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445
次編輯
變更
上林湖越窑遗址
,创建页面,内容为“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一处古代瓷窑遗址。遗址分布于上林湖、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上岙湖、筑溪…”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一处古代瓷窑遗址。遗址分布于上林湖、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上岙湖、筑溪湖等湖泊沿岸的缓坡上。20世纪30年代经学者考察,证实为唐代七大瓷窑——越窑的故址:1。经过多年调查,共发现近200处窑址,年代从东汉至南宋,覆盖了越窑从创烧到衰败的历史,为中国已知规模最大、持续烧制时间最长的古代窑址。2016年发掘的后司岙窑址表明,法门寺地宫和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的秘色瓷很有可能产自上林湖。
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寺龙口窑址和开刀山窑址并入,2013年3月,白洋湖、里杜湖越窑遗址并入。2017年12月2日,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遗址也是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中国古瓷窑遗址”的组成部分。
==主要窑址==
上林湖窑址群于20世纪30年代由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考察并确认为越窑故址,其《瓷器与浙江》一书开陶瓷窑址考古的先河,也使得上林湖为海内外研究者所注意。20世纪50年代,为配合上林湖水库改造,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多处窑址。1982年、1984年、1990年曾组织多次勘探,总共发现窑址110余处,大都分布于湖南半部,以西南为多:5-6。根据研究,上林湖窑址群的年代自东汉至北宋,其中两晋时期为缺环。以两晋时期为界,前段可分为两期,后段可分为九期。自东汉至后段二、三期的隋唐早期,上林湖附近的制瓷业尚处于低谷。此时已出现使用土质匣钵以隔绝外部杂质的技术。此后在第四期开始进入繁荣时期,第五至第八期达到鼎盛,成为越窑的核心产地,并生产出秘色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与坯件材料相同的匣钵,采用釉料封口以营造还原性氛围,同时坯件和匣钵热胀冷缩性能相同,因而废品率得到降低。自第七期起,出现了结合土质匣钵和瓷质垫圈的技术,烧制高质量瓷器的成本得到降低。至北宋时期的第九期,瓷业出现衰败:114。
在上林湖窑址群中,荷花芯窑址和后司岙窑址曾进行大规模发掘。1993年10月至1995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管会对荷花芯窑址进行发掘,2014年至2015年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共发掘出唐宋窑炉两座,其中唐代窑炉尚存窑墙、窑门、火膛等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出土器物以碗为主,器表装饰以荷花为主,足底采用泥点间隔叠烧,因而较为光滑:49。同时也出土有茶具和文房用品和部分秘色瓷,但比例远低于后司岙窑址。
后司岙窑址的大规模发掘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进行。在此之前的1977年,上林湖曾出土一件唐光启三年凌倜墓志罐,其上志文点明上林湖存在“贡窑”,且位置指向后司岙窑址,因而后司岙窑址被认为是贡窑所在地。2015年10月开始的发掘表明,该处窑址以南北向的龙窑为中心布局,东侧为作坊,西侧为废品堆积区。出土器物年代从唐大中年间至五代,种类繁多,釉色呈天青色,不见铁锈等斑点,多种器物器型与法门寺地宫及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的器物一致,2017年发现的一件瓷质匣钵上也有“罗湖师秘色椀”字样。这些发现证明后司岙窑址生产了当时绝大多数秘色瓷器,也代表了当时烧制瓷器的最高水平。同时,器物的品质和使用匣钵的质量也记录了秘色瓷从出现到兴盛再到衰落的过程。对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位列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寺龙口窑址和开刀山窑址并入,2013年3月,白洋湖、里杜湖越窑遗址并入。2017年12月2日,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遗址也是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中国古瓷窑遗址”的组成部分。
==主要窑址==
上林湖窑址群于20世纪30年代由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考察并确认为越窑故址,其《瓷器与浙江》一书开陶瓷窑址考古的先河,也使得上林湖为海内外研究者所注意。20世纪50年代,为配合上林湖水库改造,考古工作者对上林湖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多处窑址。1982年、1984年、1990年曾组织多次勘探,总共发现窑址110余处,大都分布于湖南半部,以西南为多:5-6。根据研究,上林湖窑址群的年代自东汉至北宋,其中两晋时期为缺环。以两晋时期为界,前段可分为两期,后段可分为九期。自东汉至后段二、三期的隋唐早期,上林湖附近的制瓷业尚处于低谷。此时已出现使用土质匣钵以隔绝外部杂质的技术。此后在第四期开始进入繁荣时期,第五至第八期达到鼎盛,成为越窑的核心产地,并生产出秘色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与坯件材料相同的匣钵,采用釉料封口以营造还原性氛围,同时坯件和匣钵热胀冷缩性能相同,因而废品率得到降低。自第七期起,出现了结合土质匣钵和瓷质垫圈的技术,烧制高质量瓷器的成本得到降低。至北宋时期的第九期,瓷业出现衰败:114。
在上林湖窑址群中,荷花芯窑址和后司岙窑址曾进行大规模发掘。1993年10月至1995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管会对荷花芯窑址进行发掘,2014年至2015年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共发掘出唐宋窑炉两座,其中唐代窑炉尚存窑墙、窑门、火膛等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出土器物以碗为主,器表装饰以荷花为主,足底采用泥点间隔叠烧,因而较为光滑:49。同时也出土有茶具和文房用品和部分秘色瓷,但比例远低于后司岙窑址。
后司岙窑址的大规模发掘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进行。在此之前的1977年,上林湖曾出土一件唐光启三年凌倜墓志罐,其上志文点明上林湖存在“贡窑”,且位置指向后司岙窑址,因而后司岙窑址被认为是贡窑所在地。2015年10月开始的发掘表明,该处窑址以南北向的龙窑为中心布局,东侧为作坊,西侧为废品堆积区。出土器物年代从唐大中年间至五代,种类繁多,釉色呈天青色,不见铁锈等斑点,多种器物器型与法门寺地宫及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的器物一致,2017年发现的一件瓷质匣钵上也有“罗湖师秘色椀”字样。这些发现证明后司岙窑址生产了当时绝大多数秘色瓷器,也代表了当时烧制瓷器的最高水平。同时,器物的品质和使用匣钵的质量也记录了秘色瓷从出现到兴盛再到衰落的过程。对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位列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