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元中都遗址

增加 11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元中都遗址 ''' ,位于 [[ 河北省 ]] 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旺兀察都)。 [[ 元朝 ]] 大德十一年(1307年)建。元中都是继和林、上都、 [[ 大都 ]] [[ 元朝 ]] 兴建的第四个都城。遗址原称“白城子”,通过1998年开始的考古挖掘,确定其为元中都遗址。为1999年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之一。
==历史==
元武宗即位后,元朝政局不稳,为巩固统治,树立权威,控制内外。大德十一年(1307年)六月,元武宗命察乃、塔利赤、萧珍、塔失蛮、黑马、塔剌儿等在兴和路建新都城。一年后完工,定名 [[ 中都 ]] 。元武宗以后中都逐渐荒芜。1329年发生天历之变, [[ 元明宗 ]] 在此被燕帖木儿下毒后暴卒。至正十八年(1358年)为 [[ 红巾军 ]] 所毁。
==布局==
元中都主轴北偏东4°,有3重城垣,分外、皇及 [[ 宫城 ]] 。宫城在皇城中部偏北,皇城在外城中部偏北。外城为南北向长方形,周长11800米,用夯土制成。皇城为南北向长方形,周长3400余米,用黄土夯筑。宫城为南北向长方形,砖石砌筑。东西宽607米,南北长548米,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南门为两阙三观三门道式 [[ 建筑 ]] ,宫城四周建三出阙角楼,无瓮城。宫城附近建有排水涵洞。中都城西北山上筑烽火台。
==遗址特点==
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 [[ 外城 ]] [[ 皇城 ]] 、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 [[ 面积 ]] 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的宫室建筑按 [[ 中轴线 ]] 布局设计,以一号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作为正殿的一号宫殿基址居于内城的中心位置,平面呈“工”字形,地表有 [[ 琉璃瓦 ]] 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这里出土的 [[ 汉白玉 ]] 螭首,雕刻精美,堪称元代石刻中的精品。
元中都遗址的挖掘工作为研究中国 [[元朝| 元代 ]] 都城形制,提供了新的实例,对探讨元中都的兴废及蒙元四都(即哈拉和林、上都、大都、中都)比较研究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新近的 [[ 考古勘察 ]] 表明,元中都里既有宫城建筑也有放置毡帐的空地,这显示出这个介于元大都( [[ 北京 ]] )与草原之间的都城,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传统双重特色。
[[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 所长曹凯介绍,这个所日前在元中都遗址考古中,城墙与建设基址的勘测有实质性突破,初步探明了元中都总体布局的基础框架。对1号殿址、宫城南门等进行了继续发掘,新发现了皇城南门和西墙,特别是西墙的发现,确证了元中都三套城墙的说法,使城市整体布局趋于明晰。
文物部门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完成了元中都建筑 [[ 遗迹 ]] 现状测绘,使其布局特点初露端倪,元中都城内像中原地区一样的宫城建设以通过南、北门的轴线对称分布,同时还保留着可放置具有 [[ 蒙古族 ]] 传统毡帐的空地,这对研究元代都城制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