匠前來主持建築工作,耗費四年方完工。完工後,臺灣府知府[[王珍]]捐獻了「著靈鰲柱」匾給該廟。
*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臺廈商旅陳逢春等人重修廟宇,並填平廟前的南勢港道以為廟埕,又購置店鋪以供香火、立碑於廟前埕覺津寺、建造後殿及獻「萬水朝宗」匾。而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北郊商人蘇萬利等人集資修廟,為郊商參與廟宇維修之始。次年,由於水仙宮廟前小港淤塞,被附近居民侵占,於是當時的臺灣府知府[[蔣允焄]]下令拆除違建並增廣廟埕,事後立「水仙宮清界勒石記」石碑在廟中三川門內。之後在[[嘉慶]]元年(1796年),[[府城三郊|三郊]]大修水仙宮,並改廟北十三間店鋪為「三益堂」,為總理三郊事務之辦公室;同年原奉祀在後殿的福德正神移到[[臺南景福祠|佛頭港景福祠]]合祀。之後[[道光]]十三年(1833年)、[[光緒]]三年(1877年)時,亦有整修。
*進入[[臺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後,由於三郊資助過[[劉永福]]抗日,以及與中國大陸內地間的貿易之中斷,導致三郊商號不是被查抄就是倒閉,連帶影響到為三郊所管理的水仙宮。日本[[大正]]五年(1916年)時曾進行整修,但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時,臺南州知事[[一番瀨佳雄]]({{lang|ja|一番ヶ瀨佳雄}})宣布解散原三郊與洋行買辦合組的「台南三郊組合」,併入「台南商工會議所」,並拍賣包含水仙宮在內的三郊產業{{NoteTag|除水仙宮外,還有[[大天后宮]]、義民祠與溫陵媽廟等廟宇。}},不過水仙宮與大天后宮因為[[臺灣總督府|總督府]]官員[[宮本延人]]及其他官員介入而暫緩處理。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水仙宮被盟軍轟炸,導致中、後殿毀損。後來在中後殿蓋了防空洞{{NoteTag|據說宮本延人力爭阻止此計畫,並得總督府首肯,但當時該廟兩名執事已經先自行拆除。}},而水仙宮只剩下三川門殿。而原祀奉於正殿內的五尊水仙尊王鎮殿金身,在水仙宮正殿拆除後,據傳金身被移往同屬三郊管理之大天后宮寄祀。<ref>毛紹周,〈水仙尊王信仰精神的建構:以臺南大天后宮之陪祀水神為探討中心〉《文史臺灣學報》第2期(2010.12),頁289~331。</ref>
*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由郭炳輝發起在僅剩的三川門殿及部分中庭重建水仙宮,僅剩一進。之後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又整修過,約三年後完工,並於七十九年(1990年)為此建醮。
*民國一百零四年(2015年)重修,神像移奉至旁邊水仙里活動中心。民國一百零七年(2018年)一月正式完工,由水仙宮管理委員會、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及慶洋營造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修復經費總計2,100萬元(含監造及施工紀錄),其中文化部補助6成(1,260萬元),本市補助3成(630萬元),廟方自籌1成(210萬元)。

==廟宇特色==
*今天的水仙宮只剩下一進,已不復當初為七寺八廟之一時的恢弘模樣,廟宇周圍並成為了市場。
*不過廟內仍留有了一些古物,如[[蔣允焄]]所立「水仙宮清界勒石記」石碑和日本大正六年時的「重修水仙宮碑記」。
*由於廟中有供奉大禹的關係,所以廟門上沒有門神,而以門釘裝飾。

==其他事件==
*臺南俗諺「上帝廟坅墘,水仙宮簷前」,指上帝廟([[臺南北極殿]])因位於[[鷲嶺]]之上,其廟埁比水仙宮的屋簷還高。
*過去在水仙宮前立有兩根旗杆,用來指揮三郊與五條港區自組的義民團抵禦外敵。
*然而據說右邊的旗杆沖到了對面[[臺南藥王廟|藥王廟]]的藥王大帝,以致神像的眼睛受傷未癒。

==相關條目==
*[[北勢街]](神農街)
*[[澎湖水仙宮]]

==外部連結==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南水仙宮]
*[http://tmach-culture.tainan.gov.tw/page.asp?mainid=%7B75C00AFA-5AF2-430F-ABF2-8FDA547A609D%7D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新聞:直轄市定古蹟水仙宮整修完工]
== 註釋 ==
{{NoteFoot}}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ite book|author=王浩一 |title=在廟口說書 |publisher=心靈工坊文化 |location=台北市 |isbn=978-986-6782-47-3 |date=2008年8月}}
#{{cite book|author=傅朝卿 |title=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publisher=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location=台南市 |isbn=957-30880-4-5 |date=2001年11月}}
#{{cite book|author=許水木 |title=水仙宮沿革簡介 |publisher=水仙宮管理委員會 |location=台南市 |isbn=986-80756-0-2 |date=2004年11月}}
[[Category:733 臺灣]]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