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182
次編輯
變更
德
,無編輯摘要
==字形本意==
“德”的字形由“心”、“彳”、“直(本作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洪颐煊《读书丛录》:“值本作直。”段玉裁《 [[ 说文解字注 ]] 》:“凡彼此相遇相当曰值…古字例以直为值。”)“直”同时也是“德”原来的读音,这通常意味着“直”(值)才是“德”字的成义要件。字形本意为“心、行之所值”,是关于人们的心境、行为与什么水准或什么状态相当的判断。说某人具有某德就是说某人在某一评价空间中到达哪里或站在哪里,说某德(如清德、和德、上德、下德)什么样就是说到达相应位点的行动者的行为表现会是什么样。
德字甲骨文作徝(从彳从直),金文作惪(从心从直)或德(从心从彳从直),字形的演变寓示人们在进行评价时的侧重点的不同,最终写定的“德”字,“心”“彳”构件完整,似乎正寓示着一种综合与折衷。(见广西师大社《 [[ 老子感悟 ]] 》)
==《老子》以德论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失道而后德==
老子用“有”和“无”表明了自己对 [[ 道 ]] 、德、 [[ 仁 ]] 、义和礼的态度。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告诉世人玄德之道,即尊道而贵德, [[ 顺其自然 ]] 。他说,“道 - 事物的演化运行机制生于自然,德 - 事物的素质品质蓄积于自然,物 - 事物的形状形成于自然,势 - 事物的势力范围扩展于自然。 因此万物无不遵守道而生存,无不珍藏德而繁衍。道之尊,德之贵,不是奉命而为,而是万物自宾自化,顺其自然。生存之道,繁衍之德;即,生长,发育;独立,毒害;养护,覆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幽远常在之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用“服田力啬,乃亦有秋。”的 [[ 农夫 ]] ,举例说明积德之道。他说,“啬提前选育良种,并根据天气季节变化治人事天。早早积累经验和良种,就是重积德之行为;重积德可以克服自然灾害;能克服自然灾害,就能没有缺吃少穿的极端现象;没有极端现象,可以有 [[ 庄园 ]] ;有庄园能落地生根,富足常在;是谓经验丰富,繁荣长久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莅天下,德交归焉==
老子认为,治理大国与烹饪小鲜时,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一样。用道来体察治理天下,鬼、神和圣人都无法制造人间冲突。人间无冲突,治大国者才能 [[ 德高望重 ]] 。
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善为道者,是谓玄德==
老子用“蔷”说明积德之道后,又用古时“善为道者”的治国之策,来反对 [[ 愚民政策 ]] 。他说,“古之善为道者,不是靠灌输自己的成见、令民众明白道理,而是将以这种行为、斥为愚民政策。民之难治,是因为足智多谋的愚民政策太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道两者的利害关系是𥡴式,常知𥡴式,是谓玄德。玄德深入人心,幽远常在,与以智治国背道而驰,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𥡴式。常知𥡴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有德司契,天道无亲==
老子忠告世人,有根有据, [[ 不偏不倚 ]] ,才能被天下人接受。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Category:190 倫理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