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次編輯
變更
宿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宿县 宿县,旧县名。1912年改宿州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区。1948年11月置宿县市,旋撤并入宿县。1950年设宿城市,1953年撤市…”
宿县
宿县,旧县名。1912年改宿州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区。1948年11月置宿县市,旋撤并入宿县。1950年设宿城市,1953年撤市并入宿县,后为宿县地区。1979年9月,复设宿州市。
中文名 宿县
外文名 Suxian
位 于 淮北平原的北端
后 身宿州市
简介
宿县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祥地,位于淮北平原的北端,其北部群山拱卫层峦列屏,其南部河渠纵横原山间平畴和河网平原,组成南北长约91公里东西宽约44 公里总面积为2700 多平方公里的一片膏腴之地,宿县东邻灵璧 西靠濉溪 南接怀远固镇 北部与萧县及江苏的铜山毗连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纵贯全境,苻离夹河寨和青疃芦岭两条铁路支线贯穿中部县城。居中略偏西。在横亘东西的古汴堤上峙立在铁路公路的辐射中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彝苗壮傣白朝鲜布依哈尼普米维吾尔等1 5 个民族全县有1 6 个区镇8 7 个乡7 8 8 个行政村,3022 个自然村的人民。
发展情况
在宿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定居繁衍生息, 周代为宿国春秋时宋国,曾一度迁都于宿地,相城七雄纷争时宿地属楚,秦朝统一后宿地属泗水郡,置蕲县、符离、等县,西汉时属沛郡,东汉属沛国,行三国鼎立之势。时曹操曾划宿地一部分入魏之谯郡,魏明帝时分沛国置汝阴郡宿地大部属之西晋时宿地分属沛国和谯郡,南北朝对峙,宿地长期沦为战场,归属无定。隋代统一南北,宿地属彭城郡,唐宪宗元和四年8 0 9 置宿州于甬桥镇以苻离虹蕲临涣四县属之宿州。宋代属淮南路,元代属河南行省归德府。明代属江南临濠府,清代属安徽省凤阳府,民国肇建废宿州称宿县属安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宿县属安徽省宿县地区管辖。
宿县,旧县名。1912年改宿州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区。1948年11月置宿县市,旋撤并入宿县。1950年设宿城市,1953年撤市并入宿县,后为宿县地区。1979年9月,复设宿州市。
中文名 宿县
外文名 Suxian
位 于 淮北平原的北端
后 身宿州市
简介
宿县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祥地,位于淮北平原的北端,其北部群山拱卫层峦列屏,其南部河渠纵横原山间平畴和河网平原,组成南北长约91公里东西宽约44 公里总面积为2700 多平方公里的一片膏腴之地,宿县东邻灵璧 西靠濉溪 南接怀远固镇 北部与萧县及江苏的铜山毗连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纵贯全境,苻离夹河寨和青疃芦岭两条铁路支线贯穿中部县城。居中略偏西。在横亘东西的古汴堤上峙立在铁路公路的辐射中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彝苗壮傣白朝鲜布依哈尼普米维吾尔等1 5 个民族全县有1 6 个区镇8 7 个乡7 8 8 个行政村,3022 个自然村的人民。
发展情况
在宿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定居繁衍生息, 周代为宿国春秋时宋国,曾一度迁都于宿地,相城七雄纷争时宿地属楚,秦朝统一后宿地属泗水郡,置蕲县、符离、等县,西汉时属沛郡,东汉属沛国,行三国鼎立之势。时曹操曾划宿地一部分入魏之谯郡,魏明帝时分沛国置汝阴郡宿地大部属之西晋时宿地分属沛国和谯郡,南北朝对峙,宿地长期沦为战场,归属无定。隋代统一南北,宿地属彭城郡,唐宪宗元和四年8 0 9 置宿州于甬桥镇以苻离虹蕲临涣四县属之宿州。宋代属淮南路,元代属河南行省归德府。明代属江南临濠府,清代属安徽省凤阳府,民国肇建废宿州称宿县属安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宿县属安徽省宿县地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