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腕隧道症候群

增加 3,329 位元組, 4 年前
[[File:腕隧道症候群.png | thumb | 400px | 腕隧道症候群 <br> [https://buzzorange.com/2017/06/09/caste-system-in-india/ 原圖鏈接]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最常見的神經壓迫病變,一般好發於中年病患,女比男多約為四比一,兩側皆發生的機率大於百分之十,優勢手比非優勢手更易產生。絕大多數的病例,並無特別的致病因子,一般咸認為與下列幾項因素有關:

1.外傷:一般與工作及職業有關,如木匠長期握抓工具,對手及手腕重覆性的壓迫造成。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末端肢體肥大症,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及長期血液透析患者,使橫腕韌帶纖維化使症狀加劇,此外,懷孕期間亦使腕隧道症狀加劇,而生產完後,自然緩解。

3.腫瘤如脂肪瘤、神經瘤壓迫所造成。

4.急性化膿性感染

==診斷==

症狀:以掌面、橈側三指半(姆指、食指、中指及之橈側無名指)處之麻木及刺痛感為主,症狀一般不波及小指;最特殊的症狀謂之驚醒麻木,患者於日間工作後,夜晚常因手腕麻木而醒來數次,須用力擺動手腕或磨擦手指,以求症狀之減緩,此外魚際肌肉萎縮及手腕無力等症狀則較少見。

主要在手正中神經分布區域感覺功能低下;在手腕遠側皺摺處輕敲,導致正中神經分布區域麻木疼痛感,謂之Tinel's sign;此外使手腕完全曲張30至60秒,可產生前述症狀者謂之Phalen's sign;置血壓計袖口於手腕近端,加壓使產生缺血,30至60秒間,若產生疼痛症狀即為缺血試驗陽性反應。

==診斷試驗==

神經傳導(NCV)及肌電圖(EMG)可藉以區分頸椎神經根病變或肌腱炎。

==治療==

症狀輕微,或病因可自行恢復者(如懷孕),可以休息,合併藥物處理,再加上腕部護木,尤其在夜晚使用,使手腕呈伸張姿態;此外,也可以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但復發率高,且可能造成神經損傷。

若經非外科療法,而症狀持續惡化,或有肌肉無力或萎縮時,便是手術的適應症。手術的實行一般是將橫腕韌帶切開,使正中神經壓迫獲得緩解;若兩手同時發生,則先處理症狀較嚴重的患肢;若兩手皆呈麻木及無力現象,則先手術處理症狀較輕的患肢,以期使正中神經能恢復至較佳的狀態。

一般傳統式開刀,需在手掌至手腕處作五至七公分的傷口切開,病人術後休息二至四星期,始可工作,有時手掌、手腕用力時會有傷口處疼痛及無力等症狀。且疤痕明顯。目前高醫引進以內視鏡輔助來切開橫腕韌帶,僅在手腕及掌心切開一公分及○‧五公分的傷口,且手術時間可短至五分鐘內,術後復原快,避免敏感性與疼痛性疤痕,對組織破壞少。然而以內視鏡法開刀仍有2%的復發率。
<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https://www.aftygh.gov.tw/information/%E8%AA%8D%E8%AD%98%E8%85%95%E9%9A%A7%E9%81%93%E7%97%87%E5%80%99%E7%BE%A4/ | title= 認識腕隧道症候群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國軍桃園總醫院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2,7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