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宝贤

增加 19,060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高宝贤| 圖像 = [[File:高宝贤.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xijucn.com/upimg/userup/1302/0FT5142E1.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27年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京剧老生演员|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定军山》 </br> </br> </br> </br> }}'''高宝贤'''(gao bao xian) 男, [[ 京剧 ]] 老生 [[ 演员 ]] 。出生:1927年,民国十六年农历丁 [[ 卯年 ]] 。逝世:2004年4月7日,农历甲申年闰二月十八日。自新中国建立前,高先生就参加新" [[ 谭派]]"艺术创始人 [[ 谭富英 ]] 先生的 [[ 剧团 ]] ,1954年与 [[ 马长礼 ]] 同日正式拜谭先生为师,成为首开山门的大弟子。20多年一直紧随乃师身边,师徒关系甚佳,深得" [[谭派]]"真传。 == 艺术经历 ==高宝贤得[[谭富英]]的亲传,在长年跟随谭富英演出,担任谭富英的主要助演期间,逐渐成为谭派传人中的佼佼者。有些戏师傅在世时,经常是演出前要亲自指导排练;演出后还要及时指出优缺点。因其深得谭氏艺术之三昧,当1957年谭先生与[[张君秋]]先生联合建成北京京剧团后,他不仅成为师傅的助演,而且常代替师傅与张先生合演《红鬃烈马》、《打渔杀家》、《楚宫恨》等戏,以及由他主演的《定军山》等,颇具谭派风范。与[[裘盛戎]]唱的《李七长亭》、跟李多奎唱的《太君辞朝》,尤其是跟富英先生唱的《朱砂痣》、《定军山》,都可称工力悉敌、珠联璧合。 == 1976年年末 ==[[谭富英]]先生患病住院,在病榻上对高宝贤说:"打倒了四人帮,恢复了传统戏,我得好好做点贡献。等我这次病好了,我的把我那未了的心愿了了: 谭派《法场换子》已经快失传了,我出了院就给你们把这出戏录下来"。不想富英先生这次就没能再从病床上起来,宝贤一手给他操持的丧事。 == 1979年 ==[[马长礼]]、高宝贤、[[杨淑蕊]]、[[郝庆海]]挂帅,恢复了他们四位师傅的杰作《赵氏孤儿》。 退休以后,他被聘担任音配像工作,为谭先生的录音配像,得到内行一致称道:"真有谭先生的样儿!"他在名家荟萃的《四进士》里扮的毛朋,也受到很高评价,说他:"真正得到谭氏真传,极见神韵。"[[谭富英]]率朴大方,法度是内在的,既不失裉节儿又流畅自然,学是学不来的。让人惊奇的是,高宝贤配像的几出戏竟然活灵活现,丝毫感觉不出来是在"对口型" ,看着好像别的角色都在对,只有他一个人是在 唱一样。看过富英先生本人演出的更说:这俨然就是富英先生在演唱。老戏迷一开始都觉得"音配像"是个瞎胡闹的馊主意,但看了几出以后,一则好些戏由此得窥全豹,二则像高宝贤这样高水平的配像可以说是正得其所。大家越来越认同音配像,不少人到音像商店还就专点高宝贤的配像买。 == 1997年12月12日至16日 ==在纪念[[谭鑫培]]诞辰150周年的名家演唱会上,70岁的[[谭元寿]]、70岁的'''高宝贤'''和35岁的张克三人合演《定军山·阳平关》的黄忠,宝贤先生最先出场,演的是唱腔最有名的"闹帐"一场,嗓音虽浑厚有余,却已不胜高音,几处好腔都未能唱满,观众只能谅其年迈。不过,他的神采并没有让人失望,炯炯的眼神,三次开弓的身段,以及掷地有声的念白,无不摄人心魄。1998年洪水为患,已70余岁高龄的他主动发起赈灾义演,受到社会好评。 == 艺术传人 =='''高宝贤'''为 承谭派尽心尽力,弟子、学生颇多,北京京剧院的刘长江、北京风雷京剧团的林雅雯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活动年表 == 1954年 ==农历甲午年:[[谭富英]]收高宝贤为徒 [[谭富英]]收高宝贤为徒。 == 1954年9月12日 ==农历甲午年八月十六日:民主剧场1954年9月12日演出 本日民主剧场夜场,由北京市京剧二团演出。 演出剧目 《铁面无私清官谱》([[谭富英]],[[杨盛春]],[[裘盛戎]],李多奎,陈永玲,杨荣环,马长礼,祁荣雯,李德奎,张洪祥,李庆才,高宝贤,阎桂卿,王元信,翟韵奎,白庆祥,陆洪瑞,刘庆义,张世年,哈金增,慈少泉,李盛芳) 1954年9月23日农历甲午年八月廿七日:中和戏院1954年9月23日演出 本日民主剧场夜场,由北京市京剧二团演出。 演出剧目 《铁面无私清官谱》(谭富英,杨盛春,裘盛戎,李多奎,陈永玲,杨荣环,[[马长礼]],[[祁荣雯]],李德奎,张洪祥,李庆才,高宝贤,阎桂卿,王元信,[[翟韵奎]],白庆祥,陆洪瑞,刘庆义,张世年,哈金增,[[慈少泉]],李盛芳) == 1954年11月4日 ==农历甲午年十月初九日:长安大戏院1954年11月4日演出 本日长安大戏院夜场,由北京市京剧二团演出。 == 演出剧目 == 《打龙袍》([[裘盛戎]],李多奎,高宝贤,[[祁荣雯,]]张世年,[[慈少泉]]) == 1955年4月12日 ==农历乙未年三月二十日:[[厉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一天 厉慧良旅京演出,由北京市京剧二团协助演出,在中和戏院演出。 == 演出剧目 == 《长寿星》(朱嫱,高宝贤) 《断桥亭》([[祁荣雯]],[[杨荣环]],[[阎桂卿]]) 《盗宗卷》([[厉慧良]],慈少泉,马长礼,薛慧萍) 《挑华车带下书》(陆洪瑞,刘庆义,张洪祥,白庆祥,[[厉慧良]]) == 1955年4月13日 ==农历乙未年三月廿一日:[[厉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二天 厉慧良旅京演出,由北京市京剧二团协助演出,在中和戏院演出。 演出剧目 《望儿楼》(朱嫱,高宝贤) 《请医》(李盛芳,[[慈少泉]]) 《小放牛》(张世年,陈永玲) 《八大锤》(张洪祥,[[厉慧良]],薛慧萍,[[祁荣雯]]) == 1955年4月17日 ==农历乙未年三月廿五日:[[厉慧良]]1955年旅京演出第六天 厉慧良旅京演出,由北京市京剧二团协助演出,在长安大戏院演出。 演出剧目 日场 《太君辞朝》(朱嫱,高宝贤) 《失印救火》([[厉慧良]],[[慈少泉]],李庆才) 《春秋配》(杨荣环,[[祁荣雯]],何盛清,李盛芳) 《拿高登》([[厉慧良]],刘庆义,陆洪瑞,王元信,[[翟韵奎]]) 夜场 《柳林会》([[马长礼]],朱嫱) 《贵妃醉酒》(李盛芳,[[祁荣雯]],陈永玲) 《英雄义》(王元信,刘庆义,陆洪瑞,黄益安,[[厉慧良]]) 《钟馗嫁妹》([[翟韵奎]],耿少义,亨荣通,马世禄,[[厉慧良]]) == 1955年12月 ==农历乙未年:北京京剧团成立 在北京市文化局领导和协助下,马连良京剧团与北京市京剧二团合并,于1956年初由文化局正式定名为"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任副团长,高乐春、张仲杰任辅导员。当时主要演员有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马长礼、谭元寿、张洪祥、[[杨盛春]]、黄元庆、李毓芳、李多奎等。 == 1956年8月9日 ==农历丙申年七月初四日:铁道学院1956年8月9日演出 本日北京京剧团在铁道学院演出。 演出剧目 《太君辞朝》(李多奎,高宝贤) == 1956年9月1日 ==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谭元寿]]、[[姜铁麟]]分饰黄天霸,[[钱宝森]]饰关泰,[[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李韵秋饰张桂兰,[[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裘盛戎]]饰单雄信,[[闵兆华]]饰李世民,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慈少泉]]饰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尚小云饰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姜妙香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 1956年9月2日 ==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怀仁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谭元寿]]、[[姜铁麟]]分饰黄天霸,[[钱宝森]]饰关泰,[[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李韵秋饰张桂兰,[[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裘盛戎]]饰单雄信,[[闵兆华]]饰李世民,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慈少泉饰]]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尚小云饰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叶盛兰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 1956年9月3日 ==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谭元寿、[[姜铁麟]]分饰黄天霸,[[钱宝森]]饰关泰,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李韵秋饰张桂兰,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裘盛戎饰单雄信,闵兆华饰李世民,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慈少泉饰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尚小云饰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姜妙香]]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 1956年9月4日 ==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谭元寿、姜铁麟分饰黄天霸,钱宝森饰关泰,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李韵秋饰张桂兰,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裘盛戎饰单雄信,闵兆华饰李世民,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慈少泉饰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尚小云饰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姜妙香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 1956年11月 ==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 [[张君秋]]欲与北京京剧团合作,于是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共同组团,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仍为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为副团长,增加张君秋为副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多奎、[[马富禄]]、张洪祥、[[周和桐]]、[[慈少泉]]、[[李四广]]、[[杨盛春]]、马盛龙、黄元庆、[[李世济]]、[[小王玉蓉]]、[[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李毓芳、[[茹富华]]、马崇仁、[[马艳芬]]、刘雪涛、[[闵兆华]]、杨少春、郝庆海、陈少霖(原京剧三团副团长)、[[钮荣亮]]、蒋元荣等。 == 1956年12月21日 ==农历丙申年十一月二十日:长安大戏院1956年12月21日演出 本日长安大戏院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康氏哭灵》(李多奎,高宝贤,[[慈少泉]]) == 1957年2月24日 ==农历丁酉年正月廿五日:北京剧场1957年2月24日演出 本日北京剧场夜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 演出剧目 《打龙袍》([[裘盛戎]],李多奎,高宝贤,刘雪涛,[[慈少泉]],李盛芳) == 1958年12月31日 ==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廿一日:1959年北京新年联欢京剧舞蹈晚会举行 1959年新年联欢京剧舞蹈晚会举行。 演出剧目 《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斩子》(高宝贤,张洪祥,[[小王玉蓉]],吕长福,陈少霖,李多奎,[[茹富华]],郝庆海,[[慈少泉]],[[马长礼]]) 1960年3月,农历庚子年:北京京剧团1960年赴广州演出 北京京剧团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赵丽秋、郝庆海、李四广、闵兆华、高宝贤、钮荣亮、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等到广州演出,演出了《红鬃烈马》、《状元媒》、《望儿楼》等剧。 1960年7月17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四日:吉祥剧场1960年7月17日演出 本晚吉祥剧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状元媒》([[张君秋]],陈少霖,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郝庆海,刘永利,[[翟韵奎]],蒋元荣,张洪祥,[[钮荣亮]],关长明,[[朱金琴]],陈志忠,高宝贤,李多奎) == 1960年11月26日 ==农历庚子年十月初八日:北京市工人俱乐部1960年11月26日演出 本日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望儿楼》(李多奎,高宝贤) == 1962年3月 ==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1982年9月29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十三日:北京京剧院一团1982年赴沪演出 北京京剧院一团赴沪演出,在劳动剧场公演。主要演员有赵燕侠、李万春(后至)、刘雪涛、高宝贤。剧目有《碧波仙子》、《孙玉姣》、《闹天宫》、《古城会》等
68,8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