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朱術桂

增加 1,71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div>
''' 朱術桂 (1617年10 '''({{bd|1617年|10 月24日 -1683年7 |1683年|7 月20日 |catIdx=Z朱}} ), [[表 |字]]''' 天球 ''' [[ ]]''' 一元子 ''' [[明朝藩王列表 (遼王系)| 遼簡王 ]][[ 朱植 ]] 八世孫, [[明朝藩王列表 (遼王系)#長陽國| 長陽王 ]][[ 朱憲煥 ]] 嫡二子, [[ 湖廣 ]][[ 荊州 ]] (今 [[ 湖北 ]] )人, [[ 祖籍 ]][[南直隸| 直隸 ]][[ 鳳陽 ]] (今 [[ 安徽 ]] ), [[ 明朝宗室 ]] [[ 郡王 ]]
== 生平 ==
[[ 萬曆 ]] 四十五年九月廿五日(1617年10月24日)生,初授 [[ 輔國將軍 ]] ,封於 [[ 荊州 ]] (湖北)。
[[ 崇禎 ]] 十五年(1642年) [[ 流寇 ]][[ 張獻忠 ]] 攻陷 [[ 荊州 ]] ,朱術桂與 [[明朝藩王列表 (世宗、穆宗及神宗系)#惠國| 惠王 ]][[ 朱常潤 ]] [[明朝宗室| 宗室 ]] 避居湖中。
[[ 崇禎 ]] 十七年(1644年) [[ 崇禎皇帝 ]][[ 上吊 ]] 自殺、 [[ 明朝 ]] 滅亡, [[ 福王 ]] [[ 金陵 ]] 稱帝,是為 [[ 南明 ]][[ 弘光帝 ]] ,朱術桂與兄長長陽王 [[ 朱術雅 ]] 入朝,封為 [[ 鎮國將軍 ]]
隨著 [[明清战争| 清軍南下 ]] ,朱術桂逃亡過程中與兄失散,當時 [[ 鄭遵謙 ]] [[ 紹興 ]] 迎奉 [[明朝藩王列表 (魯王系)| 魯王 ]][[ 朱以海 ]] [[ 監國 ]] ,由於不知朱術雅生死下落,於是由朱術桂襲封長陽王。
之後 [[ 鄭鴻逵 ]] 擁立 [[明朝藩王列表 (唐王系)| 唐王 ]] [[ 隆武帝 ]] ,朱術桂奉表慶賀,而隆武帝也承認他為長陽王。不久朱術桂得知兄長仍在世,上疏歸還王爵稱號,隆武帝亦改封他為 [[明朝藩王列表 (遼王系)#寧靖國| 寧靖王 ]] ,前往 [[ 方國安 ]] 軍中擔任督軍<ref name="a3寧靖王列傳">[ 連橫,《台灣通史》‧卷二十九,列傳一‧寧靖王列傳。]</ref>。
清軍渡過 [[ 錢塘江 ]] 後,朱術桂逃亡,途中與監國朱以海會合,後來被 [[ 鄭彩 ]] 迎接到 [[ 廈門 ]] 。這時隆武帝已死, [[ 桂王 ]] 被擁立為 [[ 永曆帝 ]] ,朱術桂前往朝謁,永曆帝命他留在鄭鴻逵軍中監軍。 [[ 永曆 ]] 二年春(1648年)又命朱術桂同時督 [[ 鄭成功 ]] 之師。後來南明勢力逐漸崩潰,只有鄭成功保持較大力量,並在思明州(廈門)禮待避亂宗室,朱術桂前往投靠,鄭成功以王禮待之,讓他居住在 [[ 金門 ]] 和廈門兩島<ref name="a3寧靖王列傳"></ref>。
[[ 永曆 ]] 九年(1655年)因為永曆帝和 [[ 延平王 ]] 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永曆帝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 [[ 主事 ]] 。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朱術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ref name="a4">2004,[[004, 許雪姬 ]] 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朱術桂」條目,頁303。台北:文建會]</ref>。
[[ 永曆 ]] 十六年(1662年)鄭成功去世, [[ 鄭經 ]] 繼位。 [[ 永曆 ]] 十七年(1663年)鄭經迎寧靖王到 [[ 台灣 ]] 監軍,同行包括瀘溪王、魯王世子 [[ 朱弘桓 ]] 、巴東王等諸明朝宗室及同鄉仕紳等八百多人<ref name>{{Cite news|url="a5">[(http://blog.xuite.net/tropicofcancer), 嚕嚕米. /2327/13446051-%E8%90%BD%E9%9B%A3%E7%8E%8B%E7%88%BA-%E6%98%8E%E6%9C%9D%E5%AF%A7%E9%9D%96%E7%8E%8B%E6%82%B2%E5%8A%87%E7%9A%84%E4%B8%80%E7%94%9F5%E4%B9%8B1|title= 落難王爺-明朝寧靖王悲劇的一生5之1. |last=(tropicofcancer)|first=嚕嚕米|newspaper= 隨意窩 Xuite日誌. [|accessdate=2018-07-28].]}}</ref><ref name>{{Cite book|title="a6">[駱, 芬美.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last=駱|first=芬美|publisher=時報|year=2013|isbn=9789571357287|location= 台北市: 時報. 2013: |pages=149. ISBN 9789571357287.]}}</ref>。於 [[ 承天府 ]] 府署(今 [[ 臺南市 ]][[ 赤崁樓 ]] )旁的西定坊建立 [[ 寧靖王府邸 ]] ,並供歲祿於朱術桂。朱術桂見臺灣初闢,土壤肥沃,便在 [[ 萬年州]]{{NoteTag|[ 註 1[鄭成功攻臺之役|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後,在台灣設一府二縣,府名[[東都#明鄭|東都]][[承天府]](今[[台南市]]),二縣中北為[[天興縣]](縣治今台南市[[佳里區]]),南為[[萬年縣]](今[[屏東縣]],[[高雄市]],及[[臺南市]]大部分),[[永曆]]十六年(1662年)改東都為[[東寧 (臺灣古名)|東寧]],[[永曆]]十八年(1664年)改縣為州,直至[[鄭克塽]]降清為止。}} 竹滬莊(今 [[ 高雄市 ]][[ 路竹區]]{{NoteTag|竹滬村原歸湖內鄉管轄。[ 註 2[民國] ]三十九年(1950年)行政區域調整方案之規定,將原歸湖內鄉管轄之竹滬村、頂寮村改劃路竹鄉管轄。}} )一帶,墾拓田園達數十 [[ ]]
[[ 永曆 ]] 三十五年(1681年),鄭經去世, [[ 鄭克塽 ]] 繼位。 [[ 永曆 ]] 三十七年六月廿二日(1683年7月16日) [[ 施琅 ]] 攻下澎湖之後,朱術桂決心殉國,分其田賞佃人,捨寢宮與一元子園捐為佛寺<ref name="a7">[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510 朱 術桂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ref>,召集妾侍說:「 [[ ]] 不德,顛沛海外,冀保餘年,以見先帝、先王於地下;今大事已去,孤死有日,汝輩幼艾,可自計也。」隨侍在側的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皆泣對曰:「王既能全節,妾等寧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請先賜尺帛,死隨王所。」而後相繼自縊於中堂{{NoteTag|1=《[ 註 3[臺灣縣志] ]‧卷九 雜記志‧丘墓》記載方式是寫「癸亥六月二十二日,靖海將軍侯施琅既克澎湖,王語諸妃曰:『我之死期至矣!汝輩聽自主之。』妃曰:『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結繯齊縊堂上。王親自殯殮,葬仁和里。越二十六日,王死。」{{r|縣}} }} 。朱術桂親自殯殮後,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當時屬於 [[仁和里 (堡里)| 仁和里 ]] ,今 [[ 臺南市 ]][[ 五妃廟 ]] 址)<ref name="a8">[王禮 主修,陳文達、林中桂、李欽文、張士箱 編纂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編輯. 《臺灣 {{r| 志》 原版約刊行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 2005-06-30: 279頁. ISBN 986-00-1269-5.]</ref> }}
朱術桂死前書於壁曰:「自壬午流賊陷荊州,攜家南下。甲申避亂閩海,總為 [[剃髮易服| 幾莖頭髮 ]] ,苟全微軀,遠潛海外四十餘年,今六十有六矣。時逄大難,得全髮冠裳而死。不負高皇,不負父母,生事畢矣,無愧無怍。」次日,即加 [[ 翼善冠 ]] ,服四團龍袍,束玉帶,佩印綬。將寧靖王麎鈕印送交鄭克塽。鄭克塽率文武至,嗟嘆別之。王乃拜辭天地祖宗。耆士老幼俱入拜,王答拜。又在硯背題辭世詩曰:「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書罷,結帛於樑自縊,且曰「我去矣。」侍宦兩人亦從死其旁。眾扶之下,顏色如生,越十日葬於縣治,長治里竹滬與元配合焉,不封不樹,妾膢五棺埋於台南魁斗山,去其墓三十里,稱為 [[五妃廟| 五烈墓 ]] ,又曰五妃祀。
朱術桂自殺時, 年六十六歲。鄉人感其忠義,將他和元配羅氏、早夭之子朱儼鑑合葬於湖內村棚仔林中,墓地未做特別標示,並築偽墓一百多座,以混淆清軍的搜尋。
== 辭世詩 ==
辭世詩為五言古體詩,「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