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04
次編輯
變更
津门法鼓
,無編輯摘要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 天津市 ]] 河西区文化馆荣获“津门法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起源发展==
法鼓是天津市传统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 [[ 娱乐 ]] 活动。法鼓一词源自佛教,是指法堂上做法事时专用的鼓。法鼓起源于僧、道作法时演奏的音乐,后传入民间,鼓牌子都是群众自己创造的,富有地方色彩。
天津法鼓始于400年前,兴在清康、乾盛世;衰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毁在文革扫除四旧;即将亡于城市拆迁、村落解体。时至今日会所失所,设备丢失,器材损坏,乐手老将老矣,队伍作鸟兽散,偶然有人想练一练,又因为“扰民”不得不偃旗息鼓……这是不可抗拒的 [[ 历史 ]] 大背景下“法鼓艺术”的不幸遭遇和面临的窘境。天津法鼓从当初的130多道,到今天的3道(被列入名册的),沦丧的何其悲哀,留下的何其壮烈。但是,在 [[ 传统文化 ]] 的感召下,属于我们传统的艺术也必将应该得到复兴。
旧时的天津民间,法鼓常用以庆丰收、贺新年及在各种节庆、年会、庙会上演出。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整个市区法鼓声连绵不断、响彻全城,与各种花会、灯会交相辉映。法鼓还是当年皇会中不可或缺的随驾音乐,在整个皇会队伍中,威武显赫。在天津法鼓最为繁盛的清末民初之际,仅城区就有上百个法鼓会。到1936年最后一次皇会,也还有三十多个法鼓会参加,足见其群众性之广泛。据传,旧时天津有130多道法鼓会。坐落在挂甲寺街的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和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是天津市的传统民间花会。其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设置的摆设主要包括:软对、硬对、高照、茶炊、茶食箱、点心梢等道具,这些器具和装饰大部分都是用 [[ 玻璃 ]] 镶嵌,饰有彩绘、 [[ 浮雕 ]] 、镂花,做工精细,造型精美,并装饰有多家流派的字画。每件道具都是成双成对、成套,并配有与之相配套的木友架等。设摆时,对称排列,整齐有序,如在夜晚,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更具神奇魅力,颇为壮观。其武场,俗称“家什场”,表演道具主要有: [[ 鼓 ]] 、 [[ 铙 ]] 、 [[ 钹 ]] 、 [[ 镲歌 ]] 、 [[ 铛裆 ]] 。鼓为五音之首,这些乐器在万乐之首“鼓”的统领下,按 [[ 曲谱 ]] 、 [[ 词牌 ]] 各司其职,表演时,鼓、铙、钹默契配合,鼓乐齐鸣,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壮观之势。
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成立于1731年(清 [[ 雍正 ]] 九年),以 [[ 明崇祯 ]] 后妃娘娘所赐半副銮驾予挂甲寺,挂甲寺人于清 [[ 雍正 ]] 年间凭此銮驾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它是一个既有精美道具,又有高超表演技巧、优美舞蹈动作的法鼓老会。
永音法鼓会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的杨家庄。永音法鼓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游的盛况场面,一般情况下出会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一行中分“文场”、“武场”。文场挑担(主要肩挑茶炊、龙梢、点心箱、衣饰箱等十余挑),轻柔慢步、起伏有序、款款而行,武场(主要使用 [[ 大鼓 ]] 、钹、铙等乐器)表演节奏紧凑、情绪激昂、气氛爆裂。
文场器具和装饰大多是玻璃镶嵌,饰有彩绘、镂花 [[ 浮雕 ]] 等 [[ 图案 ]] ,雕刻精致。各种道具、 [[ 器械 ]] 、装饰都是成双、成对、成套。行会仪式:会标开路,子旗护卫,门旗前导,纛旗殿后,九龙灯昂首其间;设摆则对称排列,层次分明,整齐有序;如在夜晚,灯火通亮,更具神奇魅力。武场钹、铙等乐器在法鼓曲牌、曲谱的伴奏下,上下翻飞,左右开弓,缠头裹脑,海底捞月。 [[ 打击乐器 ]] 演奏的有:富贵图、阴阳鱼、 [[ 对联 ]] 、四时如意、八卦图、绣球等六种曲牌。
刘园祥音法鼓会建于清道光年间,参加清末历届民间盛会,原为庙中“娘娘”出巡时的随驾法鼓会<ref>[http://ms.enorth.com.cn/system/2017/03/15/031645112.shtml 国家级非遗项目刘园祥音法鼓会歌首次试唱成功],北方网 , 2017-3-15</ref>,前面是仪仗队,由前彩和乐队两部分组成,由引锣指挥,前彩是娘娘出巡时警示人们回避和随身携带的起居用品的编队,包括两面大门旗,高照、软对、硬对、灯牌、圆笼、八角盒、衣箱、茶桶、茶炊、风灯等,后面是鼓、钹、铙、镲、铛锒、大图、 [[ 九莲灯 ]] 等。有40人拿着手旗维持程序,还有30个少年扛着凳子,供表演者击打长曲时使用。此会服装道具保留完好,祥音法鼓原有十套歌谱,后保留五套。在旧历年的正月,由各花会的会头协商,进行以庆丰收,贺新年为主题的有礼节的互拜,然后在每年的三月三娘娘出巡之日,数道花会云集北仓,祥音法鼓在皇会中是随驾会,所以安排在娘娘的宝辇左右,设摆并表演,在花会表演时,祥音法鼓独一无二的彩灯群,亮丽地展示在群众面前,形成以彩灯组成长龙的壮丽景观。刘园祥音法鼓会气势磅礴、壮观,最具浓郁的传统民间 [[ 文化 ]] 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