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15
次編輯
變更
宣武门天主堂
,無編輯摘要
[[File:宣武门天主堂.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宣武门天主堂</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6/72a47dee3028454b98c306977d9e2a7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21230314_49389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历史==
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 [[ 教堂 ]] ,它是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 [[ 意大利 ]] 籍传教士 [[ 利玛窦 ]] 兴建的,早期的南堂名叫宣武门礼拜堂,规模非常小,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仅在醒目位置安放了一座十字架,以表示其天主教堂的身份。
清 [[ 顺治 ]] 七年(1650年),在 [[ 德国 ]] 籍耶稣会传教士 [[ 汤若望 ]] 的主持下,在宣武门礼拜堂的原址上开始了天主堂的翻建工程,两年后一座中国风格的大教堂建成了,据史料记载,新建的大教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 [[ 牌楼 ]] 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顺治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 [[ 政治 ]] 地位。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 [[ 宗教 ]] 建筑之外还有 [[ 天文台 ]] 、藏书楼、 [[ 仪器 ]] 室等 [[ 科学 ]] 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北京发生 [[ 地震 ]] ,南堂建筑在地震中遭到损毁,次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 [[ 屋顶 ]] 做穹窿状。
1900年 [[ 义和团运动 ]] 爆发,宣武门天主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遭到了义和团团民的围攻和破坏,1900年6月14日,南堂被义和团烧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东堂、西堂、圣尼古拉堂、通州天主堂等建筑。1904年第四次重修的南堂主堂和附属建筑竣工,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宣武门天主堂的建筑。
1979年12月21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自选自圣主教傅铁山在宣武门天主堂接受神职,成为 [[ 文化大革命 ]] 后天主教宗教活动在 [[ 中国大陆 ]] 恢复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标志着南堂再次成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目前天主教北京教区行政管理所就设立在这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