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06
次編輯
變更
谷梁传
,创建页面,内容为“《谷梁传》是《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传…”
《谷梁传》是《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春秋时鲁国人谷梁子,谷梁子将它写记录下来,学者认为此书原本是口头传授,其成书时间是在汉朝,由学派门人集结而成。
==简介==
《谷梁传》的书写方式是问答式,用这个方式来注解《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内容有伦理史、教育史、妇女史、文化史的宝贵资料。它是研究儒家从战国时期到汉朝的演变的重要文献。
《谷梁传》一般认为属于“今文经”(见今古文经学)。全书正文23000多字,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重点在阐述经义即《春秋》的政治意义,与《公羊传》风格类似,但在许多义理和考据问题上有歧异。一般来说,《谷梁传》的解经风格比较平实,与惯说高言大义的《公羊传》形成对比。汉武帝时“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汉宣帝时则重用《谷梁》学者,立为学官,“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这是由于宣帝的祖父戾太子“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东汉以后,《谷梁》之学日渐衰落。唐代将《谷梁传》列为“九经”之一,又列为《十二经》之一。
东晋范甯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1]范甯本人还搜辑诸家训释著《春秋谷梁传集解》,标榜“兼采众说、择善而从”,唐人杨士勋又为之作疏,成《春秋谷梁传注疏》。清人钟文烝有《谷梁补注》,网罗前人遗说,可供参考。
==简介==
《谷梁传》的书写方式是问答式,用这个方式来注解《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内容有伦理史、教育史、妇女史、文化史的宝贵资料。它是研究儒家从战国时期到汉朝的演变的重要文献。
《谷梁传》一般认为属于“今文经”(见今古文经学)。全书正文23000多字,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重点在阐述经义即《春秋》的政治意义,与《公羊传》风格类似,但在许多义理和考据问题上有歧异。一般来说,《谷梁传》的解经风格比较平实,与惯说高言大义的《公羊传》形成对比。汉武帝时“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汉宣帝时则重用《谷梁》学者,立为学官,“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这是由于宣帝的祖父戾太子“少壮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谷梁》”,东汉以后,《谷梁》之学日渐衰落。唐代将《谷梁传》列为“九经”之一,又列为《十二经》之一。
东晋范甯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1]范甯本人还搜辑诸家训释著《春秋谷梁传集解》,标榜“兼采众说、择善而从”,唐人杨士勋又为之作疏,成《春秋谷梁传注疏》。清人钟文烝有《谷梁补注》,网罗前人遗说,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