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米埔自然护理区.jpg|350px|缩略图|右|<big>米埔自然护理区</big>[http://www.sinaimg.cn/travel/2013/0524/U7291P704DT20130524175511.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sina.com.cn/xianggang_mipuziranhuliqu-lvyou/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 ''' (英语: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在当地称为米埔自然护理区(Mai Po Nature Reserve),是一片位于 [[ 香港 ]][[ 新界 ]] 元朗区米埔一带的湿地。米埔以 [[ 候鸟 ]] 、自然护理区和 [[ 红树林 ]] 而闻名。于冬季,湿地有不少来自中国北部及 [[ 西伯利亚 ]] 的候鸟在此过冬。
护理区范围包括大榔基、石山和尖鼻咀一带的湿地,当地亦是深圳河、山贝河及天水围渠的河口,占地约1,540公顷。米埔自然护理区本身是一个禁区,边界 [[ 道路 ]] 以外更属于边境禁区,该地可说是双重禁区。
米埔湿地被纪录于《 [[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中。
==历史==
米埔一带从前是一个养殖虾只的地方,在湿地中使用基围进行养殖。1950年韩战爆发,当时的香港政府将香港跟 [[ 中国大陆 ]] 接壤的土地划为边境禁区,当中包括米埔湿地。这限制了其发展之余,米埔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都并无得到任何形式的保护。直到英国于1976年加入《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其条款于1979年延伸至当时为殖民地的香港,同时香港政府将米埔湿地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予以保护。1984年香港政府将米埔湿地交予世界自然基金香港分会管理,并借此推行 [[ 环境保护 ]] 及教育工作。1995年,米埔湿地正式根据 [[ 国际湿地公约 ]] 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后海湾湿地位于香港西北,是 [[ 生物 ]] 多样性最丰富之一的 [[ 亚洲 ]] 湿地。湿地占地2,700公顷,为多种物种提供栖身之所,更是迁徙性候鸟的天堂。
[[ 世界自然基金会 ]] 香港分会自1983年管理米埔自然保护区(占后海湾380公顷土地),一直在保护区内进行研究和增设教育设施,同时推出多项保育工作维持湿地。保护区极具生物多样性,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遍布6种湿地,包括鱼塘、基围、潮间带泥滩、红树林、 [[ 芦苇 ]] 丛及淡水池塘。世界自然基金会将竭尽所能管理米埔湿地,保护这片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方。
1990年代开始,由于 [[ 深圳 ]] 后海湾沿岸的工业发展,加上深方在对岸(今后海企业总部基地及深圳湾口岸)进行填海工程,米埔湿地的生态或会受到损害。不过到了1990年代后期,由于罗湖区的地产物业极之兴旺,发展商家亦意识到毗邻米埔湿地的 [[ 深圳湾 ]] 湿地所提供的大自然景观有助提升物业价值,因此都积极保护当地的生态。
1995年9月4日,内后海湾1,500公顷的土地获《拉姆萨尔公约》划为“国际重要湿地”。
划为拉姆萨尔湿地,让香港尚存最大面积的湿地得以保存。根据拉姆萨尔湿地划分的管理区,米埔自然保护区属生物多样性管理区,为区内的野生 [[ 生物 ]] 带来莫大裨益,同时在教育、休闲及保育等活动方面,为本地社群作出贡献。
==考古发现==
根据古物古迹办事处一九九二年主编的《香港文物》记载,米埔地区曾出土 [[ 南宋 ]][[ 陶器 ]] 及钱币等文物.
==水文==
米埔湿地是元朗盆地内一个天然浅水河口湿地,平均水深约2.9米,潮差中位值为1.4米。内后海湾是香港与深圳水流和沉积物的汇流处,潮间带泥滩由沉积物冲积而成,土质主要为幼细淤泥。
香港属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每年均受季候风影响,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潮间带水域的盐度随着 [[ 季节 ]] 变化,趋势十分明显。在晚春至 [[ 夏季 ]] 期间,由于雨水增加,水的盐度会大幅下降,有时甚至几乎变成 [[ 淡水 ]] ,夏季将结束时,盐度则会回升,到了秋冬/初春干燥季节则达到全年最高水平。
这片湿地有助纾减新界西北部的水浸问题,而红树林则有稳定后海湾海岸的价值。
270,64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