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回洛仓城遗址

增加 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回洛仓城遗址即隋朝时修建的回洛仓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
'''回洛仓城遗址'''即[[隋朝]]时修建的回洛仓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杨广|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 2008年,洛阳市通过《洛阳市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条例》,将回洛仓城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洛阳城的一部分予以保护。2014年6月22日在 [[ 卡塔尔多哈 ]] 召开的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遗址以“回洛仓遗址”之名作为中国申报的“ [[ 中国大运河 ]] ”核心组成部分内成功入选 [[ 世界文化遗产 ]] 名录。
==简介==
回洛仓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从中横穿。2013年1月,“浮出”地面的整个 [[ 隋朝 ]] 回洛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 [[ 足球 ]] 场<ref>[https://henan.qq.com/a/20130125/000029.htm 洛阳发现隋朝国家粮仓 面积相当50个标准足球场],腾讯网,2013-1-25</ref>;其内,内径10米的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约有700座,气势恢宏。
整个仓城由仓窖区、管理区、 [[ 道路 ]] 和漕渠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管理区位于仓城南侧,仓城内有东西、南北方向 [[ 道路 ]] 各一条。两条漕渠分别位于仓城西侧和仓城南侧。
回洛仓遗址的发掘可为研究 [[ 隋唐 ]] 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及 [[ 粮食 ]] 储藏保管等,提供可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
[[ 史书 ]] 记载,回洛仓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依然可以食用,因此回洛仓仓窖的制作 [[ 工艺 ]] 一直令外界着迷。
回洛仓兴建于隋大业初年。《隋书·食货志》云:“炀帝即位……始建东都,以 [[ 尚书令 ]] 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新置兴洛及回洛仓。”据载,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储积粮谷,供应东都 [[ 洛阳 ]] 的粮食所需。
==规模==
仓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仓城 [[ 城墙 ]] 厚约3米,内部由管理区、仓窖区、道路和漕渠等部分组成。仓城内,一个个大型仓窖成组分布,整齐排列。考古人员共探出仓窖220座。据推算,整个仓城仓窖大致有710座,是目前已知隋唐时期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ref>[https://www.sohu.com/a/279197263_100028727 历史故事——隋朝留下粮食让唐朝吃了50年],搜狐, 2018-12-7</ref>。
==构造==
通过发掘以及对土质的辨别后发现,仓窖的建设顺序大约是这样的:先在生土上挖一个外 [[ 直径 ]] 十六七米、内直径10米至12米、宽约3米、深1.5米至2米的环形基槽,然后对基槽进行夯打,从而形成一个坚实的仓窖口。再在夯打后的仓窖口内挖一个深约10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外围的基槽就像一个“保护罩”,让内层的仓窖更牢固。
按照现有资料推算,一个内径约10米、深约10米的仓窖,其储存的粮食应该在50万斤左右。
 为了保持仓窖内干燥,工匠在修建时先用 [[ ]] 来烧烤整个仓窖的壁面,然后在壁面上涂抹一层青膏泥,再用木钉铺设一层木板,最后在木板上铺一层席,之后才存储粮食。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