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微有毛或无毛,果脐微凸起。花期6月,果熟期翌年9-10月。生于海拔2500—3900米开旷山坡、栎林或松林中。
* 中文名:黄背栎
* 学 名:Quercus pannosa Hand.-Mazz.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山毛榉目]] Fagales
* 科:[[壳斗科]] Fagaceae
* 属:[[栎属]] Quercus
* 种:黄背栎
*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贵州、云南
== 形态特征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小枝被污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叶片常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顶端圆钝或有短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叶背密被多层棕色腺毛、星状毛及单毛,遮蔽侧脉,中脉之字形曲折,侧脉每边5-6 (-9) 条。叶柄长1-4 (-6) 毫米,被毛。雄花序长3-10厘米,果序长2-3厘米。壳斗浅杯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1-2厘米,高0.6-1厘米,内壁被棕色绒毛。壳斗小苞片窄卵形,长约1毫米,覆瓦状排列,顶端与壳斗壁分离,被棕色绒毛。坚果卵形至近球形,直径1-1.5厘米,高1.5-2厘米,顶端微有毛或无毛,果脐微突起。花期5-6月,果期翌年9-10月。
== 主要价值 ==
黄背栎适应性广,尤其适应干旱、寒冷和紫外辐射,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高寒或低海拔河谷季节性干热气候,在横断山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生长环境 ==
生于海拔2500-3900米的山坡栎林或松栎林中,为西南高山地区组成硬叶常绿栎林的主要树种。
== 分布范围 ==
产自四川、贵州、云南。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