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民间习俗

增加 1,4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民间习俗1.jpg|thumb|right|民间习俗1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2deb48f8c5494ee8da537e727f5e0fe98257e4c?x-bce-process=image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8C%E6%9C%88%E4%BA%8C%E4%B9%A0%E4%BF%97/12712548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网
图片来源于] ]]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File:民间习俗2.jpg|thumb|right|民间习俗2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102/19/c2/6778778_6778778_1298089034265_mthumb.jpg 原图链接] [https://dp.pconline.com.cn/sphoto/list_2034411.html2011 图片来源于安阳民间习俗表演 - 佳能 EOS 300D 样张 - PConline数码相机样张库网] ]]==春节==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File:民间习俗3 .jpg|thumb|right|民间习俗3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02/10/c0/10379913_10379913_1328834426874_mthumb.jpg 原图链接] [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252153.html 图片来源于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网] ]]==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潮,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File:民间习俗4.jpg|thumb|right|民间习俗4 [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91/1/1154/75039196.jpg 原图链接] [http://www.tongwei.ccoo.cn/forum/thread-6490385-1-1.html 图片来源于通渭在线网] ]]
==中和节==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 “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3805b613a51d0a6?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 民间习俗] </ref>
==清明== ''' 清明 ''' 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请保留此标记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 == 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 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 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中元节'''在 农历 七月 初七夜 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 所以又 称“ 七夕 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 ”, 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尝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 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 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 日子 是夕 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 陈瓜果子于庭 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中秋阖家团员农历八月十五为 秋节 女孩子结彩缕 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 穿七孔针 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据说先穿完者为巧 [[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 。“ 乞巧节 中秋 一词 又由 最早见 《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 女孩子参加,故称 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 少女节 唐明皇梦游月宫 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尝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 [[File:民间习俗5.jpg|thumb|right| 民间 少见,但放河灯的 俗却中秋阖家团员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俗5 [[魏http://files.tdzyw.com/file/20160/20160.jpg 原图链接]]、 [[晋]http://www.tdzyw.com/2012/0730/18378_3.html 图片来源于土地资源网] 、[[唐]] 、[[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 == 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阳==
''' 重阳 ''' 登高敬老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29,5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