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河鲀

增加 4,20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河鲀</big> ''' |- | File:Uiotytd.jpg|缩略图|居中|[https://att3.c…”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河鲀</big> '''
|-
| [[File:Uiotytd.jpg|缩略图|居中|[https://att3.citysbs.com/m480x/hangzhou/2015/01/24/08/middle_500x360-082919_v2_19961422059359049_9d05b01e59c9ba6e9f4016c6e3ab446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19lou.com/board-48861418473347996-thread-49831422059394851-1.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he tun</big> '''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河鲀

拉丁学名:takifugu

门:脊索动物门

纲:辐鳍鱼纲

目:[[鲀形目]]

科:[[鲀科]]

属:[[东方鲀属]]
|}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俗称河豚,古时称肺鱼。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乖鱼、鸡抱、龟鱼、街鱼、蜡头、[[艇鲅鱼]]等称呼。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常见的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黑鳃兔鲀、凹鼻鲀、黑斑叉鼻鲀等。

=形态特征=
河鲀具有众所皆知的圆滚滚身躯,一般体长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达630mm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因为牙齿和颌骨很坚硬,所以连极硬的贝壳也能咬碎。

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

=分布范围=
河鲀在我国资源甚为丰富,年产量约达3~4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生活习性=
===洄游===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唯有暗色东方鲀(Fugu obscurus ,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种成群溯河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秋季水温下降,开始降河,和其它种类一样游向深海区,12月初返回深海区越冬。当年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至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进入长江的河鲀于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阳湖中产卵。

===食性===
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自卫===
河鲀的体型浑圆,主要依靠胸鳍推进。这样的体型虽然可以灵活旋转,速度却不快,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因此,河鲀演化出了迥异于一般鱼类的自卫机制。河鲀受到威胁时,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在短时间内膨胀成数倍大小,吓退掠食者。棘鲀科的刺河鲀身上甚至带有刺,膨胀时全身的刺便会竖起,令掠食者难以吞食。

=物种分类=
虫纹东方鲀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光滑无棘,体背面灰褐色,具虫纹状白色花纹,胸斑小,其周围白色花斑状,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30cm左右,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视频==
{{#ev:youku|XMTIxNzc5MjYw|640|center|河豚鱼|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68,5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