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腹鼬

增加 5,71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黄腹鼬</big> ''' |- | File:黄腹鼬.jpg|缩略图|居中|'''黄腹鼬…”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黄腹鼬</big> '''
|-
|
[[File:黄腹鼬.jpg|缩略图|居中|'''黄腹鼬'''[http://img.smntv.cn/material/news/img/2019/10/be97126452658da5d6b23738fb9c8ea0.jpg 原图链接][http://www.smnet.com.cn/folder114/2019-10-10/36618.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黄腹鼬</br>
拉丁学名:Mustela kathiah </br>
别 称:香菇狼、松狼、小黄狼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哺乳纲 </br>
亚 纲:真兽亚纲</br>
目:食肉目 </br>
科:鼬科 </br>
亚 科:鼬亚科</br>
属:鼬属 </br>
种: 黄腹鼬 </br>
亚 种: 2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Hodgson,1835 </br>
英文名称: Yellow-bellied Weasel </br>
|}

'''黄腹鼬'''(学名:Mustela kathiah)是鼬科、鼬属的动物。黄腹鼬[[尾长而细]],前、后足趾、掌垫都很发达,上体背部为[[咖啡褐色]],腹部从喉部经颈下至鼠鼷部及四肢肘部为沙黄色。

黄腹鼬穴居性,白天很少活动,会游泳,很少上树,性情凶猛,行动敏捷,食物以鼠类为主,每年繁殖1次,每次产仔2-5只,多栖于山地森林、草丛、低山丘陵、农田及村庄附近,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黄腹鼬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形态特征 ==

黄腹鼬体形比[[黄鼬]]小。尾长而细,长度大于体长之半。周身被毛短。尾毛略长,但不蓬松。蹠行性。掌生稀疏短毛。前、后足趾、掌垫都很发达,掌垫4枚,第1枚单生形小,似圆形。其余3枚附生,第3枚最大,呈卵圆形。腕垫一枚,中间分裂成大小不同的两瓣。蹠垫3枚。髁垫小,圆形。爪短略细,灰褐色。乳头两对。

黄腹鼬上体背部为[[咖啡褐色]]。头、颈、背部、四肢以及尾部皆与背色一致。腹部从喉部经颈下至鼠鼷部及四肢肘部为沙黄色。下唇、下颌毛色较浅;呈[[淡黄色]]。腹侧间分界线直而清晰。

黄腹鼬头骨颅型与香鼬的相似,略大于后者。吻短,两眶下孔之间的最小宽度约等于眶下孔后缘至吻端的长度。鼻骨略宽,末端止于额骨前端的1/3。眶后突发达,略粗钝。眶后突后面的眶间部狭缩处略成弧形。矢状嵴尚明显,其前端在两关节窝前缘联线中央分叉,延伸至两眶后突的后缘。人字嵴低平。翼间孔“[[u]]”形。听泡扁平,前端几乎与关节窝后缘在同一平面。乳突显著。颧弓隆起,略外张。

黄腹鼬牙齿与香鼬比较,第三上门齿不如前者粗长,门齿切缘平齐。上犬齿稍细,且较短。第一前臼齿尖锐。裂齿发达,前缘内叶粗大,近似外叶,齿冠略呈薄斧状。臼齿横列,外叶具三小尖。

== 生活习性 ==

黄腹鼬[[穴居]],主要[[占用其它动物的洞为巢]],有时亦在石堆里,墓地或树洞中做窝。白天很少活动,一般是[[黄昏]]时候开始活动,特别在夜间更加活跃。清晨也活动。黄腹鼬活动范围不宽,出入循一定的路线,草丛光滑的田坎或小山丘,常有其穿行而成的“兽道”。[[单个或成对]]活动,会游泳,但很少上树。黄腹鼬性情凶猛,行动敏捷,行走时,碎步搜索前进。被其它动物追赶时,也不爬树躲藏,肛腺放出恶臭气,随即钻入洞中。

黄腹鼬食物以[[鼠类]]为主,和鼬属的其它鼬类一样,无论是饥饿或饱食的情况下,见鼠就捕。由于它体形小,能够钻进比其身体小的洞穴,即使鼠型动物逃进洞里,也能将其捕食。同时也吃[[鱼、蛙、昆虫]],偶而亦取食浆果。

== 栖身环境 ==

黄腹鼬多栖于山地[[森林、草丛、低山丘陵、农田]]及村庄附近。有时也见于3000米以上的高山。

== 繁殖方式 ==

黄腹鼬在繁殖期间雄兽有争雌现象,每年繁殖[[1次]],每次产仔[[2-5只]]。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在中国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湖北、[[台湾]]等地。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1 || 黄腹鼬克什米尔亚种 || Mustela kathiah caporiaccoi || de Beaux, 1935
|-
| 2 || 黄腹鼬指名亚种 || Mustela kathiah kathiah || Hodgson, 1835
|-
|}

== 种群现状 ==

种群分布不零散。老挝记录该种[[数量较少]],可能是由于遇到频率不高。该种非常常见,特别是在中国南方的森林中。其种群数量发展趋势未知。该种与其他大多数鼬类一样,没有主要的威胁,特别指出的是,森林的退化对该物种影响也不是很大。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15,999
次編輯